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宋)王安石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唐)李白
秦王飲酒
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龍頭瀉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洞庭雨腳來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六更。
花樓玉鳳聲嬌獰,海綃紅文香淺清,
黃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燭樹蠟煙輕,青琴醉眼淚泓泓。
(唐)李賀
何事紛爭壹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
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還有其他幾首:
與秦始皇 唐 元稹
《人道短》
宜哉秦始皇 唐 宋齊丘
《陪遊鳳凰臺獻詩》
爰及秦始皇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誡子弟》
秦帝始皇太暴虐 宋陳普
《歷代傳授歌》
狙擊秦始皇 宋 鄭獬
《留侯廟》
2.關於秦始皇的詩句 要快常聞漢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
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六合已橫掃,何須地下軍?幹戈區宇息,圖匕夢魂驚。
嗣子鹿迷馬,遺屍臭雜腥。徒憑黔首力,奇跡世無倫。
這首題作《詠秦始皇兵馬俑》的五律,是我於1982年參觀兵馬俑時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舊體詩,那陣子因為讀聶紺駑的《三草》受了傳染而效顰。
我曾將此詩抄示紺駑,承他謬賞,說詠史詩寫到這樣也很夠味了。不瞞讀者說,我自己也認為寫得還不錯。
瞧,我這人就是這樣,從來不會假謙虛。 在這之前,1979年我還作了壹首七律《詠秦史》,那是因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職,審讀壹部評論秦史的書稿,此稿可用可不用,當時稿擠,就割愛退還給了作者;似乎對作者有那麽壹點歉意吧,我寫了壹封很長的退稿信,附去了這首詩。
以後又寫了壹篇《詠史三首並跋》的短文,《詠秦史》便是三首中之壹。短文收在拙集《畫虎十年》裏,那詩道: 鮑魚臭亂祖龍屍,巧設機關鞠李斯。
馴致嗣君迷鹿馬,遑論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漸真難事,吹齏懲羹莫笑癡。勘破因緣尋響應,不忘前事即先知。
這詩是應和著那部書稿的內容而發的,開頭兩聯和《詠秦始皇兵馬俑》的頸聯意思相同,“防微杜漸”以下指趙高漸次竊權,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隱指當時剛過去的“四人幫”弄權。詠史大抵要關合現實,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後人議論紛紛的歷史人物,歷來毀多而譽少。詠史詩中,有名的如李白這樣的曠達之士,在《古風·三》“秦王掃六合”壹首中,前半首盛贊其雄武,後半首也譴責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說許多正統文人的議論壹味歸罪了。
可是也頗有些對歷史有卓識的學者對秦始皇做了相當肯定的評價,甚至頌之為“千古壹帝”。近代學者如章太炎,就作過《秦獻記》、《秦政記》等篇,對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論斷,說秦政功大於過。
但綜觀之,在秦派畢竟不是主流輿論。 使秦始皇負千古暴君惡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漢代以後兩千多年來中國統治性的學派,儒門子弟幾乎是全體知識分子的代稱;而儒家在秦始皇統治下最為倒黴。
講秦始皇的暴政,首舉的是焚書坑儒。焚書,焚的是儒家經籍;坑儒,坑的是六國儒生。
這口氣憋了幾千年,使成了知識分子主流的儒家永遠記恨,咒罵秦始皇是千古第壹暴君就勢所必至了。 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起,歷代論秦史詠秦史的詩文,總是壞話多好話少。
大抵愈是正統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對秦始皇的譴責便愈發苛厲。剛才看到壹條河北正在修繕長城的消息,就順便來談歷來關於秦始皇修長城壹事吧,便有不少頗背公允的評價。
最普通的是發些“在德不在險”壹類的空論,譏斥秦始皇造長城之徒勞,而不顧當時抵禦匈奴入侵的實際戰爭需要。須知在古代冷兵器對壘的戰爭條件下,城嶄防禦是管用的,對付慣用騎兵馳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戰力是步兵。如無城垣設防便不得了。
這本是常識範圍內的事,可是為了要苛責秦始皇,常識也顧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後,不像今天壹個電話或發個手機短信就可聯系,城堞上舉烽火示警或發號令也是當時條件下的必需,除非妳不要保境安民,聽任人民生命財產遭外敵損害。
否則,築長城何罪之有? 長城還有另壹種良性效應恐怕不大為人所註意,這是我上世紀50年代後期被遣發到寧夏時親歷目見的。在甘肅、寧夏壹帶邊塞,長城已經塌圮,留下了壹段壹段的斷垣。
十分顯眼的是,凡有城墻存在之處,墻內畦町成行的綠色可耕地,墻外則是荒砂亂石,寸草不生。可證這是不起眼的城墻擋住了塞外的風沙,給居民造成了生息養殖的環境,原來這長城對保護生態環境也有功勞。
詠秦史的詩涉及長城者很多,有壹聯句意頗“光新”的詩常在我腦中閃過,那是我少年時讀袁枚《隨園詩話》留下的記憶。詩為袁枚同時人所作,詩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賞詩句的誓跋而錄入詩話的。
那兩句是:“項劉生長長城裏,枉用民膏築萬裏。”乍壹讀,這兩句確很俏皮:您陛下是為了保衛秦王朝的萬世基業修築長城的,可是滅您江山的項羽、劉邦卻偏是長城內生長的人,陛下您白費勁了!(袁枚錄在《隨園詩話》裏的,我還記得另壹聯,調門和提到長城的壹聯相同:“詩書何苦遭焚劫,劉項都非識字人。”
)但仔細壹推敲,卻是沒話找話的東拉西扯,或四文不對題。造長城是為了禦外侮,原意就不是對付境內的造反。
造長城和防內患是根本不搭界的兩碼事,壹個政權垮臺,原因多多,該垮的不造長城也要垮,唐亡宋滅,這兩朝何曾造過長城來? 再壹深探,則人們之所以忽然要議論起某件史事來,大抵是由於現實的刺激,選擇的歷史人物也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召喚亡靈”,是為現實的需要找對象。袁枚那壹代的知識分子,懾於和憤慨於雍乾兩個暴君的虐政,特別是頻興的糟踐知識分子的文字獄,於是選了“焚書坑儒”的秦始皇,來指桑罵槐地作曲折發泄的對象。
詩人們這樣幹或許是自覺的,也或許是並不自覺。這事有點微妙,只有寫詩的人自己心裏有數。
談歷史總是為現實刺激而發,魯迅《準風月談》中有《華德焚書異同論》壹篇,也因納粹頭子希特勒的焚書。
3.關於秦始皇的詩詞有哪些途經秦始皇墓
作者:許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註釋:
秦始皇統壹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壹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後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於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裏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二壹○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壹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壹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裏。壹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壹轉筆:“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壹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後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於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壹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壹點。後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4.形容秦始皇的詩句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淩。
遊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嶽,揚波噴雲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5.有關秦始皇的詩句《陪遊鳳凰臺獻詩》
年代: 唐 作者: 宋齊丘
嵯峨壓洪泉,岝峉撐碧落。宜哉秦始皇,不驅亦不鑿。
上有布政臺,八顧背城郭。山蹙龍虎健,水黑螭蜃作。
白虹欲吞人,赤驥相煿zh.畫棟泥金碧,石路盤墝埆。
倒掛哭月猿,危立思天鶴。鑿池養蛟龍,栽桐棲鸑鷟.
梁間燕教雛,石罅蛇懸殼。養花如養賢,去草如去惡。
日晚嚴城鼓,風來蕭寺鐸。掃地驅塵埃,剪蒿除鳥雀。
金桃帶葉摘,綠李和衣嚼。貞竹無盛衰,媚柳先搖落。
塵飛景陽井,草合臨春閣。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調謔。
當軒有直道,無人肯駐腳。夜半鼠窸窣,天陰鬼敲啄。
松孤不易立,石醜難安著。自憐啄木鳥,去蠹終不錯。
晚風吹梧桐,樹頭鳴嚗嚗。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薄。
不話興亡事,舉首思眇邈。籲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籠鶴羨鳧毛,猛虎愛蝸角。壹日賢太守,與我觀橐龠.
往往獨自語,天帝相唯諾。風雲偶不來,寰宇銷壹略。
我欲烹長鯨,四海為鼎鑊。我欲取大鵬,天地為矰繳。
安得生羽翰,雄飛上寥廓。
6.關於“秦始皇”的詩詞都有什麽1. 《途經秦始皇墓》唐代 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2. 《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唐代 張九齡
秦帝始求仙,驪山何遽蔔。中年既無效,茲地所宜復。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雲蓄。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龍鬥入函谷。
國為項籍屠,君同華元戮。始掘既由楚,終焚乃因牧。
上宰議揚賢,中阿感桓速。壹聞過秦論,載懷空杼軸。
3. 《幸秦始皇陵》唐代 李顯
眷言君失德,驪邑想秦餘。政煩方改篆,愚俗乃焚書。
阿房久已滅,閣道遂成墟。欲厭東南氣,翻傷掩鮑車。
4. 《秦始皇時民歌》先秦 佚名
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
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5. 《秦世謠》先秦 佚名
秦始皇。何強梁。開吾戶。
據吾床。飲吾酒。唾吾漿。
飧吾飯。以為糧。張吾弓。
射東墻。前至沙丘當滅亡。
7.關於秦始皇的詩何事紛爭壹角墻,讓他幾尺也無妨。
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明)林翰
途經秦始皇墓 作者:許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壹種青山秋草裏,路人唯拜漢文陵。 註釋: 秦始皇統壹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壹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後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於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裏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於公元前二壹○年,墳丘為土築,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壹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雲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雲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壹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於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裏。壹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