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赤砍古鎮門票多少錢赤砍古鎮遊記

赤砍古鎮門票多少錢赤砍古鎮遊記

赤砍古鎮是壹個充滿了風土人情的小鎮,這裏興建於清朝,輝煌於民國時期,這裏擁有大量的民國時期的建築物,壹排排的小洋樓非常顯得歷史的歲月繁華的景象,下面給大家分享赤砍古鎮門票價格以及遊記。

赤砍古鎮門票多少錢:

免費,這個是不需要錢的,裏面比較著名的景點有影視城,很多電影在這裏拍攝。

如果時光倒退,回到清末或民國時間,您想像會是壹番怎麽樣的場景?您可能在影視作品上見過:西洋風格的中式騎樓,斑駁陸離的外墻,沿街的小店鋪、小攤檔,早已被人遺忘的繁體字招牌.......

這樣的場景,不用到影城搭建的人工場景,在江門開平就有這樣的壹個古鎮-赤砍古鎮,那裏風味壹定是原汁原味,帶您走入過去的時光。

知道開平,大概會因為開臺聞名遐邇的碉樓,卻忽略了赤坎古鎮上的的古街,如果說碉樓是建築史上的奇葩,那麽赤坎的古街則是壹個夢幻的空間,行走在典型的嶺南古老的街道上,堤西路上延綿不絕的騎樓,有壹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赤坎古鎮,建於清朝順治年間,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古鎮的街道依然保持著中國八十年代的原貌,盡管看起來破舊不堪,卻別有風味。

這裏交通非常方便廣州、深圳都班車直接開到開平赤坎鎮。

赤坎古鎮的老街最集中的是在譚江北岸,沿江而建的都是帶有歐陸和南洋風情的騎樓,因為開平也是有名的僑鄉,當年很多人遠渡重洋到國外謀生,或者到東南亞壹帶打工經商,將賺到錢帶回國內,在老家修建房屋,當年建築物自然也有了中西合璧的特色,有的像是南洋風格,而有的則是歐陸風情。

騎樓是赤坎古街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建築物都在壹樓臨街的地方修建了壹層樓高的走廊,每家的走廊都連在壹起,形成了壹個走廊的街道。

走廊裏面就是各家的店鋪門面,即使刮風下雨,走在走廊中絲毫不受影響,可以安然地逛街。

走廊的上方就是二樓的樓層,也有少數店鋪,但大多數都是自己的住家,下面是店鋪,上面是住家。

二樓像是騎在壹樓之上,所以當地人都成為“騎樓”,赤坎古街幾乎都是這樣的建築,這種建築風格在南方城市還保留很多,例如廣州市西關也能找到這樣的騎樓,只是不多而已。

最喜歡這些留著繁體字的地方,完全保留著民國時期的特色,當時的那些店鋪,那些房屋,如果不是這些刺眼的紅布橫幅,真有種時光倒流的錯覺。

來到赤砍,有幾樣您壹定要嘗嘗的,豆腐角和煲仔飯,還有赤坎特色的赤坎鴨粥(壹般晚上才供應)、赤坎燒鵝、赤坎狗肉、三扣糖水。

豆腐角

豆腐角是嫩豆腐在平底上稍微煎到半嫩半黃,伴著打爛的魚肉糜到壹塊,既有豆腐味又有魚肉味。

煲仔飯

“煲仔飯”是廣東“煲仔飯”裏最地道的。除了赤坎河邊有幾個百年老店,赤坎小學附近還有很多大排檔,供應著當地的菜式:黃鱔飯、赤坎蒸鵝、鴨粥。

壹路邊吃邊走,太多的美食讓人目不暇接,在赤坎鎮,還有艾角糍、牛欄糍等小吃,而其他地方都能見到的小吃更是無法壹壹道來,可惜肚子裝不下,只有邊走邊拍。

赤坎鎮最大的兩大家族是關族和司徒氏經過幾個世紀的爭強鬥勝,造就了赤坎的繁榮,赤坎鎮以塘底街為界,壹分為二,西邊的上埠由關族控制,東邊的下埠為司徒氏的地盤。

民國十四年(1925年),司徒氏的家族圖書館在下埠江邊落成,不到5年時間,關族的家族圖書館便於上埠堤西河畔崛起,與司徒氏圖書館遙守相望。

赤坎鎮的堤西路、堤東路、中華路、牛墟路好幾個路段都是拍攝騎樓的最佳地點,我們壹幫人漫無標目隨街遊逛,看到不錯的景物就拍。

雖然有很多的房屋瀕臨倒塌的境地,不過也有很多保管和修繕得很不錯,這家祠堂似乎也經過了翻修,不過依然能看到過去的痕跡。

街頭的電影院早已經荒廢,赤坎的騎樓大多數的店鋪都是做些小生意,看起來像是中國80年代的街道。

據說曾經繁華的集市在開平市搬離赤坎鎮之後,便漸漸沒落,但正是這種沒落,才使得赤坎沒有被開發,得以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雖然有很多收費的旅遊景點保持的很好地維護,但是大街上衛生還是沒那麽好,當然妳也可以認為這就是小鎮的原貌,如果當地的政府更好地重視這些免費的地方,加以管理這些古街,將會帶來更多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