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紅樓夢中妳最喜歡哪個女性?原因為何?

紅樓夢中妳最喜歡哪個女性?原因為何?

《紅樓夢》讀過多次,書中女性人物眾多,各有千秋。說喜歡哪壹個?各階段讀時喜歡的還真不壹樣,少時喜歡林黛玉,聰慧可人,知書達禮,心思纖細,清麗脫俗,是壹位以秋水為神的清純詩人,說黛玉以秋水為神可見她的多首詩歌。

中年以後再讀,就覺薛寶釵更好壹些,沒有那些時不時就耍小性兒的勁。

我還是把兩個人比較來說壹說吧。

壹,性格上,黛玉是 情感 型,外向,率真;寶釵理智型,內向,不是壹眼就能看透的那種人。

用王熙鳳對她的評語”不幹己事不開口,壹問搖頭三不知”。

但是客觀地講,寶釵在賈府是親戚是客,所以她對賈府的事不輕易表達意見,是應該能理解的,並不是圓滑,虛偽。

二,管理才幹,林黛玉沒興趣,從不參與;薛寶釵就表現出壹個政治家風度,有主張有辦法對那些負責承包的婆子媳婦們。

提出拿壹部分收入來與院子內外左鄰右舍分享,並說的有道理,提出財產再分配,保持大觀園下層 社會 的和諧。就是幾百年後的今天也不過時,仍然有其現實意義。

三,黛玉是詩人氣質,只會做詩,不擅做人。 健康 欠佳,還總愛生氣,不善於處理人際關系。

而這些正是寶釵的長處優勢,為人寬容,會關心人,善持家, 健康 。

四,理念上,黛玉清純,率真,對愛情追求執著,對封建禮教某些有反抗精神,但她是任性,多疑,看起來確實是缺點:但反過來看,又覺得其真率非常可貴。比寶釵強得多。寶釵則相反,她處處顧忌別人說三道四,想盡辦法掩飾自己對賈寶玉的好感,缺乏自我意識。

缺點就是對有些事如金釧和尤三姐之死冷酷無情,封建意識濃厚。

黛玉和寶釵都是雪芹先生傾註大量心血描述的女性,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

但是,總的來看,若問我最喜歡哪壹位,我現在還是最喜歡薛寶釵。

我是芬芳,隨筆生香。請紅學愛好者不吝賜教。

平兒~壹個最適合做妻子的女性。她忠誠、善良、聰慧、機智、溫柔、可人。於大家庭內遊丒有余;可妥善處理居家事務。如果娶平兒為妻,可以省心、享福。

紅樓夢中我最喜歡的女性是:

林黛玉!有才有貌,

曾記得菊花賦詩奪魁首。

紅樓夢中刻畫的人物很多,個個活靈活現入木三分,不應該問喜歡哪個,應該是喜歡哪幾個。我喜歡林黛玉的才情,她的詩寫得好,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壹縷魂。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都是經典名句。喜歡薛寶釵為人處世的圓潤,聽戲時知道照顧賈母的情緒,和大觀園裏姐妹相處的也不錯。喜歡探春,她在大觀園興利除弊,頗有才幹和智慧。喜歡湘雲,喜歡她得只恐石涼花睡去,醉臥花叢的嬌憨。平兒也不錯,她是管家王熙鳳的金牌助理,請問,有多聰明才可以從容地周旋大觀園的老老少少之間?

紅樓人物有幾多,多到難以來評說。

十二釵中各有格,探春實乃最出脫。

出身為庶不自卑,才華出眾性溫和。

猶如山間壹野花,沐浴春風自瀟灑。

薛寶釵在她的身上體現了封建主義的理想和人生道路。她是壹個受封建閨範教育很深的貴族小姐,完整地體現了壹切合乎正統標準的“大家閨秀”的性格,堪稱是封建正統文化培養出來的才女。她溫柔敦厚,熟諳世故,工於心計。表面上,她是學識淵博,“品格端方”,“行為豁達”(第五回),“罕言寡語,人謂裝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第八回),但實質上,她深於城府,富有圓融的社交手腕。在勢利陰暗、勾心鬥角的賈府中,她八面玲瓏,隨分從時,很“會做人”,壹舉壹動都顯得端正賢淑,善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博得周圍人的贊賞。因而壹進賈府,就博得上上下下的認可、重視和喜愛。金釧兒被王夫人逼死,她卻對王夫人說了許多安慰話,表現出乖巧的壹面。在寶、黛時時感到束縛、壓抑和沈悶的 社會 環境裏,她悠然從容,遊刃有余,通過科舉考試獲得世俗榮華,對她始終有很大的吸引力。她相信金玉良緣,對賈寶玉暗中懷著感情,期望早日成為賈家的主婦,但對他的“癡”、“狂”很不滿,壹有機會就勸他投身功名利祿之途,並且想方設法誘導她的門當戶對的意中人賈寶玉去博取功名富貴。為此,她謹言慎行,顯得沈穩持重,時時處處註意維護壹個大家閨秀的溫柔敦厚的形象。為此,她甚至能委曲求全,遷就寶玉,而不像林黛玉那樣自由任性,耍小性子。結果卻使賈寶玉對她越發反感。雖然她用奉承迎合的手段,博取賈母、王夫人的歡心,達到了做“寶二奶奶”的目的,但她並沒有獲得賈寶玉的愛情,並很快落入守活寡的命運,是壹個令人深深同情嘆惋的悲劇人物。

林黛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之壹,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轉世,榮府幺女賈敏與揚州巡鹽禦史林如海之獨生女,母親賈敏是賈代善和賈母四個女兒裏最小的女兒。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賈寶玉的姑表妹、戀人、知己,賈府通稱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麗,兼有詩才,是古代文學作品中極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5歲上學,6、7歲母親早亡,10歲師從賈雨村啟蒙。

外祖母賈史氏疼愛幺女賈敏,愛屋及烏疼愛黛玉,10歲接到身邊撫養教育,寢食起居,壹如嫡孫賈寶玉。與11歲的賈寶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賈母打點,自視地位在三春之上,實則只是隔壹代近親,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後壹個送宮花而很不愉快。11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12歲時,賈元春省親後,林黛玉入住瀟湘館,在大觀園詩社裏別號瀟湘妃子,作詩直抒性靈。

林黛玉與賈寶玉青梅竹馬,脂硯齋說“二玉近中遠”“實遠之至”。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林黛玉與薛寶釵在太虛幻境才女榜上並列第壹,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爭,婚姻上的金木之爭,又因同屬正邪兩賦的稟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後於賈寶玉、薛寶釵大婚之夜淚盡而逝。

我喜歡她容貌美麗。在黛玉初進賈府與寶玉相見之時,對黛玉的長相進行了描述: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壹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壹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才學高大。金陵十二釵中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判詞是壹起概括的: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性情率真。黛玉平時愛使“小性子”,但是她的小性子絕非胡攪蠻纏、撒潑耍橫的,她的“小性子”無非是有兩種由頭:醋意和敏感。醋意的“小性子”,肯定是因寶玉而起的。敏感的“小性子”,主要是她的處境和自卑。品性純潔。“葬花吟”中有雲: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壹抔凈土掩風流。情堅。黛玉與寶玉第壹次相見時,就已經有了眼緣。從此便耳鬢廝磨、同坐同臥,情投意合,心靈相通。黛玉對寶玉的愛,是非常堅定的。哪怕是他是“混世魔王”,哪怕他丟玉失靈氣,她仍然對他壹往情深。

她是我最喜歡的女子!

《紅樓夢》裏的女性,各具特色,各有性格,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寶姐姐的大氣端莊,湘雲的嬌憨可愛等等。

說起最喜歡的,還是香菱,她是壹個靈魂深處都散發著香氣的女子,她出身堪憐,但是她卻依然在心靈深處,讓自己活成喜歡的樣子。

她向黛玉請教詩作,能壹心壹意的成魔成癡,她沒有那些小姐的條件,但是她因為喜歡,所以壹心向學,她的靈魂深處,散發著濃濃的香味。

她身世堪憐,本應該有幸福的生活,可是卻被世事所誤。

雖然如此,她內心裏那根熱愛學習的“琴弦”,依然彈奏出了熱烈的聲音。

她不知道自己的出身,以及父母,她對壹切只能逆來順受。這樣可憐的身世,她依然保持壹顆對詩歌向往的心。

這是壹個靈魂深處都有著香氣的女子。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林黛玉是《紅樓夢》裏我最喜歡的人,也是最令我憐惜的人。她是“千紅萬艷”中最悲情的壹個,又是作者筆下最清爽的壹個女子。

壹、林黛玉的悲慘身世,令人唏噓不已。

黛玉在第二回首次出場,作者寫道: 這女學生年紀幼小,身體又弱。 不久她的母親亡故,這女學生“ 過於哀痛,素本怯弱,因此舊病復發 ”。生母的病逝,是她遭遇的第壹次挫折。

黛玉拋父離家進京,“ 原不忍離親而去 ”,但不得不去寄人籬下,接受父親力不能及的教養,這是第二次挫折。

第十四回生父林如海之死,讓她徹底淪為孤女,沒有了至親的倚靠。至此,她已經遭受了人生的三大挫折。

寄居賈府,她無時無刻不感受到“ 風刀霜劍嚴相逼 ”,只好盼望自己“ 質本潔來還潔去 ”,人生的挫折於她而言,可謂數不勝數了。

二、林黛玉居十二釵之首,才情過人。

眾人在秋爽齋作詩詠白海棠,夢甜香燃盡必須寫完,並且限“盆、魂、痕、昏”韻。各人都在悄然思索,黛玉“ 或撫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環們嘲笑 ”,壹副舉重若輕的樣子。過了壹會兒,壹首風流別致的海棠詩被她壹揮而就: 半卷湘簾半卷門,碾冰為土玉為盆。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壹縷魂。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北夜已昏。 眾人齊聲叫好,稱贊她有別樣心腸。

藕香榭詠菊花,黛玉又輕松奪冠。十二首詩她獨吟三首,《詠菊》、《問菊》和《菊夢》包攬了前三名,李紈評價“ 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 ”。“ 孤標傲世偕誰隱?壹樣花開為底遲? ”正是黛玉的風骨,她我行我素,在瀟湘館裏自成壹統,吟詩撫琴,不像寶釵壹樣算計人心。這裏也有作者的影子,空有才華滿腹,卻不幸家族沒落。

三、林黛玉的性格悲劇,令人扼腕嘆息。

黛玉幼時喪母,缺少了生母的教養,即便是雨村授課,也是“ 工課不限多寡 ”,並且動不動就“ 好些時不曾上學 ”。到了賈府後因為是客居,李紈等人更是不便多管。傳統的閨訓教育離黛玉很遠,既成全了她,又毀滅了她。

她從來不拿仕途經濟類的“ 混賬話 ”規勸寶玉,得到了寶玉的愛情,然而這不符合賢妻良母的標準,失去了封建家長王夫人等的歡心。

初到賈府,因為是老祖宗的嫡親外孫女,受盡寵愛。隨著王夫人外甥女寶釵的出現,黛玉在賈府日薄西山,每況愈下,原因是寶釵“ 會做人 ”,黛玉太“ ”。王夫人逼死金釧,寶釵又是勸慰,又是送陪葬衣服,黛玉卻是毫無作為,讓王夫人絲毫感不到貼心之暖。

四、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最是讓人嗟嘆!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 ”, 林黛玉得到了愛情,卻得不到和寶玉的壹世相守。

福禍相倚,黛玉童稚喪母是“禍”,得以與表兄“ 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 ”是“福”。寶釵的出現是“金玉良緣”之“禍”,兩玉的愛情經過撞擊終成正果是“福”。

然而黛玉的“身”,使她被排斥在婚姻之外。她整天“ 嬌喘微微 ”,“ 行動處如弱柳扶風 ”,靠人參養榮丸也挖除不了病根兒。雪上加霜的是,壹份無人可以仰仗的愛,更讓她的身體倍受摧殘。寶玉深夜命人送舊帕,黛玉題詩,病不知不覺加劇: 那黛玉還要往下寫時,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走至鏡臺,揭起錦袝壹照,只見腮上通紅,真合壓倒桃花,——卻不知病由此起。 先天不足,又加上心總是被千般揉搓,造成情深不壽。

黛玉的“多心”有目***睹,“ 行動肯惱人 ”、“ 小性兒 ”、“ 嘴愛刻薄人 ”、“ 專挑人的不是 ”都是她的標簽,沒有寶釵的“ 溫柔敦厚 ”,不符合二奶奶標準;明知舅舅厭惡寶玉的“愛紅癖”,看見寶玉臉上有胭脂膏子,她卻輕描淡寫:“ 妳又幹那些事兒了。幹也罷了,必定還要帶出幌子來。......聽到舅舅耳朵裏,又該大家不幹凈惹氣”, 她的“異類行為”,讓她不符合封建家長的三觀;當黛玉弄小性剪斷寶玉的玉穗時,賈母覺察到了她的心病,這也成了賈母們的心病,於是這種“不肖”行為被大加扼制。

“心較比幹多壹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黛玉是作者筆下至情至性的化身,集歷來讀者的萬千寵愛於壹身,從這壹方面來說,她又獲得了永恒的生命,讓妳我嘆為觀止。

喜歡劉姥姥,能屈能伸,卻不改善良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