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最美10首詩「經典」
王維的詩在中國歷史上獨樹壹幟,風格鮮明。他的山水詩、邊塞詩,意境悠遠,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古代詩歌中的精品。那麽王維最美的詩有哪些?下文我為大家整理,希望對大家學習王維的詩有幫助!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析:王維的詩,?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涵泳大雅,無異天籟。這是壹首知名度較高的小詩,很有藝術特色。壹切的妙處只是因為?無聲?,無聲是壹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壹起,完美的天籟之聲!莊子所提的?天籟?之聲就是如此,當?天籟?與?人籟?地籟?壹起時,便***同構成壹個常人無法言語的自然之聲。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人又來,沒有永恒的美麗,而壹切的美麗都將隱於虛幻。
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析:這是壹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誌趣。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惟好靜?了。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灑脫超然、發人深省。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析:此詩描寫詩人山行時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清淺的溪水,冷肅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見的'白石,山中逐漸雕零的紅葉,再配以山嵐翠色為背景,互相映襯,構成壹幅遠近有致、色彩鮮麗、富於實感的水彩畫,寂靜中見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鮮艷的紅葉和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毫無蕭瑟枯寂的情調。和作者某些專寫靜謐境界而不免帶有清冷虛無色彩的小詩比較,《山中》所流露的感情與美學趣味。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析:這首《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這首《辛夷塢》猶如壹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壹帶的風物。王維寫輞川詩時是在晚年,即安史之亂以前。全詩用比的手法,有優美生動的形象和樂府民歌的韻味,詩意極其含蓄。宋人方回認為此詩是輞川詩中的佳篇,?有壹唱三嘆不可窮之妙?(《瀛奎律髓》)。我想,其妙不在?幽極?,應在它的精巧寓意。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壹個明證。
這是王維田園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這組詩全是五絕,猶如壹幅幅精美的繪畫小品,從多方面描繪了輞川壹帶的風物。作者很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致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壹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析:該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之首。《鳥鳴澗》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壹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該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壹。
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壹?驚?壹?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裏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雲層中鉆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
觀獵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千裏暮雲平。
析:詩題壹作《獵騎》。從詩篇遒勁有力的風格看,當是王維前期作品。詩的內容不過是壹次普通的狩獵活動,卻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至於其藝術手法,幾令清人沈德潛嘆為觀止:?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唐詩別裁》)綜觀全詩,中兩聯壹氣流走,承轉自如,有格律束縛不住的氣勢,又能首尾回環映帶,體合五律,這是章法之妙。所以,此詩完全當得起盛唐佳作的稱譽。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析:這是王維十九歲時寫的壹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王維這首《桃源行》,正是由於成功地進行了這種藝術上的再創造,因而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得以與散文《桃花源記》並世流傳。試將這首《桃源行》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作比較,可以說二者都很出色。詩中展現的是壹個個畫面,造成詩的意境,調動讀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畫面以外的東西,並從中獲得壹種美的感受。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析:王維詩現存不滿400首。《使至塞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於737年(開元二十五年)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做的壹首紀行詩,記述出使途中所見所感。這是壹首五言律詩,王維擅長五言詩,又因他精通音樂,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接下來便是那千古傳唱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香菱學詩時曾以此為例,可見其膾炙人口。王維生前身後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
竹裏館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析:這是壹首寫隱者的閑適生活情趣的詩。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是王維《輞川集》中的壹首名作。拆開來看,這首詩既無動人的景語,也無動人的情語;既找不到哪個字是詩眼,也很難說哪壹句是警策。且詩的用字造語、寫景(幽篁、深林、明月),寫人(獨坐、彈琴、長嘯)都極平淡無奇。然而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壹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析:這首詩是王維五言絕句組詩《輞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鹿柴,是輞川的地名。《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水詩中的代表作之壹。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卷十九說:?佳處不在語言,與陶公?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同。?王維此詩與陶淵明的空靈、隱逸是類似的境界。這就是說,此詩的優長之處在於蘇軾評論王維時所說的?詩中有畫?。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壹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