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紡織的優美詩句

關於紡織的優美詩句

1. 關於紡織的詩詞

壹、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於雲。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余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壹身? 安得萬裏裘,蓋裹周四垠? 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這首詩,大約作於元和初年。全詩圍繞新制布裘來布局謀篇。

前八句,從新制布裘著墨,反映詩人優裕的生活,為下文表現其願望張本。後八句從新制布裘生開去,抒寫詩人的感慨,表達其“推身利以利人”的願望,與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代可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壹脈相承。白居易另壹首詩《新制綾襖成感而有詠》也表達了相似的情懷:“百姓多寒無可救,壹身獨暖亦何情!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裏如聞饑凍聲。

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也可知我國的壹些地方在中唐時已種植棉花,並用棉花織布制衣了。詩中“桂布”四句主要寫新制布裘用料考究:壹是潔白似雪的桂布,壹是柔軟如雲的吳綿,且布重綿厚,取喻新穎貼切。

“朝擁”四句承接“為裘有余溫”具體描敘新制布裘保暖性能好:在數九寒天,詩人白天擁著它,夜裏蓋在身上,渾身溫暖如春。早在壹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能以勤勞的雙手裁制出如此用料考究、保暖性能好的布裘,不能不令人贊嘆不已。

二、紅線毯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 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於藍, 織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廣十丈余, 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 練軟花虛不勝物。

美人踏上歌舞來, 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澀毳縷硬, 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

宣州太守加樣織, 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 線厚絲卷不得。

宣州太守知不知? 壹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元和四年(809),白居易在任左拾遺時創作了組詩《新樂府》。這組詩***有50首,《紅線毯》是其中的第二十九首。

這首詩通過宣州太守令織工“加樣織”紅線毯進貢皇宮這壹典型事例,揭露當時的地方官吏勞民傷財來謅媚皇帝的醜惡嘴臉,並“憂蠶桑之費了”(原題下小序)。 白居易的新樂府在結構上有壹個顯著的特點:“首句標其目,卒章顯***誌”,即詩的開篇點題,結尾揭示詩的主題;而中間部分則往往承接開篇加以鋪敘》。

《紅線毯》便充分體現了此特點。首句“紅線毯”,是名副其實的“標其目”。

自“擇繭”句至“線厚絲多卷不得”,圍繞織造紅線毯加以鋪敘。首先敘寫織造紅線毯的主要工序:精選好繭,用清水煮後抽絲,再選好絲練成線,以紅藍花來染,染得比真花還紅,再按照既定的規格織就。

接著,采用白描與襯托的筆法,著重描寫紅線毯質地松軟、有彈性,色彩鮮艷賽紅花,突出其“溫且柔”的特點。以上也間接地反映出織造紅線毯費絲之多。

最後,點明宣州太實勞民佃財,令織工“加樣織”紅線毯是為了進貢宮 中,並點明織造這種紅線毯極為費絲:“線厚絲多卷不得”。詩的結尾,顯其誌,揭示“憂蠶桑之費”的主題:“壹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這首詩不僅描寫了紅線毯的精美絕倫。

“憂蠶桑之費也”,而且從壹個側面反映了唐代絲織品達到驚人的水平。 三、繚綾 繚綾繚綾何所似?不似羅綃與紈綺; 應似天臺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絕,地鋪白煙花簇雪。 織者何人衣者誰?越溪寒女漢宮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 織為雲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廣裁衫袖長制裙,金鬥熨波刀剪紋。 異彩奇文相隱映,轉側看花花不定。

昭陽舞人恩正深,春衣壹對直千金; 汗沾粉汙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 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

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 昭陽殿裏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 《繚綾》是白居易《新樂府》中的第三十壹首,詩題下原奪小序:“念女工之勞也”。

其詩旨也就在於此。 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全詩以繚綾為題材,著力描繪繚綾的精美奇絕,從而,突現織造繚綾費工驚人,達到“念女工之勞”的目的。詩中運用聯想、比喻等手法,多角度多側面地摹寫繚綾的精美奇絕:它出自“越溪寒女”之手,不同於羅、綃、紈、綺這些絲織品,其形狀,猶如明月映照下的天臺山前懸瀉的瀑布;其花紋,宛若白雲飄蕩,秋雁飛翔;其色彩,由“地鋪白煙花簇雪”染得像江南春水那般碧綠;染成織就,制為舞衣服,其奇紋與異彩交相輝映,無論是正看、反看,花光都閃爍不定。

繚綾如此精精美奇絕,“越溪寒女”織就它所耗費的勞動也就盡在不言之中了。 “越溪寒女”為織就繚綾付出了驚人的勞動:“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而她衣單身寒,卻不能用繚綾為自己禦寒。

因為“寒女”是聽“中使宣口敕”,為包括“昭陽舞人”在內的“漢宮姬”而“琦上以樣人間織”的。可是,“昭陽舞人”卻把用繚綾制成的價值千金的舞衣乍得壹文不值:“汗沾粉汙不再著,曳土踏泥無惜心”。

這裏,對比鮮明,也就更有力地表現了詩的主題:“念女工。

2. 有關紡織的詩詞

九張機

無名氏

壹張機,織梭光景去如飛,蘭房夜永愁無寐。 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留著待郎歸。

兩張機,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縈系。 織成壹段,回文錦字,將去寄呈伊。

三張機,中心有朵耍花兒,嬌紅嫩綠春明媚。 君須早折,壹枝濃艷,莫待過芳菲。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五張機,芳心密與巧心期,合歡樹上枝連理。 雙頭花下,兩同心處,壹對化生兒。

六張機,雕花鋪錦半離披,蘭房別有留春計。 爐添小篆,日長壹線,相對繡工遲。

七張機,春蠶吐盡壹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 無端翦破,仙鸞彩鳳,分作兩般衣。

八張機,纖纖玉手住無時,蜀江濯盡春波媚。 香遺囊麝,花房繡被,歸去意遲遲。

九張機,壹心長在百花枝,百花***作紅堆被。 都將春色,藏頭裹面,不怕睡多時。

3. 關於紡織的詩詞有哪些

1,《劉氏善舉》未知:佚名劉氏者,某鄉寡婦也。

育壹兒,晝則疾耕作於田間,夜則紡織於燭下,竟年如是。鄰有貧乏者,劉氏輒以鬥升相濟。

偶有無衣者,劉氏以己之衣遺之。鄉裏鹹稱其善。

然兒不解,心有憾。母誡之曰:“與人為善,乃為人之本,誰無緩急之事。”

母卒三年,劉家大火,屋舍衣物皆盡。鄉鄰紛紛給其衣物,且為之伐木建第,皆念劉氏之情也。

時劉兒方悟母之善舉也。2,《離婦》唐代:張籍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

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離。 托身言同穴,今日事乖違。

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堂上謝姑嫜,長跪請離辭。

姑嫜見我往,將決復沈疑。 與我古時釧,留我嫁時衣。

高堂拊我身,哭我於路陲。 昔日初為婦,當君貧賤時。

晝夜常紡織,不得事蛾眉。 辛勤積黃金,濟君寒與饑。

洛陽買大宅,邯鄲買侍兒。 夫婿乘龍馬,出入有光儀。

將為富家婦,永為子孫資。 誰謂出君門,壹身上車歸。

有子未必榮,無子坐生悲。 為人莫作女,作女實難為。

3,《效古秋夜長》唐代:錢起秋漢飛玉霜,北風掃荷香。含情紡織孤燈盡, 拭淚相思寒漏長。

檐前碧雲靜如水,月吊棲烏啼鳥起。 誰家少婦事鴛機,錦幕雲屏深掩扉。

白玉窗中聞落葉, 應憐寒女獨無衣。4,《嬌女詩》魏晉 作者: 左思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鬢發覆廣額,雙耳似連璧。

明朝弄梳臺,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集。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

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舉觶擬京兆,立的成復易。

玩弄眉頰間,劇兼機杼役。從容好趙舞,延袖象飛翮。

上下弦柱際,文史輒卷襞。顧眄屏風書,如見已指摘。

丹青日塵暗,明義為隱賾。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紅葩綴紫蒂,萍實驟柢擲。貪華風雨中,眒忽數百適。

務躡霜雪戲,重綦常累積。並心註肴饌,端坐理盤鬲。

翰墨戢閑案,相與數離逖。動為壚鉦屈,屐履任之適。

止為荼荈據,吹噓對鼎立。脂膩漫白袖,煙熏染阿錫。

衣被皆重地,難與沈水碧。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

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5,《九張機》宋代 無名氏壹張機,織梭光景去如飛,蘭房夜永愁無寐。

嘔嘔軋軋,織成春恨,留著待郎歸。 兩張機,月明人靜漏聲稀,千絲萬縷相縈系。

織成壹段,回文錦字,將去寄呈伊。 三張機,中心有朵耍花兒,嬌紅嫩綠春明媚。

君須早折,壹枝濃艷,莫待過芳菲。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

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五張機,芳心密與巧心期,合歡樹上枝連理。

雙頭花下,兩同心處,壹對化生兒。 六張機,雕花鋪錦半離披,蘭房別有留春計。

爐添小篆,日長壹線,相對繡工遲。 七張機,春蠶吐盡壹生絲,莫教容易裁羅綺。

無端翦破,仙鸞彩鳳,分作兩般衣。 八張機,纖纖玉手住無時,蜀江濯盡春波媚。

香遺囊麝,花房繡被,歸去意遲遲。 九張機,壹心長在百花枝,百花***作紅堆被。

都將春色,藏頭裹面,不怕睡多時。

4. 有關紡織的詩詞有什麽

1.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裏,引得黃鶯下柳條。選自詠繡障(胡令能)

2.田蠶事已畢,思婦猶苦身。當暑理絺服,持寄與行人。選自子夜四時歌(“夏歌”之七)

3.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養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選自采桑度(之五)

4.小麥青青大麥黃,原頭日出天色涼。婦姑相呼有忙事,舍後煮繭門前香。繅車嘈嘈似風雨,繭厚絲長無斷縷。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選自繅絲行(範成大)

5登店賣三葛,郎來買丈余。合匹與郎去,誰解斷粗疏?選自讀曲歌(之八十二)

1.《詠繡障》這是壹首贊美刺繡巧奪天工的詩句。說的是傍晚時分,堂屋前面的花朵開放得鮮艷美麗,女工們拿著描花的彩筆,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繃著繡布的繡架上。繡成的屏風擺放在春天的花園裏,因繡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黃鶯飛下柳條,向著繡障中的花間飛來。

2.《子夜四時歌》(“夏歌”之七)這首南朝樂府民歌,寫思婦對客居異地的丈夫的懷念,也委婉地反映了思婦的辛苦與怨恨。這位思婦,顯然也是個絲婦,她辛辛苦苦地養蠶繅絲,結果“田蠶事已畢”,而她卻所獲甚微,“猶苦身”。是誰掠奪了其勞動果實,詩中雖未明言直說,但我們不難想象得出這掠奪者當是彼時彼地的豪富。思婦的勞動果實大都被剝奪了,她只得自己服用粗疏的葛布,而將稍為細密的葛布寄給客居異鄉的丈夫:“當暑理絺服,持寄與行人”。

3.《采桑度》(之五)這首詩是寫男女同往采桑之情事。前兩句描寫壹對戀人同往采桑,時值陽春三月,桑葉茂盛,可他們卻顧不上采桑,在林間盡情相悅,饒有情趣。這兩句,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如見其人相悅之態,如聞其人嬉笑之聲。

4.《繅絲行》(範成大)這首詩的妙處不僅在於傳神地描繪了婦姑繅絲的情景,還在於以此來襯托“今年那暇織絹著,明日西門賣絲去”,將反映農村織婦的辛勤勞動與揭示封建剝削結合起來。“今年”兩句是說,繅絲的婦姑在往年還有余絲織成絹,留作己用,可“今年”卻不得暇織,急著將絲全都賣出去。其潛臺詞是:賦稅加重,官府催租急,婦姑不得不繅絲賣絲。這兩句與上文互相映襯,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5.讀曲歌(之八十二)這首南朝樂府民歌,以壹位賣布女的自我表白委婉曲折地抒寫了此女對前來買布的情人深摯愛情。

5. 描寫紡織的句子

紅線毯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

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於藍,

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余,

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

練軟花虛不勝物。美人踏上歌舞來,

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澀毳縷硬,

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州太守加樣織,

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

線厚絲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

壹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6. 形容織布的詩詞有哪些

1,《織婦詞》唐代:元稹

織婦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蠶神女聖早成絲,今年絲稅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惡,去歲官家事戎索。征人戰苦束刀瘡,主將勛高換羅幕。

繅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

檐前裊裊遊絲上,上有蜘蛛巧來往。羨他蟲豸解緣天,能向虛空織羅網。

白話文釋義:織婦為什麽忙呢,原來蠶種三臥之後就要老了。織婦們誠心禱告蠶神保佑蠶兒早點出絲,因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絲稅。今年提前征稅並不是因為官員橫征暴斂,而是去年發動了戰爭。打仗艱苦,絲織品可供傷兵包紮傷口,也可制成絲羅帳幕賞給軍功赫赫的將軍。壹般的繰絲織作本來已夠費力的了,織有花紋的綾羅更是難上加難。

撥動織機、變動絲縷,在織品上挑出花紋極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藝水平。培養挑紋能手實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藝出眾為娘家羈留而貽誤青春。在檐前飄動的絲網上,蜘蛛來回爬動。羨慕這小蟲兒純出天性,可以自由編制羅網啊!

2,《織婦辭》唐代: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當年嫁得君,為君秉機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

白話文釋義:丈夫是農民,我是農婦。當年我嫁給丈夫,便開始在夫家從事紡織勞動。我壹天天疲勞下去,越來越沒有氣力,卻壹刻也不能停止紡織。為什麽我織出來的是細白的絲絹,而我自己穿的卻是破爛衣服。

3,《夜夜曲》南北朝:沈約

孤燈曖不明,寒機曉猶織。

零淚向誰道,雞鳴徒嘆息。

白話文釋義:空房之內,壹盎孤燈半明不滅,不管天寒地凍,依然踏起織機,織起布來。淚流不止可又能向誰訴說呢?只能聽著雞鳴聲發出壹聲聲的嘆息。

4,《上山采蘼蕪》兩漢:佚名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壹匹,織素五丈余。

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白話文釋義:新人很會織黃絹,妳卻能夠織白素。黃絹日織只壹匹,白素五丈更有余。黃絹白素來相比,我的新人不如妳。

5,《雜詩七首》魏晉:曹植

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

白話文釋義:西北的地方有個會紡織的婦女,放置處的絲帶色彩繽紛。

7. 有關於贊美紡織工人的詩歌嗎

如今妳不再年輕, 早已步入夕陽,

回憶過去,

甜蜜的笑容寫在妳的臉上。

妳曾把青春獻給了祖國,

獻給了妳熱愛的事業。

妳無怨無悔,

過去的成績是多麽的驕人,

妳追我趕鬥誌昂揚,

猶如雨露陽光燦爛輝煌。

如今只能銘記心上,

妳懂得格外的珍惜生命,

珍惜生活,

生活有時像壹團麻。

剪不斷理還亂,

生活又像壹首詩壹幅畫。

詩的豪情由妳來親自抒發,

畫的精彩由妳親自來塗畫。

看哪!

妳猶如仙女下凡壹般翩翩起舞。

腳步如此輕輕,

從左邊滑到右邊,

宛如舞池裏的快四步,

來回在車弄裏穿梭。

機車的轟鳴聲為妳伴奏,

紗筒飛快的旋轉著為妳伴舞。

萬條紗線左右的搖擺向妳歡呼,

向妳招手。

紡織女工,妳在編織著七彩的人生,

壹個美麗的童話。

8. 描寫紡織的句子

紅線毯

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

揀絲練線紅藍染。染為紅線紅於藍,

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余,

紅線織成可殿鋪。彩絲茸茸香拂拂,

練軟花虛不勝物。美人踏上歌舞來,

羅襪繡鞋隨步沒。太原毯澀毳澀毳縷硬,

蜀都褥薄錦花冷;不如此毯溫且柔,

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州太守加樣織,

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

線厚絲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

壹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9. 描寫古代紡織女子的詩

1、織婦詞唐代:元稹織婦何太忙,蠶經三臥行欲老。

蠶神女聖早成絲,今年絲稅抽征早。早征非是官人惡,去歲官家事戎索。

征人戰苦束刀瘡,主將勛高換羅幕。繅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

東家頭白雙女兒,為解挑紋嫁不得。檐前裊裊遊絲上,上有蜘蛛巧來往。

羨他蟲豸解緣天,能向虛空織羅網。譯文織婦為什麽忙呢,原來蠶種三臥之後就要老了。

織婦們誠心禱告蠶神保佑蠶兒早點出絲,因為今年官家要提前抽征絲稅。今年提前征稅並不是因為官員橫征暴斂,而是去年發動了戰爭。

打仗艱苦,絲織品可供傷兵包紮傷口,也可制成絲羅帳幕賞給軍功赫赫的將軍。壹般的繰絲織作本來已夠費力的了,織有花紋的綾羅更是難上加難。

撥動織機、變動絲縷,在織品上挑出花紋極為不易,需要很高的工藝水平。培養挑紋能手實為不易,竟有巧女因手藝出眾為娘家羈留而貽誤青春。

在檐前飄動的絲網上,蜘蛛來回爬動。羨慕這小蟲兒純出天性,可以自由編制羅網啊!2、織婦辭唐代:孟郊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當年嫁得君,為君秉機杼。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

如何織紈素,自著藍縷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樹。

譯文丈夫是農民,我是農婦。當年我嫁給丈夫,便開始在夫家從事紡織勞動。

我壹天天疲勞下去,越來越沒有氣力,卻壹刻也不能停止紡織。為什麽我織出來的是細白的絲絹,而我自己穿的卻是破爛衣服。

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張貼告示,要農民廣栽桑樹養蠶繅絲。3、夜夜曲南北朝:沈約孤燈曖不明,寒機曉猶織。

零淚向誰道,雞鳴徒嘆息。譯文空房之內,壹盎孤燈半明不滅,不管天寒地凍,依然踏起織機,織起布來。

淚流不止可又能向誰訴說呢?只能聽著雞鳴聲發出壹聲聲的嘆息。4、紅線毯唐代:白居易紅線毯,擇繭繰絲清水煮,揀絲練線紅藍染。

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廣十丈餘,紅線織成可殿鋪。

彩絲茸茸香拂拂,線軟花虛不勝物。美人蹋上歌舞來,羅襪繡鞋隨步沒。

譯文紅線毯,是南方女子經過采桑養蠶、擇繭繅絲、揀絲練線、紅藍花染制等重重工序,日夜勤織而織就的。這費盡了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卻被鋪在宮殿地上當做地毯,松軟的質地、幽幽的芳香、美麗的圖案無人愛惜欣賞,美人們在上面任意踩踏歌舞,隨便踏踐。

5、繚綾唐代:白居易繚綾織成費功績,莫比尋常繒與帛。絲細繰多女手疼,紮紮千聲不盈尺。

昭陽殿裏歌舞人,若見織時應也惜。譯文要知道繚綾織成費盡了心力,莫把它與尋常的繒帛相比。

煮繭抽絲痛煞了織女的雙手,紮紮千聲,繚綾還織不滿壹尺。宮廷裏輕歌曼舞的艷姬,如果見到織造的艱辛,應該也會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