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壹世終有曲終人散的時候,死後就算去了地府又如何呢。
人世界和地府無非壹上壹下,其他也都相似,就當作是飄流在異鄉而回不去家的人吧!
此詩出自明朝詩人唐寅《臨終詩》
擴展資料:
人固有壹死,無法回避。當生命的歷程即將要畫上句號的時候,古代文人誌士大都會作壹首“臨終詩”用來表達當時內心的感受,臨終詩便也成了他們生命之歌的最後樂章。
唐伯虎臨終時也曾寫下壹首《臨終詩》,表達了他對生死的看法,發人深省!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出身在小商世家的唐寅,自幼聰敏,熟讀四書五經,16歲時,就在縣試、府試、院試中屢占鰲頭,赴南京鄉試,又中第壹名解元。
唐寅園***有三進古建院落,第壹進為“桃花仙館”,唐寅壹生酷愛桃花,自號“桃花庵主”,作有《落花詩冊》,其中的《桃花庵歌》最享名聲;第二進是“夢墨堂”,沿用他生前蔔居的桃花庵中的“夢墨亭”之名。
唐伯虎才如江海,命卻紙薄,他的壹生道路坎坷多舛,生活窮困潦倒,郁郁不得誌,並非他死後被人傳說的那樣風流倜儻。
據《明史·唐寅傳》記載,唐伯虎29歲鄉試中解元後,次年赴京會試,因科場試題泄漏,他無辜受牽連入獄,成了朝廷黨爭的犧牲品。
後又因入僚於南昌寧王朱宸濠,發現寧王有圖謀作亂之意,就偽裝癲狂,被遣還故裏。經歷了兩次致命打擊後,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壹邊沈潛到詩畫之中,壹邊以酒醉日消愁。
窮困潦倒的他,“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只得過著以作畫賣文的窮苦生活。
正是這樣弄人的命運才成就了壹個傳奇的唐寅,使他未走仕途而成為壹個純粹的藝術家,創作出了曠世流傳的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