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唐代詩人吳融的《商人》。
譯文:百尺高的竿頭隨風搖擺不斷努力,這壹生在什麽地方都能成為家。
2、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 / 琵琶引》
譯文:商人把金錢利益看得很重,把夫妻的離別看得很輕,經常讓琵琶女獨守空房。為了去浮梁買茶賺錢,把琵琶女單獨留在了九江。
3、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出自唐代李益的《江南曲》
譯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麽守信,還不如嫁壹個弄潮的丈夫。
4、春時江上廉纖雨。張帆打鼓開船去。秋晚恰歸來。看看船又開。嫁郎如未嫁。長是淒涼夜。情少利心多。郎如年少何。——《菩薩蠻 商婦怨》宋代:江開
譯文:春天的江上飄著細雨,揚帆擊鼓船離去。深秋月夜恰好歸來,匆匆停靠船又開走了。嫁了丈夫好像沒有嫁,長守淒涼的夜晚。利欲熏心情意薄,青春易逝皆蹉跎。
5、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出自唐代溫庭筠的《商山早行》
譯文:黎明起床,車馬的鈴鐸已震動;踏上遙遙征途,遊子悲思故鄉。雞聲嘹亮,茅草店沐浴著曉月的余輝;板橋彌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跡行行。
枯敗的槲葉,落滿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鮮艷地開放在驛站的泥墻邊。回想昨夜夢見杜陵的美好情景,壹群群鴨鵝,正嬉戲在岸邊的湖塘裏。
2.關於“水墨徽州”的詩詞都有哪些1、《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嶽之遊》——明代湯顯祖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
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譯文:沿著黃河長江之類的富饒之地旅遊才能看到富麗堂皇的景象,壹生吃癡到絕處,壹輩子想去人間仙境,可做夢也沒夢到人間仙境原來在徽州。
2、《徽州》——宋代趙師秀
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
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譯文:山圍繞著清溪,清溪水環繞著城,白雲和青綠色如屏障的山峰只能目視,卻不可附於丹青之上。各個地方的樓臺都隱藏著郊野的景色,朗朗書聲伴著星星燈火徘徊在靜謐之中。
3、《夜泊屯溪記》現代郁達夫
新安江水碧悠悠, 兩岸人家散若舟。
幾夜屯溪橋下夢, 斷腸春色似揚州。
譯文:新安江水澄澈碧透,悠然地向東流去,兩岸的鄉村人家就像散落飄浮在水上的小舟,在雲霧裏若隱若現;這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的新安江,宛若仙境,可與那令人贊不絕口的水鄉揚州相比美。
4、《新安灘》——清代黃景仁
壹灘復壹灘,三百六十灘。
壹灘高十丈,新安在天上。
譯文:新安江內壹灘又壹灘,經過壹灘好象增高十丈。要經過三百六十灘,那就是三千六百丈。那麽,它的發源地——新安,就在天上。
5、《小桃源》——唐代李白
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裏間。
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
市向晡前散,山經夜後寒。
譯文:皖南黟縣鄉村山水,猶如世外桃源,風景優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3337美,山水景物可達百裏。有好多有靈性的花草樹木,人們都崇尚古風。集市很早就散了,夜裏的山就冷冷清清的了。
3.求徽州商人故事揚州至今還流傳著“壹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壹天,乾隆在瘦西湖中遊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裏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壹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壹看,只見五亭橋旁壹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遊西湖之憾,連夜趕制而成的”。據說,是八大鹽商之壹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壹夜之音用鹽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推成的。盡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這個江春就是徽商。
4.徽韻中贊揚徽州的詩詞《遊黃山白嶽不果》是明代湯顯祖的壹首詩作。
序: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
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註釋:
①乏絕:潦倒,困窮。
②黃白:即徽州境內的黃山、白嶽山。明代中期,徽州商業興盛,商賈富甲天下。
詩序說明了湯顯祖當時的生涯狀態:乏絕者,潦倒也,困窮也。那麽在窮困潦倒時他的朋友為啥要建議他去徽州。那可絕不是現在的休閑體驗遊哦,肚子沒著落,休啥閑哦。無非希望到徽州尋求復出的機會,而這機會應該還是寄托在許國身上。
萬歷十九年(1591),許國就已退休回徽州歙縣故裏。只要看如今還矗立在歙縣古城內的許國八腳牌坊,就知道許國當年在朝廷的身價地位。雖然退了休,但許國既曾是皇帝的老師又是重臣,只要他願意推薦,湯顯祖的人生就會發生變化。
所以湯顯祖的友人吳序當是勸湯顯祖到徽州去晉見許國,以消除隔閡,重修師生之誼,只要許國肯對皇帝說句話,就能改變自己的困境。詩句“黃白”,明指黃山、白嶽(齊雲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
無論是什麽原因使其黃白之遊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
事實上,詩壹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壹個充滿銅臭味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得到黃山白嶽之間的徽州去。這也許還真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因為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俗人羨慕的流金之地。
但這壹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又有啥關系呢?湯顯祖那時被建議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許國也,仙道者齊雲山也,而最現實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風景扯不上半點關系的。因此,這首詩如被理解為作者對徽州風光的贊美,就大錯特錯。
它應該表達作者不肯低頭求人的壹種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壹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如果把“壹生癡絕處”改為“壹生痛絕處”,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這可不是我改的,見於北京大學校友網署名文章《數學泰鬥江澤涵》,其原文是“大戲劇家湯顯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壹生痛絕處,無夢到徽州”的詩句。”
這“痛”似乎是因為沒有做夢到過徽州而來的,殊不知湯顯祖後半生之痛來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話,他應該會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結尾兩句:“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顯祖先生生不逢時也。
不過,原來徽州治下婺源終於劃在湯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許算是對誤解的補償。
擴展資料:
《遊黃山白嶽不果》,詩題中的“白嶽”,指的是休寧齊雲山。齊雲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四大道教名山”,又與黃山並稱“黃山白嶽”。湯顯祖在詩作中,“黃山白嶽”便簡作“黃白”。全詩四句,其實是寫“因果”。即前兩句寫原因,後兩句寫結果。
全詩的主旨在前,而不是後人看重的後兩句。從詩人的經歷和品格來講,這首詩既不是歌頌“黃白”景色的美麗,也不是表達向往去徽州,而是發出壹生的感慨。詩人寫這首詩時正是窮困潦倒的時候,朋友多次相邀勸告,希望他到徽州求得發達的機會,然而卻都未成行。
詩句中的“黃白”,明指黃山、白嶽山,暗喻黃金、白銀,即官位俸祿。無論是何因使其不果,都不能推斷出湯顯祖對徽州的贊美之意。事實上,詩壹開頭就把徽州描述成壹個充滿銅臭的地方:要沾財氣,多半要到黃山、白嶽山間的徽州去。
這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明清時期徽商名滿天下,富可敵國,徽州自然也當是個眾人羨慕的流金之地。但這壹切與風光之美無關,與潦倒的劇作家也無關。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不肯低頭求人的心態:都說富貴在徽州,可惜我壹輩子想都沒想過要去徽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遊黃山白嶽不果 5.有關徽州的詩詞、文化徽州——歷史地名,簡稱“徽”,古稱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壹。指古徽州壹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為壹,總稱安徽文化、皖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壹。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工藝、徽州刻、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徽州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學科,凡與徽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的內容,都屬徽州文化範疇,通常我們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來加以概括。
有關徽州的詩詞摘選如下:《贈總上人兼簡無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劉子翚多謝徽州吳使君,新詩問勞意何勤。無求已得心空樂,更作無心出岫雲。
《江東報英烈擬封二字侯喜成三絕》年代: 宋 作者: 錢時煥章飛報下徽州,英烈將褒二字侯。千古沈沈黃壤骨,壹朝提上碧雲頭。
《張安國約同賦仇氏{匡去王加贛}甕酒》年代: 宋 作者: 張栻人間炎熱不可耐,君家甕頭春未央。想當醉倒臥永日,夢繞清淮歸故鄉。
後生那得識此酒,從君乞方還肯否。徽州作賦為欷歔,荊州詩來端起予。
《張提學寄先師文正公新集至代簡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寶遺書新刻自徽州,千裏緘來百拜收。自信叔孫知不朽,未應巢父得長留。
秘藏不作山中計,重購還供海外求。青眼獨看張侍禦,瓣香今有古風流。
《有友人憐予乏勸為黃山白嶽之遊》年代: 明 作者: 湯顯祖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壹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
徽州簡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雛形浙江西道的壹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後安徽之“徽”的來源。徽州地處黃山與天目山脈間,東臨吳越故都杭州,與浙西的金、衢、嚴三州唇齒相依,風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墻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築與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壹。古徽州鐘靈毓秀,文化積澱非常深厚,自古以來人才輩出,有人把這裏比作誕生了孔子孟子的山東曲阜和鄒城,稱徽州為“東南鄒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