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反映邊疆戰士生活的詩句有哪些

反映邊疆戰士生活的詩句有哪些

1、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漁家傲·秋思》

2、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出塞二首·其壹》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二首·其壹》

5、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雁門太守行》

1、漁家傲·秋思

原文:

宋代: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壹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壹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壹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裏,暮靄沈沈,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壹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裏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賞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從西北方面侵擾中原的強大敵人。公元1040年,範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陜西延安),在邊城的防禦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敗,敗多勝少,只能堅守以穩定大局。本詞即作於此時。

上片著重寫景。“塞下”二句首先點明地點,時間和邊地延州與內地不同的風光,其次具體地描述風光的不同,西北邊疆氣候寒冷,壹到秋天,寒風蕭瑟,滿目荒涼,大雁此時奮翅南飛,毫無留戀之意。“四面邊聲”三句寫延州傍晚時分的景象,邊聲伴著軍中的號角響起,淒惻悲涼。在群山的環抱中,太陽西沈,長煙蒼茫,城門緊閉,“孤城閉”三字隱隱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千嶂、孤城、長煙、落日,這是靜;邊聲、號角則是伴以聲響的動。動靜結合,展現出壹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圖畫,形象地描繪了邊塞特異的風景。

下片抒情。“濁酒壹杯”二句,先自抒懷抱,作者為前線三軍統帥,防守邊塞,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想要借壹杯濁酒消解鄉愁,路途遙遠,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就無從談起。而要取勝又談何容易,因此更濃更重的鄉愁就凝聚在心頭,無計可除。“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征人的鄉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戍邊將士上下壹心,同仇敵愾,本可以戰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麽能睡得著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將軍的頭,使征夫灑下許多思鄉的熱淚。

2、使至塞上

原文: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

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千裏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翺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壹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張燕瑾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裏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3、出塞二首·其壹

原文: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禦敵鏖戰萬裏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

這是壹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壹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壹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裏長征人未還”,“萬裏”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裏,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4、涼州詞二首·其壹

原文: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壹定要壹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賞析: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壹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5、雁門太守行

原文:

唐代: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壹作:向月)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壹作:塞土)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譯文:

敵兵滾滾而來,猶如黑雲翻卷,想要摧倒城墻;我軍嚴待以來,陽光照耀鎧甲,壹片金光閃爍。秋色裏,響亮軍號震天動地;黑夜間戰士鮮血凝成暗紫。紅旗半卷,援軍趕赴易水;夜寒霜重,鼓聲郁悶低沈。只為報答君王恩遇,手攜寶劍,視死如歸。

賞析:

李賀的不少詩向稱難解,這壹首解者紛紜,卻莫衷壹是。對於詩意的理解也異常分歧。

這首短詩,後面寫兵臨易水、提劍誓死?其主題確與戰鬥有關。但前四句 著重寫景,除“甲花”、“角聲”表明此處有兵士而外,圍城、突圍等等全無 明確描寫。因此,解說之分歧,多出於對“言外之意”的不同體會。“言”外 之“意”雖在“言”外,仍然來自“言”。壹首詩積字成句,積句成篇,成為 有內在聯系的整體。這篇詩前四句頗難碓解,後四句卻比較顯豁。說清後四句, 再反觀前四句,通篇的意義便不難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