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漢臺作文

古漢臺作文

 在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壹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壹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麽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壹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古漢臺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漢臺作文 篇1

 古漢臺是我國漢朝時劉邦在漢中建的宮殿。它位於漢中市漢臺區東大街中段。它歷史悠久、遠近聞名,是全國十大旅遊勝地之壹。

 從東大街的北門進去,壹進門,就看見壹棵高大的皀莢樹,樹幹非常粗,三個小孩子手拉手壹起才能圍得住,樹非常高,擡頭壹看,皀莢樹直入雲霄。皀莢樹的旁邊是***二層樓高10米的望江亭,是古代劉邦用來偵察周圍敵情的亭子,站在上面周圍的情景盡收眼底。亭子修得古香古色,上面雕刻有飛龍,感覺非常特別。來到院子中間是壹個古代兵器廳,裏面陳列有銅劍、銅矛、銅鉞、銅戈、銅釜、陶杯、陶鬲,滄桑雞頭關,馬釘等兵器和古代生活用具。在大廳的左邊是摩崖廳,有鄐君開通褒斜道摩崖、石門摩崖、《石門銘》摩崖,最有名的是曹操寫的袞雪二字,袞字沒有三點水,是因為他借用了褒河的水,袞雪摩崖袞水流經過石門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飛雪翻滾,因此比喻為袞雪。

 在這裏,能感受到漢朝軍事和文化巨大的成就,為我們繼承和發揚漢代文明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古漢臺作文 篇2

 今天,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在教師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非常有名的漢代遺跡——古漢臺!

 古漢臺位於漢中市中心,楚漢相爭時期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公元前206年,劉邦自漢中發跡而的天下,逐定號為漢,他曾駐蹕的宮廷被稱為古漢臺,劉邦為這裏的漢王。剛到門口,便看見兩只壹米多高的石獅子蹲在大門口兩旁像兩位英勇的將軍守護這古漢臺,大門的橫匾上寫著“古漢臺”三個書大字。

 走進大門綠草如陰的樹木和茂盛的爬山虎真是綠的耀眼,我沿這石級向上,擡頭就是望江樓,樓頂上是綠色的玻璃瓦,有幾根粗壯的紅色柱子上描繪著金花彩畫,中間有綠色的欄桿,裏面是陳毅的書法展。陳毅是清朝末期城固人,是有名是書法家。他的字雄渾有力,自成壹派。望江樓前面有壹個石頭雕刻,刻著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寫的“大風歌”。

 望江樓正南,昔建有桂蔭堂,現有古漢桂數珠,聽導遊說:“每逢中秋佳節,香飄四溢,成為漢中城尋香訪桂之處”。再南有明代修建的鏡吾池,洗心亭。樓東側的石馬,風格古樸是人們評論三國蜀將魏延千秋的幸存之物。亭閣內造型精美的銅鐘是明代漢中瑞王府的遺物。疑視銅鐘,耳邊似乎回蕩著護國禪林裏悠揚的晨鐘暮鼓。素有漢中八景之壹的“月臺蒼玉,”是楚漢時期的'古物,也是古漢臺現在存在的最早的石雕作品,或謂“劉邦下馬石”,“試劍石”或謂“石鼓”,“宮廷柱礎”。

 導遊興致勃勃的講解道“望江樓周圍綠意然,有皂角樹、桂花樹、鐵樹、旱蓮、冬青、白玉蘭等古樹名木,皂角樹有兩座亭子那麽高要兩個大人才能合抱的樹,春季開花,花香四溢,但不結果。”白玉蘭的花朵像是鋪上了壹層雪白的棉花、向四周散發清香,吸引來許多蜜蜂,他們在花叢中快樂的翩翩起物。

 走進後院的東華廳,有關於古褒斜道和石埡子棧道的由來:石門埡子棧道、漢代的石積式棧道、棧道遺跡在今留壩縣梨園鄉石埡子村東岸。而此系早年鄉民利用古線道壁孔營建的水?基地,目地在於擡高水位、便於灌溉,是古代交通與近代水利相結合的範例。

 時間過的真快呀!不知不覺回校園的時間就到了,我知道了古漢臺是漢王劉邦駐軍漢中的宮廷遺址.1958年在此基礎上建成漢中市博物館。我還參觀了各種名勝古跡。希望各地遊客到陜西漢中來時壹定要參觀遊覽壹下呦!

古漢臺作文 篇3

 漢中,位於陜西省西南部,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位於漢中的古漢臺更是美不勝收。

 古漢臺主要由望江樓,桂蔭堂,鏡吾池組成。

 剛進入古漢臺,便看到壹幢高臺。古漢臺的最高處就是面前的這壹座三層小樓,這座高樓便是望江樓。望江樓曾經是漢中的最高層建築,據說在過去,登臨三樓向南眺望,壹眼就可以看見漢江,是人們飽覽漢中風光的最佳去處,正如望江樓二樓榴聯上寫的:“漢水東流幾千裏,秦雲北望第壹樓”。現在,隨著漢中城市規模的擴展,登樓只能看見高樓大廈了。

 在望江樓的兩側,分別是石鼓寺和銅鐘寺。石鼓寺中有壹支石鼓。傳說,這支石鼓是劉邦的上馬石。在銅鐘寺裏有壹口精致的大銅鐘。

 繼續向前行走,便到了桂蔭堂。桂蔭堂的命名與桂樹有關,意在漢中的官員都會受到漢桂的庇蔭。在桂蔭堂前面是壹潭水池,水池是清初所建的鏡吾池,鏡吾池為長方形,長13米,寬6米,中間為石拱橋。

 漢王劉邦建立了漢朝,建立了漢文化。劉邦在漢中留下的每壹座閣樓,每壹個物品,都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我愛望江樓,愛古漢臺,更愛我美麗的家鄉——漢中!

古漢臺作文 篇4

 現在我首先領大家去參觀劉邦在漢中的王府古漢臺。

 公元前206年,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郡南鄭”。劉邦不願來漢中,蕭何勸謙道:“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大王王漢中。”劉邦從謀如流,便率軍由子午道來到漢中任漢王壹職。他來到漢中後,見到漢中如此溫潤的氣候,土地肥沃,河流縱橫,盛產魚米,便利用此地休養生息,操練士卒,囤積糧食。此後,他又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出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劉邦采納此計壹舉攻出散關,平定三秦,奠定了漢室帝業之基。劉邦為了紀念自己由漢中發跡,遂定國號為“漢”。同時,在漢中“置名材,立宮室”,修建了自己的行宮。

 古漢臺坐北朝南,由南向北逐級升高連升八級。歷盡滄桑的漢臺今天已經沒有漢代的建築了。北宋張少禹留下詩句“留此壹掊土,尤為漢家基”。可見在北宋時漢臺曾壹度荒蕪過。到了南宋,漢臺被開發為供官員辦完工之後的休閑娛樂之處。今天漢臺的風貌就繼承了南宋以後的面貌。園內古樹名木繁多,有珍貴的漢蓮,百余年樹齡的桂樹,400年古老的皂角樹。牡丹、鳳尾竹、虞美人裝點著漢臺,使漢臺這壹處園林建築以它的幽雅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人。

 在漢臺最高處矗立的望江樓就始建於南宋。它曾是漢中的最高層建築,登臨三樓向南眺望,壹眼就可以看見漢江。它是人們飽覽漢中風光的最佳去處。到現在望江樓二樓榴聯上依然寫著“漢水東流幾千裏,秦雲北望第壹樓”。

 1958年在古漢臺的基礎上建成了我們的漢中市博物館。它壹個遺址性博物館,又是壹個綜合性博物館,***有7個陳列室。望江樓壹樓是宋墓出土文物陳列室,二樓是清末與康有為並稱為“南康北陳”的漢中書法家陳毅的書法陳列。東西華廳分別是革命史跡陳列和宗教造像陳列。桂陰堂作為臨時陳列室用於壹些專題陳列。博物館最重要的壹組陳列在漢臺南院辦它們是第壹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著名的“褒斜道”、“石門及其摩崖石刻”。分為兩個陳列室褒斜古棧道陳列室和石門十三品陳列室。

 褒斜古棧道陳列室分為三個單元,分別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兩山之間有7條古道的走向;褒斜古棧道南端石門隧洞膊。開鑿和棧道因地制宜修建有7種不同的棧道形制;棧道沿途設官方設施的“郵亭驛置”,其中褒城驛被稱為“天下第壹驛”,石門十三品陳列室陳列了從褒谷石門隧洞內外鑿遷下來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稱做“陜南第壹古石”的《部君開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記載了漢明帝劉莊復通褒斜道開鑿府門隧洞的事,從書法上說,它上承秦小篆下啟古隸,不可多得。清人楊守敬評價為“天然古秀若石紋然,百代而下無從模擬。”《百門頌》刻鑿於公元148年,記載了漢順帝年間司隸校尉楊孟文向皇上上書奏請復通褒斜道的歷史。書寫者木意在於歌功頌德,不在於顯揚書法,但他的書法被後世稱為“漢隸之極作,學隸者必學之範本”。它與甘肅成縣的《西狹頌》,漢中略陽的《甫閣頌》並稱為“漢三頌”。還有幾方描寫褒谷風景的石刻,如《玉盆》,《袞雪》,《石虎》摩崖都是歷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袞雪》最為有名。《石門銘》記載了北魏褒斜道線路改道的歷史,書法也極其珍貴。它由隸向楷過渡,被康有為美稱為“不識人間煙火之仙品”。石門十三品是棧道興廢歷史的記錄,也是中國書法演變的實物標準,對中外書壇影響十分深遠。

古漢臺作文 篇5

 漢中,是壹個美麗的地方,它不但風光秀麗,而且歷史上有許多偉人都出生於此、奮鬥於此、埋葬於此,三國時期蜀王劉備曾被封為漢中王,秦末漢王劉邦在此得韓信,並在此建造了他的行宮,我們漢中的城市名片——古漢臺。今天,就請隨著我去看看吧。

 壹走進古漢臺的大門,“漢中博物館”五個大字頓時映入眼簾,襯著墻上綠色的爬山虎,令人眼前壹亮。沿著大理石階梯,扶著漢白玉扶手,來到壹座金碧輝煌的木質六角形閣樓上,它就是遠近聞名的望江樓。它始建於南宋,又名天漢樓。樓高17.5米,***有三層,融南北建築之長,為清末明初建築風格,今已成為漢中標誌性古建築。在壹、二層的大廳中部,陳列著壹些佛像,令人肅然起敬。站在樓上,凝望著繁華的城市,壹種愉悅之情湧上心頭。

 在望江樓旁邊,有壹顆雌性的皂角樹,它已經在這裏聳立了三百多年。聽說古人曾經用皂角洗衣服,不僅節省開支,而且綠色環保,祖先的智慧真是讓人佩服啊!在皂角樹對面,還有兩棵旱蓮,是我們漢中市的市樹。

 來到東華宮門口,這就是漢高祖劉邦當年的寢宮了吧?現在,它是漢中近現代史陳列室,主要展出辛亥革命前夕到新中國成立近半個世紀以來漢中的革命史以及左明、何挺穎和陳淺倫三位革命先驅的光輝事跡。站在這裏,我真正感受到幸福生活是多麽的來之不易,它是無數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啊!

 穿過壹片小竹林,來到壹座古樸典雅的建築面前,這就是桂蔭堂,因兩邊有九棵桂花樹而得名。在它的正面,是著名的鏡吾池,池水清澈碧透,中間有壹個座橋,橋南端有壹對石獅點綴。在古代,這個池子對官員有警示的作用。

 通過壹個拱門,來到褒斜棧道陳列室和石門十三品陳列室。褒斜棧道陳列室分為三個單元,分別展示了古代穿越秦巴兩山之間有7條古道的走向;棧道沿途設官方設施的“郵亭驛置”,其中褒城驛被稱為“天下第壹驛”。石門十三品陳列室陳列了從褒谷石門隧洞內外鑿遷下來的13方精品石刻,其中有被稱做“陜南第壹古石”的《?君開通褒斜道摩崖石刻》,它的書法上承秦小篆下啟古隸,不可多得。《石門頌》的書法被後世稱為“漢隸之極作,學隸者必學之範本”。它與甘肅成縣的《西狹頌》, 漢中略陽的 《甫閣頌》並稱為“漢三頌”。還有幾方描寫褒谷風景的石刻,如《玉盆》,《袞雪》,《石虎》摩崖都是歷代文人名士所留下的。其中以曹操的《袞雪》最為有名。《石門銘》的書法也極其珍貴。它由隸向楷過渡,被康有為美稱為“不識人間煙火之仙品”。石門十三品是棧道興廢歷史的記錄,也是中國書法演變的實物標準,對中外書壇影響十分深遠。

 漸漸地,我們陶醉在美好的漢文化中,更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是漢文化的傳承者而驕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