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勸人用慧眼看人的詩句

勸人用慧眼看人的詩句

思君若汶水

——李杜在汶河流域的交情

郭宗忠

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是唐天寶四年(公元745),李白、杜甫同遊齊魯,在兗州分手後,李白在沙丘(即今新泰西南天寶鎮古城)寫的《沙丘城下寄杜甫》壹首詩。往昔兩位詩人“醉眠秋***被,攜手日同行”(杜甫《與李十二同尋範十隱居》)的情景,怎麽不讓詩人李白憶起。詩人高臥沙丘之上,遠望城內與杜甫壹起覽勝的大覺寺古樹,從城南悠悠西去的汶河水,激起了詩人對杜甫的深切思念。

大約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從湖北安陸移家到東魯兗州任城(即今濟寧),與汶河流域的韓淮、裴征、孔巢父、陶沔、張叔明隱居徂徠山,號稱“竹溪六逸”。至今徂徠山礤石峪的石頭上還刻有李白書寫的“竹溪”二字,還有李白李白作於天寶元年夏季的《遊泰山》六首詩,寫出了“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的奇麗景色,還寫出了登臨絕頂時“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那種超凡脫俗的遊仙之語。李白與杜甫都熱愛大自然,長期的漫遊生活,使他們寫下許多與優秀文化古跡、名勝有關的詩作。杜甫在漫遊齊魯大地時寫過《望嶽》詩,說:“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登泰山的朝氣和李白登泰山的灑脫自然成高格。天寶四年(745),李、杜又同遊齊魯。泛舟東魯門,遍遊古跡,在李白寄居的沙丘城對飲。李、杜進壹步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友情。

天寶四年秋,他們二人分手了,李白置酒餞行,賦詩贈別,寫下著名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壹詩: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是啊!“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李、杜壹別之後,就像飛蓬壹樣,兩位偉大的詩人就再也沒有見過面了。杜甫更是壹往情深:“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開庾府,俊逸鮑參軍……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杜甫《春日憶李白》)連夢中都牽掛、想念著李白,“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可見杜甫對李白詩歌的贊美和對詩人的情真意切,而何時才能再次相遇,像過去那樣把酒論詩、遍遊池臺,這是多麽令人難忘,又令人向往的事啊!

兩位偉大詩人的友誼成為詩壇佳話。李杜各以慧眼識才、識知己,結成了摯友,他們深厚的友情像汶河水壹樣浩蕩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