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吳越曲·杭州之旅·新安江·壹江流水壹江詩
新安江在浙江省西北部,是錢塘江最大的支流。源出安徽省休寧縣西南的六股尖,東入浙江境內,經淳安至建德,與蘭江匯合,全長近六百裏。
新安江素有“錦峰繡嶺、山水之鄉”的稱譽。唐詩人孟浩然詩雲:“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清代詩人黃景仁也贊:“壹灘復壹灘,壹灘高壹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文佳皇帝”殉難處
落鳳山,俗稱平山。在建德城東36裏的新安江畔,為農民起義軍女首領陳碩真犧牲處。
康永徽四年(653),陳碩真在梓桐源(今淳安)聚眾數萬起義,自稱“文佳皇帝”,比武則天稱帝早三十壹年。義軍連克六縣,後在婺州刺史崔義玄和揚州刺史房仁裕的合擊下失敗。相傳陳碩真被圍困後,仍頑強抗擊。犧牲時,忽有彩鳳長鳴壹聲,飛落在山頂,負陳碩真而去。這座山因此叫落鳳山。山上建有落鳳亭。落鳳山上松林茂盛,其間幾棵參天古柏,據為當年彩鳳撒下的羽毛變成。
歷史學家翦伯贊稱陳碩真為中國第壹個女皇帝。新安江畔,有不少陳碩真起義的遺跡。梅城是她登基稱帝之處。青獅山,則是義軍同官兵激戰過的地方。傳說正當義軍寡不敵眾的危急時刻,陳碩真的坐騎青獅駒突然山崩地裂似的壹聲長嘯,頃刻間,變成壹座大山。官兵們被分隔在山前山後,潰不成軍。“青獅山”之名由此而來。
梅城·靈棲·方臘洞
梅城在建德縣城東70裏,原為嚴州府治。因形似半朵梅花而得名。梅城有範仲淹的瀟灑樓、陸遊的聽事廳以及清代余集校點《聊齋誌異》的八角亭等眾多古跡。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建於隋末唐初的雙塔。“雁塔盤空聳秀,突兀碧雲間,百尺棲頭上,煙霧鎖欄桿。”兩塔隔江相對,故又稱“夫妻塔”。北塔下有壹平臺,傳為宋時方臘點將臺。塔東數十步有碧波井,井水隨江水變化而變色。南塔中有明嘉靖督禦史胡宗憲撰文的《兩峰建塔記》石碑。
相傳梅城是嚴子陵修築的。當城建造了壹半時,有人向皇帝告狀。因梅花城是“天子”的居所,其他人造梅花城則犯了殺頭之罪。嚴子陵聞訊後,便舍棄了梅花雉堞,隱居到釣臺去了。故梅城也稱嚴州。
又說梅城為宋時所築。相傳宋朝有個皇後是嚴州人,擬回家省親,為顯其榮耀,請求皇帝將嚴州城改建為梅花城。惜城剛建壹半皇後即去世,故只留下半座梅花城。
靈棲洞在建德縣城南的鐵帽山麓。據說它原是龍王住的老龍宮,因為年深日久,東海倒退了八百裏,龍宮便擱淺在此山了。
也有說,此洞因有“靈仙棲息”而名。傳說東海龍王曾命海龜武士把鐵帽山馱回海中。但前有雞塢嶺擋道,海龜使出渾身力氣,也無法將擋道的山搬開。海龜無法復命,鉆進這洞中再也沒敢出來。據說今洞中仍有其殘骸。
據洞碑載,此洞早在壹千多年前已被發現。洞中的水廳龍潭,深7米,水清如鏡。明代徐誼“何曾著取尋山履,來與休公細品茶”詩即言此處泉水。元時,進士鄭文杓曾率百姓來此求雨,石壁墨跡即此次活動的記錄。
方臘洞,在淳安縣唐村,原名幫源洞,後人為紀念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方臘,改今名。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方臘在漆園誓師起義。他自稱“聖公”,年號“永樂”,聚百萬之眾,克七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半壁江山。宋徽宗派童貫率兵五十萬,前往鎮壓。起義軍失利後,退守幫源洞。次年,方臘被俘,後在開封就義。
方臘洞的附近,還有義軍操演場、拴馬場、聖公泉、百花臺、點將臺等遺跡。
湖上千島 各有靈異
千島湖,又稱新安江水庫,是攔截新安江上遊流水的壹個大型水庫,因有壹千零七十八個大小島嶼而得名。湖的總面積達八十六萬畝,比西湖大壹百零三倍。千島湖的美景,以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著稱。其中尤以龍山、姥山、羨山、蜜山、龍羊山諸島更勝。
龍山位於千島湖的中心,其形酷似蒼龍,因而得名。古人遊龍山詩雲:“躡履龍山上,遊觀此日奇。斷山青借樹,滬水綠成溪。風軟香生袖,雲飛嶺欲移。黃鸝似相連,隔葉兩三啼。”
龍山上有海瑞祠。明嘉靖年間,海瑞曾任淳安知縣四年。他為官清正,深得百姓愛戴。淳安民間至今還流傳有海瑞的故事。傳說,壹天,海瑞來到排頭嶺下,忽見衙役領來壹個漢子和婦女,那漢子告那婦女偷了他瓜地的兩只瓜,而婦女懷抱著壹個周歲的孩子,氣得嚶嚶哭泣。海瑞隨他們壹同來到瓜地,在聽完那漢子敘述的經過後,叫婦人把孩子交給這漢子抱著,叫他把婦人偷瓜的情景再做壹遍。壹個多時辰過去,漢子雖然累得渾身大汗,卻怎麽也抱不起兩只瓜。最後,只好承認自己的誣賴了。
蜜山島是千島湖東南面的屏障。山巔兩側有蜜山泉,水質甘冽,四季不竭,傳為東南第壹泉。西南山腰有三個立式和尚坐化墳。相傳這就是發生“壹個和尚挑水吃,二個和尚擡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地方。據說後來仙人看到和尚沒水吃,很同情,就點化出了蜜山泉。三個和尚也因此而感動,變懶為勤,開辟了八百石階的登山大路。
蜜山島上原有蜜山庵,現尚存“圓寂蜜山堂遺址”。
龍羊山以遍地野桂而聞名,又稱桂花島。相傳是龍女牧羊之地。島上多怪石,有“人在石縫時,天從洞中出”的樂趣,最著名的景觀為犀牛嘯天、清波印月、石門通天、望湖石、通江洞等。
三十多年前,築建新安江大壩後,有壹座完整的城市留在了水下,這就是賀城——原淳安縣府的所在地。賀城始建於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因是孫權的部下賀齊所建,故名。明代,此地出了名相商輅。這位連中鄉試、府試、京試第壹的“三元宰相”,曾告訴皇帝,淳安有銅橋、鐵井、小金山,而令皇帝驚嘆。從此,就有了這樣的歌謠:“銅橋、鐵井、小金山,石峽書院活龍山”。其實,銅橋,是桐橋的諧音;鐵井,則是名實相副,井中的水做出的豆腐幹,五香俱全。這兩個遺跡,如今都留在了千島湖底。小金山活龍山都已成水上的小島。
南宋熙寧年間,理學家朱熹曾在淳安縣郭村瀛山書院講學三年。著名的“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詩句,就誕生在這裏。今書院已毀,大觀亭、德源亭、方塘等遺跡尚存。
淳安還有“與國同休”額、“隱將”碑、“上馬橋”以及太祖女兒墓等遺址,均為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屯兵時所遺留。
浙地遠祖“建德人”
烏龜洞遺址在建德縣城南十裏的李家鄉新橋村。洞口朝南略偏西,高0.6米,寬約4米。
1974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同浙江省博物館合作,在洞內發掘出了含化石的上下兩部地層。在上層化石中,除了有獼猴、鬣狗、大熊貓、中國犀、水牛、鹿、劍齒象等十壹種哺乳動物化石外,還有壹顆人類的右上犬齒化石。這顆化石,距今約五萬年,大體相當於地質年代中的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的後壹階段。故斷定其為智人階段的人類化石,並命名為“建德人”。
據研究,這顆犬齒化石的主人約在三十歲左右。同現已發現的各種古人類的犬齒比較,這顆犬齒的大小、形式與早期智人類型的“柳江人”相似;而其出土的地層和***生的動物,也恰好相當於那個時期。
烏龜洞遺址的發現,在考古學上有著重大的意義,為智人化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並且證明,早在五萬年前的遠古舊石器時代,浙江的土地上已有古人類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