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白居易寫草的詩

白居易寫草的詩

 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於壹個?世敦儒業?的中小官僚家庭。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寫草的詩,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白居易寫草的詩 (壹)

 唐詩賞析白居易.《賦得古草原送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下邽(今陜西渭南縣)人,祖籍太原。用辭尖銳,主題鮮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影響尤大。白居易的詩歌成就體現在壹些寓情於景、活潑灑脫的雜率詩裏,現存詩歌近三千首,為唐代詩人之最。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意原野上青草郁郁蔥蔥,鮮活又茂盛。年年歲歲,枯萎了復又蒼翠,野火再猛,也燒不盡。春風壹吹,青草復生。遙遠的古道,彌漫著芳草的馨香,陽光照耀下,壹片碧綠連接著荒城。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滿懷離情,眼望著萋萋的芳草。

 賞析這是壹篇膾炙人口的詠草之作。綿密的原上草每年壹榮壹枯,草枯黃之時即遭野火焚燒,但草是燒不盡的-春天壹到,原上之草就又碧綠茂盛了。草的生長速度極快:不僅原上,就連古道荒城也無處不生。當此春草茂密之時,詩人又要送朋友遠去,心中淒然,充滿離別之情。此詩寫出了草的頑強的生命力,也寫出了草的芳香-?遠芳侵古道?,寫出了草的色彩-?晴翠接荒城?。而惜別之情也如春草-?萋萋滿別情?。全詩以人事代謝的現象與自然界光景常新作對照,意義就不僅局限於寫草了。詩的下語準確潔凈,?侵?字、?接?字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

 白居易寫草的詩(二)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

 走在西湖邊。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面,湖水漲潮時剛好與堤齊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壹片.。幾只早出的黃鶯爭著飛上向陽的樹,不知誰家新來的燕子正銜著春泥在築巢。壹些多彩繽紛的春花(野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愛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欣賞得不夠,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斷橋白沙堤。

 白居易寫草的詩(三)

 賞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壹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壹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壹邊走,壹邊觀賞。後壹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雲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壹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頷聯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築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頸聯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壹團,西壹簇,用壹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麽長,所以用壹個?淺?字來形容。這壹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鶯燕新來的動態;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於他寫出了季節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壹帶,可以總攬全湖之勝。只見綠楊蔭裏,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遊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當剌史的可以說是不乏名人,不過,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兩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蘇東坡了。他們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後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來許多描寫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詩詞文章與傳聞軼事,所以又有人們稱他們為?風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錢塘湖春行》就是為人們所熟知的壹篇,這首詩不但描繪了西湖旖旎駘蕩的春光,以及世間萬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機,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使人在欣賞了西湖的醉人風光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詩歌的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後湖與外湖之間,峰巒疊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觀景,美不勝收。賈亭,又叫賈公亭,據《唐語林》卷六載,貞元中,賈全任杭州剌史時,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稱其為賈公亭,未五六十年後廢。貞元是唐德宗的年號,從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寫此詩時,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壹處名勝。白居易壹開始來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見春水蕩漾,雲幕低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初平?所表達的是白居易對春日裏西湖的壹種特有的感受。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著就要與視線持平了,這種水面與視線持平的感覺只有人面對廣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覺,也是壹個對西湖有著深刻了解和喜愛的人才能寫出的感受。此刻,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而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沈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壹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幾處,是好幾處,甚至也可以是多處的意思。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樹上的黃鶯壹大早就忙著搶占最先見到陽光的?暖樹?,生怕壹會兒就會趕不上了。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而不知是誰家檐下的燕子,此時也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黃鶯是公認的春天歌唱家,聽著她們那婉轉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嫵媚;燕子是候鳥,她們隨著春天壹起回到了家鄉,忙著重建家園,迎接嶄新的生活,看著她們飛進飛出地搭窩,使人們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在對天空中的小鳥進行了形象的擬人化描寫之後,白居易又把視線轉向了腳下的植被,?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亂,乃至要亂得迷了賞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詩句中,很少有這種寫法,而這種獨到的感受,卻正是白居易在欣賞西湖景色時切身的體驗,五顏六色的鮮花,漫山野地開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鬥艷,使得白居易簡直不知把視線投向哪裏才好,也無從分辨出個高下優劣來,只覺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住了,真是美不勝收,應接不暇呀。?亂花漸欲迷人眼?壹句是駐足細看,而?淺草才能沒馬蹄?,則已經是騎馬踏青了,在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西子湖畔,與二三友人,信馬由韁,自由自在地遊山逛景,該是壹件多麽愜意的事情呀,馬兒似乎也體會到了背上主人那輕松閑逸的興致,便不緊不慢地,踩著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長長的白堤。詩人在指點湖山、流連光景的不經意間,偶然瞥到了,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時隱時現的情景,覺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將其寫入了詩中,沒想到就是這隨意的壹筆,卻為全詩增添了多少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著名美學家別林斯基曾說過,?無論在哪壹種情況下,美都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絕對的美,這美隱藏在創造或者觀察它們的那個人的靈魂裏。?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恰恰說明了這壹美學欣賞真理。整首詩寫出了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和贊嘆之情。因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會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無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為他不但善於觀察,而且更善於發現和體驗。我們現在每每有逛景不如聽景的體會,或是聽朋友介紹,或是在影視風光片中,聽說和看到名勝山水美不勝收,心中不由得生起無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壹旦身臨其境,面對真山真水,卻反而覺得遠沒有預期的那樣動人美麗。這就是因為我們不能帶著壹種發現欣賞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帶著壹種先入為主的過高的甚至是帶有幾分挑剔的眼光去遊山玩水的原因呀。試想古往今來,西湖向人們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見證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頭來,我們仍然只能吟誦幾位大詩家不多的幾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文豪光臨的時候,才像孔雀開屏般地展現她那驚人的美艷?西湖的鳥兒,只有到了大詩人白居易面前,才?爭暖樹?、?啄春泥?不成?其實不論何時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們不是也知道這樣的名句嗎:?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