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壹路風塵,數千載****,看青山依舊,唱大江東去。舉步跨進二十壹世紀門檻的時候,我們從歷史的珍寶館裏滿載而歸,和大家***享這場精神的盛宴。
壹個民族能夠昂首屹立在人類文明之林,她的腳下必定有奔流不息、萬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養。這條文化長河,從遠古奔向未來,從洪荒奔向文明、帶著壹路歡歌,也帶著壹路血淚,壹路吶喊,留下了諸多碩果和豐碑,也記下了諸多辛酸和遺恨。疏理這條河道,披沙揀金,我們拾到了光照古今的千古名篇。
它是藝術筆墨寫就的史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又是歷史長卷的濃縮。嶙嶙魏晉風骨,巍巍盛唐氣象,咚咚動地鼙鼓,獵獵旗卷樓蘭,金縷曲,黃鶯兒,桃花扇,楊柳風,篇篇是對時代的沈思,字字是對歷史的凝視。
它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美不勝收,傾國傾城。它如同熠熠生輝、泛彩流光的顆顆鉆石,鑲嵌在時代的長廊。誇父的堅毅,洛神的婀娜,屈原的仰天長嘯,李煜的愁腸寸斷,關雲長的橫刀立馬,賈寶玉的兒女情長,無不成為藝術美的化身,歷萬古而不朽。
它是壹條連接民族文化的鏈環,壹端牽著遠古,壹端指向未來。浩浩五千年文明,搖曳多姿,輝煌巍峨,浸潤和滋養著中華民族。千古名篇,字字珠璣,篇篇錦繡,是民族文化、中華文明的濃縮版、精華篇。捧讀它,欣賞它,我們清晰地感覺到了先賢哲人的深邃博大,誌士仁人的報國壯誌,遊子商旅的親情鄉愁,曠男怨女的追求吶喊。歷覽千載輝煌地,長歌浩嘆唱古今。捧起這些佳作,我們與聖賢相會;吟詠這些絕唱,我們與歷史對話。傳統在這裏升華,文化在這裏更生。我們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我們又是文化香火的傳遞者,我們還是當代文化派出的使節。
拾壹塊女媧補天遺落的彩石,借壹彎斜照漢家宮闕的冷月,折壹縷渭城朝雨中的柳絲,挑壹盞冰心老人點燃的小桔燈,讓我們沿著歷史長河的故道溯流而上,開始尋覓千古名篇的文化散步吧。
當我們掬起壹捧長江水,可曾想到過它的源頭?當我們在中國文化長廊裏留連信步的時候,卻壹定要到它的起點走走,那裏是中國文學之母。那裏是中華文化聖殿。
在這片天荒地老的時空裏,似乎壹切都變得單純而寧靜:五色彩石環繞著女媧,誇父在烈日下奔走,精衛鳥在藍天裏歌唱;澄徹的青天綠水,無邊的林莽沼澤,山也巍巍,水也悠悠。未經人工點染的大自然,啟迪了萬物之靈人類的文學靈感,人又轉而賦予大自然以靈性。於是,我們今天才聽見了孔子的感慨,莊子的歌唱,屈原的長嘆。走到幾千年前的那壹邊,翻檢歷史的書簡,來體味其中的悠遠與神密。
戎馬關山報國誌,魂牽夢繞女兒情。壹身戎裝透出壹股勃發的英雄氣,我們看到的是英姿颯爽的少年將軍,而對鏡疏理雲鬢,秋波顧盼流轉,我們看到的則是壹位楚楚動人的閨中女紅妝。這二者在花木蘭身上的統壹,世世代代向人們傳達著這樣的信號:中國女性的偉大、堅韌與溫情。這就是北朝民歌《木蘭辭》的經典所在。
苦戀與思念,是文學的永恒主題。屈原的傳世之作《九歌》中的山鬼堪稱翹楚。這是壹篇熱戀中少女的內心獨白,也是大膽而潑辣的愛情宣言。它不重在描繪少女如花的容顏和婀娜的身姿,重在坦露少女忍氣吞聲內心世界,傳達壹種追求愛情的熱烈情緒。
如同壹個迷路的孩子,壹個滿腔愛國熱血而又報國無門的人,他的失意、仿徨乃至失魂落魄,我們都很容易理解,甚至被他洶湧的情感所征服,他就是早已仙逝千年的古人——屈原。
為了表白自己的心境,屈原找到了壹種非常獨特的方式:招魂。有人說,這是屈原在招楚懷王之魂,有人說是屈原為自己招魂,還有人說是宋玉在招屈原之魂。這無關宏旨,要緊的是,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招魂》這份寶貴的遺產。壹聲聲對“魂兮歸來”的呼喚,含著淚,帶著血,透著恨,有高潔人格的表白,有對黑暗勢力的鞭撻,有對故鄉和祖國的牽念。我們也禁不住要對著遙遠的星空,對著這位偉大的愛國者長長地呼喚壹聲:魂兮歸來!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曹植這十六個字壹出,洛神之美便立刻壹冼鉛華,脫俗為另壹境界。洛神的嫵媚與妖嬈,洛神的聖潔與飄逸,不過是詩人心目中美的幻化形式。人類對美的追求是不可阻擋的,洛神之美就是憑借曹植的傳神之筆,穿越了千年的時空隧道,折身射到今天。
星河耿耿,銀漢迢迢。從遠古奔來的中華文明的長河,千回百轉,千淘萬漉,使壹顆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異彩流光,穿過時空,照亮了中國文學長廊,它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文化近千年、並讓世界為之回首的唐宋文學。
徜徉在這座文學珍寶館,我們目不暇接,我們留連忘返。在這裏,我們與中國文學史上的眾多名流巨匠擦肩而過:迎面走來的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笑傲紅塵的李白,眼望“國破山河在”老淚縱橫的杜甫;這壹邊有聽壹曲琶琶,淚灑青衫的白居易,那壹邊有登樓遠望,心憂天下的範中淹;蘇東坡月下把酒,聲聲向蒼天發問,辛棄疾挑燈看劍,夜夜夢裏沙場秋點兵;柳永為“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吟詠歌唱,李清照則為“梧桐更兼細雨”黯然神傷。
唐宋詩詞歌賦是壹座巍巍豐碑,它計數著中華文明的歷史遺產;唐宋文學又是壹頂燦燦王冠,綴滿了濃縮中國文學智慧的奇珍異寶。這裏,妳能找到“大江東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黃花瘦”的婉約;能聽到“磨損胸中萬古刀”的憤懣吶喊,也能聽到“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淺吟低唱;有怒發沖冠的報國誌,也有窗前明月的故鄉情,有獨上西樓的長相思,有草長鶯飛的夢江南,有春光乍泄的蝶戀花,有鬥霜傲雪的壹剪梅。捧出這部寶典,我們能感覺到它的份量:刻寫歷史,它刀刀見血,鞭笞黑暗,它字字帶淚,思索人生,它筆筆入理,憧憬光明,它聲聲不倦。含英咀華,我們也能體味到它的博大:它是歷史的凝固,也是現實的觀照,是文人的妙筆,也是哲人的沈思;是千裏蔦啼的錦繡江山卷,也是宮庭王朝的血雨腥風圖;它的大漠孤煙,它的塞外鼓角,它的新墳舊鬼,它的金風玉露,***同托起的是中國文學界史上的壹座珠穆朗瑪。
壹曲《琵琶行》,司馬青衫濕。這是同情的淚,表現了詩人對被壓在最下層的藝妓的理解和同情。這也是傷感的淚,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心靈呼應,使白居易不能不聯想起他自己遭貶流落的命運。然而,這首傳世絕唱的奇妙在於,作者對自己命運經歷的描繪,在詩中卻是淡入淡出,只把壹懷愁緒傾泄在琵琶曲的美妙和歌女的淒涼身世中。《琵琶行》所以能響徹千年,大概正是這種悲劇美的力量。
嫩綠的春色,宛轉的江流,半開的花蕾,銀色的月光,靜謐的夜晚,大自然設計了這些良辰美景,愉悅人類的心靈,陶冶人類的情操。其中的哪壹道景色都足以叫人浮想連翩,心曠神怡。然而,盛唐之初,壹位詩壇俊傑張若虛卻神奇地把這五種景色凝結在壹首詩作之中,成為響徹歷史長廊的盛唐之音,詩中之詩。
即使是在千年之後,我們如今來吟詠這篇美文,依舊是齒頰生香。它分明是壹幅朦朧而空靈的水墨丹青,月夜裏的江花,江花下的春水,春水邊的遊子,遊子心中的怨婦,詩情畫意、兒女情長與歷史滄桑渾然壹體,水乳交溶。它又分明是壹首清麗而委婉的江南絲竹,以哀而不傷的淺吟低唱,贊美自然,歌唱愛情,感嘆人生。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但願我們美好的人生路上,永遠有這樣壹片皎潔的月光。聚散離合,人生壹大主題,也是壹樽混合著酸甜苦辣的雞尾酒。端起這杯酒,我們為朋友接風洗塵,端起這杯酒,我們送親人上路遠行。離別,思念,等待,這是聚少離多的人們無法逃避的三步曲。李商隱把壹個“別”字寫得驚天地、泣鬼神,不僅震撼了天下曠夫怨婦的內心世界,“春蠶到死”、“蠟炬成灰”也成了人們對感情、事業至死不渝、孜孜追求的誓言。
天下有情人難舍難分的那壹份眷戀,那壹腔離恨,誰能壹語道破?領略壹回詞壇妙手柳永的《雨霖鈴》。
陣陣寒蟬,悠悠斜陽,浩浩煙波,淚眼對淚眼,無言對無言,好壹幅淒側委婉、柔腸百結的揮淚圖。
壹片殘柳,壹彎曉月,壹葉扁舟,多情的遠行人,孤獨的異鄉客,好壹曲深情脈脈、離恨悠悠的絲竹調。
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可這壹份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我們要永遠珍重在心頭。
江南勝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錢塘大潮,西湖美景,更叫人心醉神迷。而壹經柳永《望海潮》的點染,連遠在千裏之外的異邦,也起了“投鞭渡江”、入主江南之心。
展開《望海潮》,滿眼壹派商肆繁盛的承平氣象。商賈雲集的古杭州,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沈浸在“夜夜歌聲,戶戶管弦”的歌舞升平之中。然而,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錢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濤卷霜雪的黃鐘大呂;西湖美景則是“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的絲竹管弦。
美的景致,美的畫面,美的筆調,美的神韻,美的音律,柳永在這裏告訴我們什麽叫真正的美,脫俗的美。
如果沒有蘇軾,中國的詞壇不知要失色多少,《念奴嬌大江東去》可以作證。
這首千古絕唱,以它排山倒海的氣勢和大開大闔的歷史縱深感,傾倒過無數的愛國誌士、騷人墨客,直到今日,它依舊余音繞梁。
捧讀這篇力透紙背的傳世經典,我們看到了把酒臨風的蘇東坡,聽到了他穿越時空的感嘆。壹面是流淌著的現實: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江水濤濤,壁立千仞;壹面是逝去的歷史:烽煙滾滾,戰旗獵獵,曹操周瑜諸葛亮,壹壹從眼前閃過。字字聲聲,都是對錦繡河山的贊美,對歷史豪傑的欽佩和報國壯誌的抒發。
這首激越雄渾的英雄交響曲,鼓蕩過前人的心扉,也點燃了今人愛國報國的熱情,這是壹顆要永遠保留的火種。高樓獨上,欄桿拍遍,仰天長嘯。嶽將軍壹曲《滿江紅》詮釋了愛國主義的真諦。展讀這篇氣吞山河的蓋世雄文,壹股碧血丹心的豪傑氣迎面而來。山河破碎,生民塗炭,使嶽飛怒指匈奴胡虜;收拾金甌,重扶社稷,又使嶽飛頓生淩雲之誌。愛國,在這裏字字擲地有聲:怒發沖冠是愛國,仰天長嘯是愛國,飲匈奴血是愛國,啖胡虜肉是愛國。這壹面神聖面莊嚴的旗幟,使通篇筆筆有情,字字生輝,壹腔忠憤,噴湧而出。讀《滿江紅》,思嶽將軍,繼承光大這筆珍貴的精神遺產,我們責無旁貸。
講離愁,講孤寂,講悲秋,李清照的《聲聲慢》當推榜首。孤獨與思念是人類的基本情緒之壹,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是人本能的思維聯想。能把這種心理感受透徹明白地傳達出來,激起他人的精神***振,自然是文字妙手。在此,李清照可謂大家。壹片落葉,壹聲雁叫,壹滴秋雨,壹柄青燈,李清照都能點石成金,賦予它濃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聲聲慢》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節奏營造了壹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著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昏黃孤燈。無疑,這是壹種淒厲的美。
壹曲《破陣子》,壹股英雄氣。辛棄疾以他擲地有聲的筆觸,簡捷而雄健地勾勒出壹幅豪傑長嘯的素描。矢誌報國而又壯誌難酬,是詩人內心世界的最大沖突。壹柄寒光四射的利劍,在燈下看了又看;催征的鼓角,嘶鳴的戰馬,夜夜進入難圓的英雄夢。腐朽的王朝無情地粉碎了他的英雄暢想,在空蕩蕩的歷史長廊,只留下詩人“贏得生前身後名”的蒼白吶喊。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多麽艷麗的色彩,多麽清新的畫面,可它演繹給我們的卻是壹出哀婉淒楚的愛情悲劇。
封建禮教摧毀了陸遊的純真愛情,但它無法阻止陸遊對愛情的想往和歌唱。面對嚴酷的現實,他無力回天,只能把壹懷愁緒、壹腔悲憤傾泄在於事無補的詞中。壹首《釵頭鳳》挽回不了陸遊的愛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絕唱,吟頌它,我們不是可以清晰地聽到追求愛情自由的吶喊聲嗎?
文以人傳,人以文傳,壹篇《嶽陽樓記》使範仲淹不朽。自古以來,為樓寫記多難脫俗,壹篇《嶽陽樓記》卻如春風拂面。四百字短文,敘事、寫景、論理融為壹爐,交相輝映,了無痕跡。敘事,扼要清晰;寫景,變幻莫測;論理,警策世人。嶽陽樓的幾落幾起,洞庭湖的波息波興,與人世間的王朝更替、宦海風濤、人生旅途何其相似。範仲淹雖身處逆境,卻心懷天下,他登臨巍巍嶽陽樓,放眼八百裏洞庭,道出了震憾古今的心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為壹種非人類的東西賦予人的品格和情感,最能見出人的境和格調。北宋的哲學家周敦頤寫下的《愛蓮說》以其超凡脫俗的風骨贏得了世人不絕的贊嘆。
作者激賞蓮花,在於其出汙泥而不染的品格。這種對花中君子的贊美,正是對人類精神境界的追求和想往。在高潔的精神王國,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不過是過眼煙雲,哪怕象牡丹般的絢爛,最終仍要歸於平淡,人格、氣節、精神的完善與豐富,才是自身修養的最高追求。
壹篇《阿房宮賦》把封建王朝的奢糜腐朽撕破給世世代代看。
其實,杜牧在《阿房宮賦》裏不過是揭露了壹個最基本的事實:逶迤三百裏的雕梁畫棟正是勞苦大眾的累累白骨;余音裊裊的朝歌夜弦正是窮困百姓啼饑號寒的變奏;金碧輝煌的阿房宮正是秦皇自掘的墳墓。前車之鑒,留予後人。壹篇《阿房宮》,即是挽歌,又是警策。
身居陋室,心憂天下,自古以來就是仁人誌士推崇的高風亮節。劉禹錫憑借《陋室銘》這篇傳世之作發表了他響亮的人生宣言。在這篇只有八十壹個字的短文裏,我們可以清晰地解讀出這樣達觀而又充滿哲理的人生態度:生活的清貧絕不妨礙精神的富有,擁有高尚的情操與寬廣的胸襟,就擁有了豐富多采的精神廣場,清貧的物質世界頓時會對妳綻開異樣的色彩,壹片青苔,壹抹草色,壹縷清風,壹陣蛙鳴,都有了幾分聖潔的意味。達到了這層境界,我們盡可以坦然反問:壹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何陋之有”?
晚秋,殘陽,孤帆,舊地,最能激起壹懷愁緒。為親人憂,為前程憂,為金錢憂,為國家憂,為天下憂,憂之不同,境界自現。王安石在金陵勝地登高遠眺,千古得失,時事風煙,壹起奔來心底。耳聽滔滔江流,亡國之聲《後庭花》音猶在耳;凝望古都遺跡,“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的警策之語歷歷如新。
賞秋色,傷晚景,嘆興替,抒胸臆,好壹首千古無雙的《桂枝香》!
《鵲橋仙》天上人間,人間天上,秦觀憑借對牛郎織女美麗傳說的點化,把我們引領到壹片聖潔美好的柔情之地。
仰觀燦燦的星河,巡視無盡的蒼穹,人們在永無休止地尋找著精神寄托,愛情追求。人們壹遍遍講述七夕相會的神話,壹次次追求,又壹次次失敗,再壹次次奮鬥。經歷了千年萬代的紅塵磨難,人們懂得了在失敗的悲劇中品味歡樂,也懂得了在歡樂的喜劇中尋求永久。秦少遊壹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道出了個中真諦。
什麽叫瀟灑酣暢?什麽叫豪情萬丈?讀壹讀李白的《將進酒》吧!古往今來,以酒入詩無以計數,似乎還沒有哪壹篇象《將進酒》這樣讀來蕩氣回腸,酣暢淋漓。以酒會友是人生壹大快事,本來這次宴飲李白與朋友元丹丘是作為客人應邀出席,但李白反客為主,在宴席上豪情大發,談天說地,頤指氣使,這場酒宴成了感慨人生的講壇。這篇驚世駭俗之作,以駕長風、挾雷電的氣勢,抒發巨人式的感傷。不必把“人生得意須盡歡”誤讀為李白的沈淪,,壹聲“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吶喊,亮出的才是李白的人生價值宣言。
讓我們沿著時光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壹千二百年前。在成都美麗的浣花溪畔,有壹座最簡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這草堂之內,卻頑強的跳動著壹顆想黎民、思百姓、憂天下的心。被後世尊為中國“詩聖”的杜甫就在這裏棲身,憑借這茅屋遮風擋雨。可上蒼連這壹點憐憫也不肯給他,秋風怒號,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頂席卷而去。面對茅草飛散和群童搶奪,瘦骨嶙峋的詩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嘆息之余,卻由“吾廬獨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愛國愛民之心,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千古絕響。詩人飽蘸激情,寫下了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古往今來,世世代代,人們壹刻也沒有停止過對愛情的歌唱,愛情永遠是詩詞中的領銜主題。可是,有哪壹首對愛情的吟詠象白居易的《長恨歌》回響得這樣悠遠,這樣撩人心魄呢?《長恨歌》無疑是中國愛情經典長廊裏的壹個奇跡。它奇在愛情的主角竟然是個皇帝。這壹定位便註定了這份愛情的傳奇色彩,註定了這場愛情悲劇的主人公恰恰是悲劇的制造者。它的神奇還在於把政治悲劇和愛情悲劇不露壹絲痕跡地交融在壹起,編織成壹篇哀婉動人、纏綿悱惻的人間神話。白居易用他獨特的聲音給我們講述的既是壹個紅塵故事,又是壹個仙境傳說,既是對封建王朝的無情鞭撻,也是對純真愛情的由衷贊美。唐明皇、楊貴妃早已灰飛煙滅,但白居易對愛情的詠嘆卻千秋萬代魅力四射,綿綿無絕期。
李白,中國詩壇上最為輝煌的壹座雕像。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他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著奇異的靈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難》中,他憑借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和超凡脫俗的生花妙筆,向世人詮釋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層次。在這幅描繪蜀國古道的潑墨大寫意裏,李白以他神鬼莫測的筆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險峻和崢嶸,寫出了神功鬼斧的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震撼,還寄情山水,狀物抒情,把想象、誇張、神話和現實了無痕跡地融和在壹起。從五丁開山寫到六龍回日,從黃鶴難飛寫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長蛇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寶初年所謂太平盛世壹片歌舞升平背後潛伏的重重社會危機。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年前的古人面對大自然發出的詠嘆。
親朋相聚,把酒話桑麻,把酒論英雄,把酒說天下,都是不同的人生境界,辛棄疾的《把酒長亭說》就是壹番心憂天下的大氣象。
本來是朋友小酌,但辛棄疾端起的這杯酒裏,卻不僅盛滿了惜別之情和有約不來的微怨,更多的是關註危亡的時局、破碎的山河。他借眼前鵲踏松枝、雪落破帽、疏梅孤雁、殘山剩水的壹片蕭瑟冬景,感嘆大勢將去、報國無門的憂憤。
托物詠懷,微言大義,借古喻今,大氣磅礴,辛詞的這些鮮明特色在《把酒長亭說》裏得以充分的展示。伴隨著隆隆兵車,嘶嘶戰馬,碾過了幾個世紀,永遠凝固在歷史的畫廊上。杜甫用他那枝神奇的筆,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壹幅戰亂時代生離死別的長卷。展開這軸畫卷,悲切慘烈的場景撲面而來:壹陣陣捶胸頓足的哭號,壹聲聲依戀心酸的叮囑,壹雙雙緊緊扯住親人衣襟的手,壹團團兵車疾駛揚起的塵土,還有那邊塞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家園滿目雕敝,民不聊生,激憤哀怨都從詩人的筆下噴湧而出,直刺窮兵黷武的黑暗王朝。壹首《兵車行》,這是帶血的控訴,這是對歷史的拷問。
我也很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