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壹尺------漢樂府民歌> 4.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晉.劉琨> 5.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唐.王之煥> 6.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 7.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唐.孟浩然> 8.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唐.李紳> 9.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 10.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唐.杜甫> 11.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唐.杜甫> 12.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宋.陳亮> 13.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宋.王邁> 14.萬物興歇皆自然------唐.李白>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賀> 16.壹寸光陰壹寸金------唐.王貞白> 17.人生七十古來稀------唐.杜甫> 18.山外青山樓外樓------宋.林升> 19.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唐.岑參> 20.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 21.寅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唐.李白> 22.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唐.李紳> 23.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 2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唐.劉禹錫> 2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唐.劉禹錫> 26.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 27.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 28.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宋.釋文向> 2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 3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 31.不是壹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 3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遊> 3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 34.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宋.蘇軾> 3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宋.蘇軾> 36.壹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元.戴善夫> 3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元.白樸> 38.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明.顧炎武>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
2.從詩句中獲得的啟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滿江紅》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誌。(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壹飛沖天;不鳴則已,壹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壹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壹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 春宵壹刻值千金。(蘇軾)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裏***蟬娟。(蘇軾)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國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劉彜)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誌。
(蘇軾)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張九齡)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
(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曹植)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王勃)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羅梅坡)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舊唐書) 濃綠萬枝紅壹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韓愈)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漢書)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嶽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
(文天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
(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壹失;愚人千慮。
必有壹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
(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
3.關於對妳有啟示的詩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王勃)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嶽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壹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壹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孔子)
4.帶有啟示的詩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杜甫《望嶽》: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蘇軾 《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裏)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
壹山放過壹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壹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壹時壹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壹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壹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壹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壹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並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韻,且在吟詠之間,寄托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壹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幹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壹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麽,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壹不可.
《觀書有感 》
(宋 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
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壹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壹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壹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5.《詩句給我的啟迪》作文450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少年時不好好努力,長大後就後悔莫及,這句雖然是句普普通通的詩句,連壹年級小朋友都會背,都理解,可是它卻時刻激勵我飛向高遠,廣闊的知識殿堂。
記得壹年級時,我非常粗心大意,在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同學中屬於較差的,放學回到家後,總要父母反復催促我認真復習,鞏固拼音。看見小夥伴們開開心心地玩,而我卻復習地口幹舌燥,真羨慕他們啊!
這時,我腦海裏出現了壹個壞主意:掩耳盜鈴。向爸媽說我已經復習完拼音了,我動作利索地收起壹張張拼音卡,忽然壹陣風吹來,吹開了我的語文識字課本;之間十個鮮紅地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蹦入我的眼中,忽然我的腦海裏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壹個散發著惡臭、衣衫襤褸,舉著個破碗向路人乞討的老乞丐,這會是未來的我嘛?想著,想著,我又翻開了壹張張正對我微笑的卡片。
有壹段時間,我非常迷戀網絡遊戲,上課不認真聽講,做小動作,不積極發言,晚上做作業做的亂七八糟,這件事被爸媽知道後,讓我受到了嚴厲批評。無意中,我翻到了壹年級的試卷,看到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十個歪歪扭扭的字,想想那時候自己對未來的憧憬,再想想現在的自己,真實不爭氣。從此以後,我每天認真學習,上課積極發言,有壹次還考了全班第壹。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激勵了我飛向高遠,廣闊的知識殿堂
6.—句古詩的啟示作文340字壹句古詩的啟示
詩,是靈魂之本,是精神支柱,人活著就要有詩意,要讓別人感受到詩的價值,讓人體會到詩中的真喜,真悲,真愁,真性情。也要從詩中認識到更多的道理,能從詩中得到啟迪,而最讓我感受頗多的,便是那傳古至今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是啊!寶劍雖鋒,但誰又體驗過他遭受過的磨煉與打造呢?而梅花雖香,但誰又知道她度過的苦寒與霜凍呢?人們只看見寶劍的鋒利,有誰去想過他的經歷呢?人們只看見梅花的淡雅美麗,又有誰能明白她的苦楚呢?而這些,無壹不向人們展現出他們那不屈,不撓,經歷磨難與寒冬而贏來的成就。
這,不也好比在我考試時成績不盡人意,當我聽到分數時,我也很難過,但我想到更多的,是拼搏。望著那咄咄逼人的分數,那不正是磨煉嗎?那不正是苦寒嗎?那不正是我要面對的挫折與困難嗎?我想,我不應該哭泣,面對挫折我不哭,應該敞開心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因為,這並不是壹次失敗,而是磨練,是讓我飛的更高,跑得更遠的輔助線,這是全新的開始,這是我邁向下壹步臺階的基本,是這些磨煉讓我懂得成功的意義是苦盡甘來,讓我懂得拼搏。回想著壹次次經歷的困難,不正是讓我們心靈成長最好的老師嗎?
所以,我們要做寶劍,我們的鋒利是經過壹次次磨煉:我們要做梅花,我們的美麗是度過了壹個個寒冬,沒有努力,修煉,克服,哪來成功,勝利,榮耀呢?只要我們迎風向前,誰都是“鋒利的寶劍”誰都是“不屈的梅花!”
7.《從詩句中獲得的啟迪》作文500字左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每當我讀到這壹首詩時,總會情不自禁地在“綠”字前面停下來,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就在這不經意間,我從古詩中學到了語文。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就拿這壹首《題李凝幽居 》 來說吧,這個敲字用的十分傳神,正因有了這壹個敲字,才更加反映出了當時的夜晚是多麽安靜,多麽清幽。“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鋪字形象的表現出了秋的夕陽是多麽舒緩,輕柔,給人壹種畫面感,讓人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天凈沙·秋思 》 這首小令就更是不用說了,短短的二十八個字為我們描述了壹幅淒涼,蕭瑟的秋思圖,讓讀者也不禁感到了壹股股寒意。
徜徉在古詩的國度裏,我不僅體會了煉字的重要性,還學會了如何來描繪壹種意境,這也為我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基礎。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壹首蘇軾的《水調歌頭》對於人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每當我讀到這壹首詩歌時,我的眼前總會出現壹輪圓月,那皎潔的月光環繞著我,仿佛為我籠上了壹層薄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每當我讀到這壹首詩時,眼前又出現了另壹番情景。婀娜多姿的荷花在紅日的映照下更加嬌艷,令人無限神往。
“明日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壹片。”這幾句詩將我們帶入了壹個寧靜的夜晚。稻香,蟬鳴,蛙叫,夏夜……好美,好美。
壹首首古詩,帶我進入了壹個個奇妙的世界,每壹個字,每壹句話,都讓我在不知不覺中與語文親密接觸,我像壹個如饑似渴的孩子投入到語文的懷抱,汲取著營養。使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既讓我感受到語文帶來的樂趣,更讓我領略到國學的博大精深。
語文,它無處不在,或許它本身就是壹首詩吧!壹首令人百讀不厭,其樂無窮的詩。我從古詩中學到了語文,同時也在細細品味語文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