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宋代:蘇軾
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裏,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繰 通:繅)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壹個穿牛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壹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於是敲開壹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2、又呈吳郎
唐代: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壹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譯文
來堂前打棗我從不阻攔任隨西鄰,因為她是壹個五食無兒的老婦人。
若不是由於窮困怎會做這樣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懼反更該與她相親。
見妳來就防著妳雖然是多此壹舉,但妳壹來就插上籬笆卻甚像是真。
她說官府征租逼稅已經壹貧如洗,想起時局兵荒馬亂不禁涕淚滿巾。
3、百憂集行
唐代:杜甫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癡兒不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
譯文
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氣蓬勃。
當梨棗成熟之時,少年杜甫頻頻上樹摘取,壹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現在由於年老力衰,行動不便,因此坐臥多而行立少。
壹生不甘俯首低眉,老來卻勉作笑語,迎奉主人。不禁悲從中來,憂傷滿懷。
壹進家門,依舊四壁空空,家無余糧,壹貧如洗。老夫老妻,相對無言,滿面愁倦之色。
只有癡兒幼稚無知,饑腸轆轆,對著東邊的廚門,啼叫發怒要飯吃。
4、杏園中棗樹
唐代: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棗凡且鄙。
皮皴似龜手,葉小如鼠耳。
胡為不自知,生花此園裏。
豈宜遇攀玩,幸免遭傷毀。
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棗亦在其間,如嫫對西子。
東風不擇木,吹喣長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盡生生理。
寄言遊春客,乞君壹回視。
君愛繞指柔,從君憐柳杞。
君求悅目艷,不敢爭桃李。
君若作大車,輪軸材須此。
譯文
人們都說在各種果樹中,唯有棗樹既平凡,又粗鄙。
樹皮像開裂的凍手,樹葉像細小的鼠耳。
它為什麽沒有自知之明,也來開花在這杏園裏。
它怎能受到攀折賞玩,幸而沒有遇到傷害摧毀。
在二月的曲江江邊,各種花紅得風光旖旎。
棗樹也在它們中間,好像是嫫母對著西子。
春風對樹木倒沒有偏愛,它在溫暖的吹拂下成長,從不停止。
眼見得樹幹將要合抱,得盡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且讓我傳話給春遊的客人,請回過頭來細細註視。
您如喜愛繞指的柔軟,聽憑您去憐惜柳和杞。
您如追求悅目的美麗,它不敢去競爭桃和李。
可是您要造壹輛大車,那車輪車軸的取材必須在此。
5、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宋代:辛棄疾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譯文
西風起了,山園裏的梨、棗等果實都成熟了。壹群嘴饞貪吃的小孩子,手握著長長的竹竿,偷偷地撲打著樹上的梨和棗。別叫家人去驚動了小孩子們,讓我在這兒靜靜地觀察他們天真無邪的舉動,也是壹種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