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的翻譯: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壹組邊塞詩。第壹首詩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慨嘆邊戰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第二首詩描寫了壹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生動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充分表現了勝利者的驕傲神態。全組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煉明快。出塞二首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
出塞是樂府舊題。秦漢以來,邊關多事,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歸。詩人關心邊事,同情長期征戰的士兵,認為邊防上的要害問題是將領無用,不能抵禦來犯的敵人,因此借樂府舊題《出塞》作詩以昔諷今。其中第二首詩在《全唐詩》中同時也錄入李白名下,作《軍行》。
詩的首句寫景物,為千古名句,受到歷代學士的激賞。前人詮釋此句說:以月屬秦,以關屬漢者,非月始於秦,關起於漢也,意謂月之臨關秦漢壹轍,征人之出俱無還期,故交互其文而為可解不可解之語。讀者以意逆誌,自當了然,非唐詩終無解也。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年-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壹說京兆長安人(今陜西西安)人,盛唐時期邊塞詩人、大臣。王昌齡於開元十五年(727年),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汜水縣尉。
二十七年(739年),因事被貶謫嶺南。次年,由嶺南北返長安,並在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之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後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