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謳歌勞動者的詩歌

謳歌勞動者的詩歌

謳歌勞動者的詩歌如下:

壹、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原文: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在家裏編織雞籠。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賞析: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遭受議和派排斥和打擊,誌不得伸,歸隱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寫的,詞作描寫農村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生活,並不能說是作者對現實的粉飾。

二、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譯文: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裏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

賞析: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壹身,卻有壹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壹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裏,這是壹幅多麽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三、王維《春中田園作》。

原文: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譯文: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樹那長長的枝條,扛起鋤頭去察看地下的泉水。去年的燕子飛回來了,好像認識它的舊巢。屋裏的舊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歷。

賞析:

此詩寫出了春天的欣欣向榮和農民的愉快歡欣,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敏銳的感受以及田園生活的熱愛,表達了遠行者對鄉土的眷戀。全詩健康活潑,清新醇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