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的詩句與象征意義
問題壹:大雁的文化寓意 野雁乃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視為“五常俱全”的靈物――哪五常?仁、義、禮、智、信是為五常。我國古代有很多詩句贊美它們,例如“八月初壹雁門開,鴻雁南飛帶霜來。”陸遊的“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韋應物的“萬裏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南中詠雁》),“孟春之月鴻雁北,孟秋之月鴻雁來”《呂氏春秋》等。雁有仁心,是因為壹隊雁陣當中,總有老弱病殘之輩,不能夠憑借自己的能力打食為生,其余的壯年大雁,絕不會棄之不顧,養其老送其終,此為仁者之心。大雁不僅有仁,更有情義,雌雁雄雁相配,向來是從壹而終。不論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單的壹只孤雁,到死也不會再找別的伴侶。天空中的雁陣,飛行時或為“壹”字,或為“人”字,從頭到尾依長幼之序而排,稱作“雁序”。陣頭都是由老雁引領,壯雁飛得再快,也不會趕超到老雁前邊,這是其禮讓恭謙之意。雁為最難獵獲之物,是因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際,群雁中會由孤雁放哨警戒。所謂犬為地厭、雁為天厭、鱧為水厭,這三種生靈最是敏銳機警,壹有什麽風吹草動,群雁就會立刻飛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論是獵戶還是野獸,都很難輕易接近地上的雁群。雁之信,則是指野雁是南北遷徙的候鳥。因時節變換而遷動,從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建於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2011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正式獲批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小雁塔位於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東段南側的薦福寺內,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壹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因規模小於大雁塔,故稱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標誌之壹,“雁塔晨鐘”也是清代關中八景之壹。小雁塔雖不及大雁塔規模宏大,但這裏環境清幽,風景優美,在古城中別有壹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