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踐行 措施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從公民層面規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居於基礎地位、起著支撐作用。怎樣讓“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標準成為公民的行為習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壹樣無所不在,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壹、正視當前社會價值觀的成就和缺失,堅定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價值標準的信心和決心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壹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精神的支撐;壹個民族的進步,有賴於文明的成長;壹個好風尚的形成,必須有正確價值觀的引領。長期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公民道德建設不斷推進,中華傳統美德不斷弘揚,中華大地湧現出壹大批道德模範、最美人物。他們愛國敬業、忠於職守、誠實守信、堅守正道、虔誠勤勉,孝老愛親、睦鄰友善、守望相助,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但在壹些領域、壹些社會成員中存在著道德滑坡問題,諸如官員貪贓枉法、老人碰瓷、坑蒙拐騙、見利忘義、食品摻毒等等,可謂是舉不勝舉,花樣疊出,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對社會正確價值觀的構建造成嚴重沖擊。
社會醜惡現象背後的實質是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塌陷。任其發展蔓延,必然毒化社會風氣,危害人民群眾,成為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格格不入的社會毒瘤。社會需要***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要遏制這些現象,必先從價值信仰入手進行整治。黨的十八大立足公民個人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要求,在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壹價值準則,該準則涵蓋了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各個方面,為整合多樣化社會思潮提供了引領,為塑造良好社會風尚提供“主心骨”,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公民是實踐主體,我們每壹個人都需要承擔起踐行的責任,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自身的道德約束和行為規範,使之成為內化於心的精神追求、價值自覺,並在實踐中外化於行,才能促使精神文明不斷進步、社會風尚不斷改善。
二、科學理解“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標準,大力弘揚主流道德文化價值取向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同的價值目標和基本的價值準則,提供了真善美、假惡醜的評判依據和價值權衡。愛國是前提和基礎,敬業是愛國的具體體現,誠信是敬業的道德基石,而友善是形成誠信的土壤。弘揚社會主義主流道德文化價值取向,必須自覺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基本行為準則和普遍價值遵循,努力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壹)愛國是民族之魂,是首要的政治美德
愛國是壹個公民最起碼的道德,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的安定團結和繁榮富強,個人的壹切都無從談起。南宋詩人陸遊曾寫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詩句,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發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吶喊,可見,愛國主義已深深融入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古往今來,中華兒女壹直高舉愛國旗幟,湧現出無數愛國英雄、仁人誌士,正是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才使中華民族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當今和平時期,愛國就要立足本職,敬業奉獻。是學生就要學業報國,是工人就要產業報國,是商人就要商業報國,是幹部就要敬業報國。將強烈的愛國情懷轉化為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轉化成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從小處體現愛國熱情,從小事付諸愛國行動,同時,我們要做到理性愛國,自覺遵守法治、堅守道德規範、堅決覺抵制打著愛國的名義實施暴力、制造騷亂的行為。在為國家奉獻中體驗人生的快樂與價值。
(二)敬業是成事之基,是愛國的具體體現
“業精於勤,荒於嬉。”敬業,是和平時期愛國的具體體現,是公民基本的道德操守。“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傳說,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名言,焦裕祿、王進喜為了革命事業的鞠躬盡瘁,楊善洲、羅陽立足崗位的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無不表明恪盡職守、精益求精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宏偉的目標,人生的價值,只有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工作,鍥而不舍努力才能實現。正是有這麽壹代又壹代,壹批又壹批敬業奉獻的仁人誌士,才使我們的祖國從壹個勝利走向另壹個勝利,從壹個輝煌走向另壹個輝煌。當前,培育和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需要我們牢固樹立幹壹行愛壹行、專壹行精壹行的敬業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於己實現自我價值,於國奉獻個人才智。
(三)誠信是立世之本,是敬業的道德基石
“民無信不立”。誠信,是立世之本,是敬業的道德基石。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帝王無信,臣子離心,最終西周覆亡。商鞅徙木立信,實施變法,為秦國強盛奠定基礎。當下,社會上屢屢出現誠信缺失現象,從常見的短斤少兩,到商品的以次充好,再到三聚氰胺、瘦肉精、皮革奶、塑化劑等食品制假售假事件,不僅損害了群眾利益,惡化了誠信環境,也妨礙乃至破壞整個社會的團結、穩定與和諧。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倡導誠信,就是要把誠信建設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全體社會成員把誠實守信作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只有我們***同努力,凝聚誠信***識,才能把我們的社會建設成彼此信任,***謀發展,互利互贏的和諧美好家園。
(四)友善是立身之道,是誠信的必備土壤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友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誠信的必備土壤。孔融讓梨的典故千古流傳,六尺巷的故事世人稱頌。在社會發展轉型的今天,我們在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時,是與人為善,還是與人交惡,這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也是影響社會和諧安寧的重要因素。友善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要求,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強大正能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廣俱愛心,對身邊的每壹個人都多壹份熱忱,少壹份冷漠,多壹份真誠,少壹份虛偽,多壹份理解,少壹份猜忌,我們的家庭才會更溫馨,鄰裏才會更和諧,社會才會更溫暖,生活才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