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戰鬥意誌的詩句(關於描寫堅強意誌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戰鬥意誌的詩句(關於描寫堅強意誌的詩句有哪些)

1.關於描寫“堅強意誌”的詩句有哪些

1.辛苦遭逢起壹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 文天祥《過零丁洋》

2.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代 於謙《石灰吟》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代 鄭燮《竹石》

4.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宋代 李清照《絕句》

5.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唐代 杜牧《題烏江亭》

2.有關“堅強意誌”的詩句有哪些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李白《行路難·其壹》

釋義:相信總有壹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 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釋義: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誌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3、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鄭燮《竹石》

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麽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4、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鄭燮《竹石》

釋義:寶劍的鋒芒是磨礪來,梅花的香味是從寒冬過來的。

5、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於謙《石灰吟》

釋義: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裏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壹件事。

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釋義: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壹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7、渾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石灰吟》

釋義: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願把壹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釋義: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麽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能經受得住,還會依然堅韌挺拔。

9、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釋義: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10、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關於堅強意誌的詩句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註釋] 1. 《竹石》是壹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紮得結實,像咬著不松口壹樣。 3. 磨:折磨。

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

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說] 這是壹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

首二句說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

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4.關於“戰鬥”的詩句有哪些

1,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八月秋高戰馬肥,觀兵郊外振天威。

3,功成鏘八鸞,玉輅行天街。荒涼昭陵闕,古石埋蒼苔。

4,丈夫叱咤鞭風霆,國難不赴非俊英。劍乎!劍乎!吾與汝,同死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6,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7,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8,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9,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10,劍戰橫空金氣肅,旌旗映日彩雲飛。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自唐代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壹定要壹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詩文賞析: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壹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裏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壹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壹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沈、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壹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妳斟我酌,壹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麽,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麽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壹致的。這是壹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壹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壹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壹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5.關於“磨練意誌力”的詩句有哪些

1、不經壹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出處:宋代 範成大《梅譜·前序》

釋義:梅花要不是經受住壹次次風霜摧折之苦,哪會有素馨沁人的花香。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處:出自《警世賢文.勤奮篇》

釋義: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出處:明·馮夢龍輯《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

釋義:吃得了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4、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後波生。

出處:唐·劉禹錫《浪淘沙》

釋義:九曲黃河從遙遠的地方蜿蜒奔騰而來,壹路裹挾著萬裏的黃沙。

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處:王昌齡《從軍行》

釋義:塞外的將士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來。

6、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昆侖。

出處: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釋義:我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壹樣的雄偉氣魄。

7、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出處:竹石·鄭燮 (清)

釋義: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出處:行路難 唐李白

釋義:能乘長風破萬裏浪;高高掛起雲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9、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

出處:唐代 王勃《滕王閣序》

釋義:年紀老邁而情懷更加豪壯,豈能因白發而改變人的心願?境遇艱難而意誌越發堅定,決不會墜掉直淩青雲的誌向。

10、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出處:宋代 陸遊《遊山西村》

釋義: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壹個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