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行次西郊作壹百韻詳細資料大全

行次西郊作壹百韻詳細資料大全

《行次西郊作壹百韻》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壹首長篇政治詩。此詩內容豐富,概括了壹代王朝興亡的歷史,揭露了唐王朝內部各種腐敗現象,指出國家致亂的根本原因在於當權者的倒行逆施,大膽譴責朝中屍位素餐的權臣,並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最高統治者。詩歌涉及到社會危機的各個方面,由具體局部的事件和問題,延伸到對唐王朝開國以來盛衰歷史,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問題的全方位考察與思考。全詩政論兼敘事,語言質樸,生動自然,視野開闊,氣勢宏大。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行次西郊作壹百韻 創作年代 :晚唐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作者 :李商隱 作品別名 :行次西郊百韻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原文,註釋譯文,詞句註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鑒賞,整體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行次西郊作壹百韻 1 蛇年建午月 2 ,我自梁還秦 3 。 南下大散嶺,北濟渭之濱 4 。 草木半舒坼 5 ,不類冰雪晨。 又若夏苦熱,燋卷無芳津 6 。 高田長檞櫪 7 ,下田長荊榛。 農具棄道旁,饑牛死空墩。 依依過村落 8 ,十室無壹存。 存者皆面啼,無衣可迎賓。 始若畏人問,及門還具陳 9 。 右輔田疇薄 10 ,斯民常苦貧。 伊昔稱樂土 11 ,所賴牧伯仁 12 。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親 13 。 生兒不遠征,生女事四鄰。 濁酒盈瓦缶 14 ,爛谷堆荊囷。 健兒庇旁婦 15 ,衰翁舐童孫。 況自貞觀後,命官多儒臣。 例以賢牧伯,征入司陶鈞 16 。 降及開元中,奸邪撓經綸 17 。 晉公忌此事,多錄邊將勛。 因令猛毅輩 18 ,雜牧升平民 19 。 中原遂多故,除授非至尊 20 。 或出幸臣輩 21 ,或由帝戚恩。 中原困屠解 22 ,奴隸厭肥豚。 皇子棄不乳,椒房抱羌渾。 重賜竭中國 23 ,強兵臨北邊。 控弦二十萬,長臂皆如猿 24 。 皇都三千裏,來往同雕鳶。 五裏壹換馬 25 ,十裏壹開筵。 指顧動白日 26 ,暖熱回蒼旻 27 。 公卿辱嘲叱,唾棄如糞丸。 大朝會萬方 28 ,天子正臨軒。 彩旗轉初旭,玉座當祥煙。 金障既特設,珠簾亦高褰 29 。 捋須蹇不顧 30 ,坐在禦榻前。 忤者死艱屨,附之升頂顛。 華侈矜遞炫 31 ,豪俊相並吞。 因失生惠養,漸見征求頻。 奚寇東北來 32 ,揮霍如天翻。 是時正忘戰,重兵多在邊。 列城繞長河,平明插旗幡。 但聞虜騎入,不見漢兵屯。 大婦抱兒哭,小婦攀車轓 33 。 生小太平年,不識夜閉門。 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 生分作死誓,揮淚連秋雲。 廷臣例獐怯,諸將如羸奔。 為賊掃上陽,捉人送潼關。 玉輦望南鬥,未知何日旋。 誠知開辟久,遘此雲雷屯 34 。 逆者問鼎大,存者要高官。 搶攘互間諜,孰辨梟與鸞? 千馬無返轡 35 ,萬車無還轅。 城空鳥雀死,人去豺狼喧。 南資竭吳越,西費失河源。 因令右藏庫 36 ,摧毀惟空垣。 如人當壹身,有左無右邊。 筋體半痿痹,肘腋生臊膻。 列聖蒙此恥,含懷不能宣。 謀臣拱手立,相戒無敢先。 萬國困杼軸 37 ,內庫無金錢。 健兒立霜雪,腹歉衣裳單 38 。 饋餉多過時,高估銅與鉛 39 。 山東望河北,爨煙猶相聯 40 。 朝廷不暇給,辛苦無半年。 行人榷行資 41 ,居者稅屋椽。 中間遂作梗,狼藉用戈鋋 42 。 臨門送節制 43 ,以錫通天班。 破者以族滅,存者尚遷延。 禮數異君父,羈縻如羌零。 直求輸赤誠,所望大體全。 巍巍政事堂 44 ,宰相厭八珍。 敢問下執事 45 ,今誰掌其權? 瘡疽幾十載,不敢抉其根。 國蹙賦更重 46 ,人稀役彌繁。 近年牛醫兒 47 ,城社更攀緣。 盲目把大旆 48 ,處此京西藩。 樂禍忘怨敵,樹黨多狂狷。 生為人所憚,死非人所憐。 快刀斷其頭,列若豬牛懸。 鳳翔三百裏,兵馬如黃巾。 夜半軍牒來,屯兵萬五千。 鄉裏駭供億 49 ,老少相扳牽。 兒孫生未孩 50 ,棄之無慘顏。 不復議所適,但欲死山間。 爾來又三歲,甘澤不及春。 盜賊亭午起 51 ,問誰多窮民。 節使殺亭吏,捕之恐無因 52 。 咫尺不相見,旱久多黃塵。 官健腰佩弓,自言為官巡。 常恐值荒迥 53 ,此輩還射人。 愧客問本末,願客無因循。 郿塢抵陳倉 54 ,此地忌黃昏。 我聽此言罷,冤憤如相焚。 昔聞舉壹會,群盜為之奔。 又聞理與亂 55 ,系人不系天。 我願為此事,君前剖心肝。 叩頭出鮮血,滂沱汙紫宸 56 。 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使典作尚書,廝養為將軍。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行次:旅途止宿。西郊:長安西郊。 蛇年:開成二年是丁巳年,屬蛇。建午月:壹作“建醜月”,臘月,十二月。 梁:梁州。秦:長安。 濟:渡。渭:渭河,流經寶雞、眉縣至長安南。 舒坼(chè):舒展張開,形容萌發。 燋(jiāo)卷:焦枯卷縮。 檞櫪(jiělì):檞樹和櫪樹,泛指野生樹木。 依依:依戀不舍,形容思緒萬千,不忍即時離去。 及門:到了家門。具陳:詳細陳述。 右輔:指長安以西的京畿地區。 伊:發語詞。 牧伯: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六親:指最密切的親屬。 缶:盛酒的瓦器。 旁婦:側室,外妻。 司陶鈞:主持朝政,指任宰相。 撓:擾亂。經綸:朝廷綱紀。 猛毅輩:指蠻橫的邊將們。 雜牧:邊將混入本應由儒臣擔任的地方官中胡亂治理人民。 除授:任命官職。 幸臣:皇帝所寵愛的大臣。 屠解:屠殺支解,指中原廣大人民遭受剝削殘害。 中國:中原。 長臂:善射。傳李廣善射,長臂如猿。 換馬:安祿山體肥,每往長安,途中換馬比人多壹倍,在驛站間築“大夫換馬臺”。 指顧:手指目顧,神氣活現的樣子。 蒼旻(mín):上天,喻指皇帝。 大朝:皇帝在重大節日朝會各方大臣。 褰(qiān):掛起,張開。 蹇(jiǎn):驕傲。 矜:誇耀。炫(xuàn):炫耀。 奚寇:安祿山軍中多奚族人。 轓(fān):古代車廂兩旁用以障蔽塵泥的擋板。 遘(gòu):逢。 轡(pèi):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 右藏庫:唐中央貯藏全國賦稅之地。 杼(zhù)軸:織布機中的梭子和筘。此指織機。 腹歉:糧食不足。 銅與鉛:指錢。 爨(cuàn)煙:炊煙。 榷(què):征收。 戈鋋(chán):長戈和鐵柄短矛。 節制:旌節、制書。 政事堂:唐代宰相議政之處。 下執事:發議論的村民稱呼李商隱。 國蹙(cù):謂朝廷控制的地區縮小。 牛醫兒:指鄭註。 盲目:鄭註近視,故稱盲目。 供億:供給安頓。 孩:小兒笑。 亭午:正午。 無因:沒有辦法。謂民窮作賊,非捕捉所能解決。 荒迥:荒野僻遠處。 郿(méi)塢:故址在今陜西省郿縣北。陳倉:今陜西省寶雞縣東。 理: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諱都用“理”字。 紫宸(chén):唐宮殿名,指朝廷。 白話譯文 在丁巳年冬十二月,我從梁州返回西秦。 自南走出大散關口,向北渡過渭水之濱。 草木多半在舒展萌發,不像冰封雪覆的冬晨; 卻似在盛夏酷熱時節,被曬得卷縮毫無水分。 高地長滿槲樹櫟樹,低田到處叢生荊榛。 農具拋棄在路上,耕牛餓死在空墩。 我惆悵地經過村落,十家中無壹家幸存。 活著的人都背面哭泣,沒有衣服可穿來迎賓。 開始時像怕人問些什麽,我入門後才把情況盡陳。 右輔地區的田地薄瘠,努力百姓常苦於困貧。 從前這地方曾號稱樂土,靠的是長官們施行仁政。 長官清廉像冰瑩玉潔,小吏和善如自家至親。 生了兒子不用遠征,生了女兒嫁給近鄰。 家釀的濁酒盛滿瓦缶,陳年的米谷堆滿倉囷。 壯健的男子養庇著外婦,衰邁的老翁撫愛小孫。 況且自從貞觀之後,任命官長多是文臣。 照例把州郡好長官,調任宰相治國安民。 接著到了開元年間,奸邪擾亂國家政權。 晉公忌害賢臣執政,盡量錄用邊功將官。 因此叫那些兇橫的家夥,來胡亂治理太平的人民。 中原從此便多災多難,任命官吏都不由主君。 或者出自得寵的近侍,或者憑借帝戚的殊恩。 中原百姓苦於被屠戮,奴才走狗卻吃膩肥豚。 皇太子被誣陷賜死,貴妃卻收養那胡人。 豐厚的賞賜竭盡國中財力,強大的兵力控制北方邊關。 拉弓的士卒多達二十萬,長臂善射個個矯健如猿。 他駐地離京城三千裏路,來往其間迅捷如同鷹鳶。 每五裏便換壹匹駿馬,每十裏就設壹次盛筵。 他手指目顧都足以動搖白日,他面色冷暖也足以回轉乾坤。 朝中大臣遭到侮辱嘲罵,被棄置壹旁如同糞丸。 盛大的朝會集合各地長官,天子正接見臣屬親自臨軒。 彩旗在朝陽照耀下拂動,禦座正對著繚繞的祥煙。 已為他特設了金雞屏障,又把坐榻前的珠簾高掀。 他卻撫須傲然不顧,竟然坐在禦榻前面。 觸犯他的人立即死於腳下,巴吉他的人被提拔到頂巔。 權貴們互相誇耀奢侈,豪強們又在傾軋並吞。 因而喪失惠養人民之恩,敲詐勒索越來越見頻繁。 奚族的叛軍從東北侵入,行動迅猛有如地覆天翻。 這時朝中正把戰爭忘卻,重兵大都駐守西北邊關。 黃河沿岸的壹座座城鎮,清晨都插上叛軍的旗旛。 只聽說敵騎長驅直入,看不見官兵防守城垣。 大婦抱著孩子哭泣,小婦攀著車箱逃難。 百姓從小生長在太平年月,甚至不知夜晚要把門閉關。 少壯的男子全被征發,老病的人們呆守空村。 生離卻作死別壹樣盟誓,灑下的淚水連結秋雲。 朝臣都像獐子般膽怯,眾將也像瘦羊般逃奔。 降臣為賊人掃除上陽宮殿,還亂抓壯丁助賊防守潼關。 人們遙望南鬥思念皇帝,不知何日才能平叛凱旋? 都知道距開天辟地之時已久,又該遇上這巨大的災難和變亂。 叛逆的藩鎮想篡奪政權,未叛的將領也要挾索取高官。 亂哄哄地互相偵伺傾軋,怎能分辨貓頭鷹和鳳鸞? 千匹戰馬無壹歸來,萬輛戰車無壹回還。 空城中鼠雀都難免壹死,人去後只剩豺狼在嚎喧。 東南吳越的資財已經枯竭,西邊又丟失的富庶的河源。 因而使皇家納貢的藏庫,財物耗盡只剩幾堵空垣。 這好比人應當軀體完整,如今卻有左邊沒有右邊; 筋體壹半已萎縮麻痹,肘部腋下都狐臭臊膻。 歷代皇帝蒙受這恥辱,藏在心裏卻難以言宣。 謀劃國事的大臣拱手立,彼此告誡沒有人敢倡先。 舉國上下百業雕敝,朝廷內庫缺少金錢。 士兵站在霜雪之中,腹裏饑餓衣裳薄單。 軍餉多是過時才發,物價飛漲銅錢摻鉛。 華山以東至黃河以北,炊煙還算不斷相連。 朝廷無暇顧及供給戍邊士兵,百姓終年辛苦口糧卻不夠半年。 行商被征貨物稅,屋主要交間架錢。 藩鎮們就從中作梗搗亂,亂糟糟大動幹戈兵結禍連。 朝廷把符節制書送上門去,賜給他們最高的官銜。 被消滅的軍閥已經滅族,未討平的藩鎮觀望拖延。 對朝廷的禮數早已失去君臣大義,對藩鎮的籠絡恰似對待羌零。 簡直是在求他們拿出壹點赤誠,希望的只是君臣體統大局保全。 巍峨壯麗的政事堂啊,宰相議事後吃飽八珍。 我鬥膽地問問閣下:現在是誰執掌相權? 國家創傷潰爛幾十年,沒人敢去挖它的禍根。 國土越是縮小賦稅越是加重,人口越是稀少徭役越是苛繁。 近年那個醫牛的小子鄭註,與君側小人勾結相攀緣。 糊塗瞎子掌持軍中大旗,就在此地做了京城西藩。 他以禍患為樂忘記宿怨仇敵,他樹植的黨羽更是輕躁狂狷。 生時雖被人畏懼,死後卻無人可憐。 快刀砍下了他的頭顱,像豬羊般在市上高懸。 自鳳翔至長安三百裏間,禁軍兵馬像盜賊般兇殘。 夜半下達了調兵軍令,在此地駐軍壹萬五千。 鄉裏對巨大軍需心驚肉跳,家家扶老攜幼四處奔逃。 初生的小孫兒還未會笑,扔掉時家人也不露悲顏。 更不計較逃往何處,只求能夠死在山間。 在這以後又過了三年,甘雨沒降臨這個春天。 強盜大白天就出來逞兇,問他們是誰卻多是窮人。 節度使用嚴刑濫殺鄉吏,要捉賊恐怕也說不出原委。 咫尺之間對面不能相見,由於久旱不雨天地黃塵彌漫。 官兵腰間佩著弓箭,自稱是替公家出巡。 常怕在荒僻地方相遇,這些家夥會傷害行人。 抱歉未能詳告您所問的本末,請您及早起行別耽擱時辰。 從郿塢到陳倉壹帶,這兒趕路最忌黃昏。 我聽罷村民的訴說,心中怨憤有如火焚。 聞說古時晉國任用士會,盜賊壹聽說就向別處逃奔。 又聞說國家的壹治壹亂,取決於人事而無關蒼天。 我願意為這些事情,在國君前剖心瀝肝。 哪怕叩頭壹任鮮血染面,也染遍那君臣出沒的宮殿。 九重的禁門昏暗隔絕,只得徒然地悲喜沾唇。 小吏壹下子變作尚書,奴仆也居然成了將軍。 千萬不要再說這些話,這些話使我不忍聽聞。 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春,李商隱進士及第。他對於國家政治已經有了深刻的思考。秋冬之際,因恩師令狐楚在山南西道節度使任上病重,李商隱從長安(今陜西西安)趕赴興元府(今陜西漢中),代令狐楚草遺表。當年十二月,李商隱從興元奉令狐楚喪返回長安,途經京西郊畿地區,目睹耳聞國事衰敗亂離,憂心忡忡,寫下這首長篇政治詩,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觀點。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此詩概括了壹代興亡的歷史,揭露了唐王朝內部各種腐敗現象,指出國家致亂的根本原因就在於當權者的倒行逆施,大膽地譴責朝中屍位素餐的權臣,並把批判的矛頭指向最高統治者。 全詩分三大段。第壹段從開篇到“及門還具陳”,描述途經西郊所見鄉村荒涼殘破情景,並借用鄉民的話對唐王朝的衰亂頹敗敘述與議論。第二段從“右輔田疇薄”到“此地忌黃昏”,借村民之口敘述從唐初到開成年間治亂興衰,並揭示其根源。其中又可分為四節。第壹節追敘唐前期社會安定繁榮情景,轉而敘述開元末年以來,李林甫陰謀亂政,安祿山飛揚跋扈,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勢力膨脹,民不聊生。第二節敘述爆發安史之亂,叛軍長驅直入,百姓流離失所,皇帝官吏望風而逃,藩鎮乘機叛亂要挾,國家陷於空前混亂。第三節敘述安史亂後唐王朝財源枯竭、賦稅苛重、藩鎮跋扈,詩人抨擊當權者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第四節敘述甘露事變以來長安西郊遭受的天災人禍,百姓被迫為“盜”。第三大段從“我聽此言罷”到篇末,抒發對國事的憂憤,提出治亂“系人不系天”的治理國家的觀點。 作者追溯了唐王朝治亂興衰的歷史,今昔對比,詩人認為顯示出中央與地方官吏的賢否,是國家治亂的根本;中樞是否得人,尤為關鍵。“例以賢牧伯,征入司陶鈞”是唐前期社會安定繁榮的原因,而“奸邪撓經綸”則是國家由盛轉衰的根源。詩人抨擊拱手而立、膽怯如獐的“謀臣”“廷臣”,指責“瘡疽幾十載,不敢抉其根”的宰相,揭露“使典作尚書,廝為將軍”的腐敗,批評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無能。 詩歌涉及到社會危機的各個方面:藩鎮的割據叛亂,宦官的專制兇殘,統治者的驕奢淫佚,人民日趨窮困,財政危機,軍事削弱。作者由具體局部的事件和問題,延伸到對唐王朝開國以來盛衰歷史,以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問題的全方位考察與思考,視野開闊,氣勢宏大。 全篇彌漫著壹種強烈的危機感,體現了詩人的政治敏感和憂國憂民。在離唐王朝的覆亡還有近七十年的時候,詩人就能如此鮮明而尖銳地將唐王朝的深重危機表現出來,足見詩人的政治敏感和膽識。 此詩是李商隱學杜的壹個明顯標誌。從構思、表現手法上,擬《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篇中村民的大段議論及描述,則仿“三吏三別”。全篇兼具史詩與政論。敘事既有細致的描寫,也有巨觀的概括;議論卓識時見,感情強烈。語言質樸,生動自然,壹氣呵成,氣勢磅礴。 名家評價 明胡震亨《唐音戊簽》:天寶事何可復道?末及開成事,是近事,巧生色耳。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此等傑作,可稱“詩史”,當與少陵《北征》並傳。 清姚培謙《李義山詩集箋註》:起手十六句,直敘行次西郊時目擊蕭索氣象。自“及門還具陳”以下直至“此地忌黃昏”,皆從居民口中具述開元至開成年間事,總是致此蕭索之由。自“我聽此言罷”至末,乃自敘作詩之意。蓋致亂之大原,在奸邪之得進;奸邪之得進,由君聽之不聰。上文居民所述,乃是向來致此蕭索之因。此言如此因循過去,忠言日隔,朝政日非,正恐蕭索氣象日甚壹日,非臣子所忍盡言也。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壹段敘長安亂後景況。二段遺民述亂亡始末。三段感慨結。 清程夢星《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此詩分六大段。第壹段自起句至“斯民常苦貧”,言經過所見之荒殘。第二段自“伊昔稱樂土”至“征入司陶鈞”,言京師當日之富庶。第三段自“降及開元中”至“肘腋生臊膻”,言玄宗幸蜀之事。第四段自“列聖蒙此恥”至“人稀役彌繁”,言德宗奉天之事。第五段自“近年牛醫兒”至“何求死山間”,言文宗時甘露之事。第六段自“爾來又三歲”至末,則言時事之不理,而歸於用人之不當也。然逐段之中,皆以用人為主。如貞觀之盛時,則言“命官多儒臣”也,“征入司陶鈞”也;敘開元之衰,則言“奸邪撓經綸”也,“晉公忌此事”也;敘建中之亂,則言“謀臣拱手立”也,“今誰掌其權”也;敘太和之變,則言“盲目把大旆”也,“樹黨多狂狷”也。此作詩之旨也。 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註》:田蘭芳曰:不事雕飾,是樂府舊法。唐人可比唯老杜《石壕》諸篇,《南山》恐不及也。馮浩曰:樸拙盤郁,擬之杜公《北征》,面貌不同,波瀾莫二。 清紀昀《玉溪生詩說》:亦是長慶體裁,而準擬工部氣格以出之,遂衍而不平,質而不俚,骨堅氣足,精神郁勃,晚唐豈有此第二手?“我聽”以下,淋漓郁勃,如此方收得壹大篇詩住。 清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李義山《行次西郊百韻》,少陵而後,此為嗣音,當與《韓碑》詩兩大。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五言長篇,始於樂府《孔雀東南飛》壹章,而蔡文姬《悲憤》詩繼之。唐代則工部之《北征》《奉先述懷》二篇,玉溪《行次西郊》壹篇,足以抗衡。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河南滎陽市)。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壹生很不得誌。死後葬於家鄉滎陽。詩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四。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