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遙指杏花村"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意思是:牧童笑而不答遙遙指杏花深處的山村。
為何要指向杏花村?這裏要看上文“借問酒家何處有”,因為作者問哪裏有酒家,而杏花村裏酒味濃,那裏的酒最好,所以牧童才指向杏花村。
《清明》全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擴展資料
《清明》壹詩用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
第壹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
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淒迷紛亂的心境。
第三句是壹“轉”,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
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
因為受到受此詩的影響,後人也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