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籌筆驛(唐代李商隱詩作)詳細資料大全

籌筆驛(唐代李商隱詩作)詳細資料大全

《籌筆驛》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這是壹首懷古之作,首聯描寫了諸葛亮的神威,中間兩聯出句均贊頌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對句均指出了功業未就的原因,尾聯表達了作者對諸葛亮功業未成的無限憾恨。這首詩把諸葛亮和他的事業放在尖銳復雜的環境中去考察,在對立統壹的矛盾運動中去認識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波瀾起伏,跌宕生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基本介紹 作品名稱 :籌筆驛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作者 :李商隱 作品原文,註釋譯文,詞句註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鑒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籌筆驛 ⑴ 猿鳥猶疑畏簡書 ⑵ ,風雲常為護儲胥 ⑶ 。 徒令上將揮神筆 ⑷ ,終見降王走傳車 ⑸ 。 管樂有才原不忝 ⑹ ,關張無命欲何如 ⑺ ? 他年錦裏經祠廟 ⑻ ,梁父吟成恨有余 ⑼ 。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⑴籌筆驛:舊址在今四川省廣元北。《方輿勝覽》:“籌筆驛在綿州綿谷縣北九十九裏,蜀諸葛武侯出師,嘗駐軍籌劃於此。” ⑵“猿鳥”句:諸葛亮治軍以嚴明稱,這裏意謂至今連魚鳥還在驚畏他的簡書。猿,壹作“魚”。疑,驚。簡書,指軍令,古人將文字寫在竹簡上。 ⑶儲胥:指軍用的籬柵。 ⑷上將:猶主帥,指諸葛亮。 ⑸終:壹作“真”。降王:指後主劉禪。走傳車: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鄧艾伐蜀,後主出降,全家東遷洛陽,出降時也經過籌筆驛。傳車: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 ⑹管:管仲。春秋時齊相,曾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樂:樂毅。戰國時人,燕國名將,曾大敗強齊。原不忝(tiǎn):真不愧。諸葛亮隱居南陽時,每自比管仲、樂毅。 ⑺關張:關羽和張飛,均為蜀國大將。欲:壹作“復”。 ⑻他年:作往年解。錦裏: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⑼梁父吟:古樂府中壹首葬歌。《三國誌》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藉以抒發空懷濟世之心,聊以吟詩以自遣。這裏的“梁甫吟”即指這首詩。 白話譯文 魚鳥猶疑是驚畏丞相的嚴明軍令,風雲常常護著他軍壘的藩籬欄柵。 諸葛亮徒然在這裏揮筆運籌劃算,後主劉禪最終卻乘坐郵車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樂毅的才幹。關公張飛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瀾? 往年我經過錦城時進謁了武侯祠,曾經吟誦了梁父吟為他深表遺憾! 創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詩人在結束梓州幕任職後隨柳仲郢回長安,途經籌筆驛,懷古傷今,寫下了這首詩以憑吊諸葛亮。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途經籌筆驛而作的詠懷古跡詩。在詩中詩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並為他未能實現統壹中國的誌願而深感遺憾,同時對懦弱昏庸投降魏國的後主劉禪加以貶斥。此詩同多數憑吊諸葛亮的作品壹樣,頌其威名,欽其才智;同時藉以寄托遺恨,抒發感慨。不過此篇藝術手法上,議論以抑揚交替之法,襯托以賓主拱讓之法,用事以虛實結合之法,別具壹格。 “魚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 構想較奇,把魚鳥、風雲人格化,說他們畏懼諸葛亮治軍的神明,在他死後還維護他生前的軍事設施,正面襯托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古典詩歌中,常有“眾賓拱主”之法。李商隱這首詩的首聯,用的就是這種手法。誦此兩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這裏沒有直接刻畫諸葛亮,只是通過魚鳥風雲的狀態來突出諸葛亮的善於治軍。魚鳥風雲的狀態在作者想像中,是由諸葛亮引起的反應,這些都作為“賓”,用以突出諸葛亮軍威這個“主”。這些作為賓的自然景物。是擬人化,有某種特別的象征意義。猿鳥風雲,作為籌筆驛的實景,還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使人有肅穆之感;但是並不是單純的氣氛描寫,而是化實為虛,實景虛用,以賓拱主,直接突出“孔明風烈”這壹主體。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用徒令、終見,反跌壹筆,深嘆像諸葛亮這樣的傑出人物,終於不能挽回蜀國的敗亡。諸葛亮大揮神筆、運籌帷幄終是無用。不爭氣的後主劉禪最終還是投降做了俘虜,被驛車押送到洛陽去了。後主劉禪是皇帝,這時坐的卻是傳車,隱含諷刺之意。

“管樂有才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分析蜀國的敗亡的原因。首先不忘肯定諸葛亮,就他才比管樂來說,蜀國是可圖霸的;但關張命短,沒有大將,只靠諸葛亮壹人之力,是無所作為的。用事以古今成對,出句以古人比擬諸葛亮,對句實寫諸葛亮同時人關、張,即以古對今,以虛對實,而且對得極為自然。其所以如此,是因為諸葛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故以管仲、樂毅直指諸葛亮便是很自然的事了,所以所謂“管樂”可以說雖“古”猶“今”,雖“虛”猶“實”,與關、張對舉,可稱為“奇”,然而卻又不足為奇。 “他年錦裏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余。”表示對諸葛亮的景仰。是說,昔日經過錦裏諸葛武侯廟時,吟喔諸葛亮的《梁父吟》,猶覺遺恨無窮。而所謂“恨”,既是寫諸葛亮之“遺恨”,又是作者“隱然自喻”。以壹抑壹揚的議論來表現“恨”的情懷,顯得特別宛轉有致。 這首詩把諸葛亮和他的事業放在尖銳復雜的環境中去考察,在對立統壹的矛盾運動中去認識歷史人物,總結歷史經驗,因此,波瀾起伏,跌宕生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名家評價 宋·範溫《潛溪詩眼》:“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屬對親切,又自有議論,他人亦不能及也。惟義山“魚鳥”雲雲,“簡書”蓋軍中法令約束,言號令嚴明,雖千百年之後,“魚鳥”猶畏之;“儲胥”蓋軍中藩籬,言忠義貫於神明,“風雲”猶為護其壁壘也。 元·方回《瀛奎律髓》:起句十四字,壯哉!五六痛恨至矣。 明·顧璘《批點唐音》:此篇八句勻停,略成晚唐詩壹體。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列為四虛體。蘇軾曰:誦首二句,使人凜然復見孔明風烈。周珽曰:此追憶武侯而深致感傷之意。謂其法度忠誠,本足感天人,垂後世,然籌劃雖工,漢祚難移,蓋才高而命不在也。他年經武侯祠廟,而恨功之徒勞,與武侯賦《梁父吟》所以恨三良者更有余也。聯屬清切又有意,他人不能及。 清·黃周星《唐詩快》:少陵之嘆武侯“諸葛大名”壹首,正可與此詩相表裏。 清·胡以梅《唐詩貫珠》:起得淩空突兀······猿鳥無知,用“疑”;風雲神物,直用“長為”矣,有分寸。 清·張載華《初白庵詩評》:“管樂”、“關張”皆實事,勝前者(按指《隋宮》)“玉璽”、“錦帆”。 清·趙臣瑗《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魚鳥風雲,寫得諸葛武侯生氣奕奕。“徒令”壹轉,不禁使人嗒焉欲喪······此詩壹二擒題。三四感事。五承壹二、六承三四,尚論也。七八總收,以致其惓惓之意焉。 清·屈復《唐詩成法》:壹二壯麗,意亦超脫。以下四句是武侯論,非籌筆驛詩。七八猶有余意。 清·毛張健《唐體余編》:為驛作襯,兼入憑吊意。首尾相映有筆力。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瓣香老杜,故能神完氣足,邊幅不窘。 清·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起勢突兀,通首壹氣呵成。 清·周詠棠《唐賢小三昧集續集》:千錘百煉,乃有此起(首二句下)。五六跌蕩有神。 清·王文濡《歷代詩評註》:通用故事,操縱自如,而意亦曲折盡達,此西昆體之最上乘者。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義山此等詩,語意浩然,作用神魄,真不愧杜公。前人推為壹大家,豈虛也哉! 清·張錫麟《唐詩近體》:武侯威靈,十四字寫得滿足(首二句下)。接筆壹轉,幾將氣焰寫盡。五六兩層折筆,末仍收歸本事,非有神力者不能。 清·宋弼《廣川詩鈔》:起二句本意已盡,下面無可措手矣;三四句作開筆,五六收轉,兩意相承,字字頓挫;七八振開作結。與少陵“丞相祠堂”作,不可妄置優劣也。 近代·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馮舒:荊州失,益德死,蜀事終矣。第六句是巨眼。馮班:好議論。何焯:議論固高,尤當觀其抑揚頓挫處,使人壹唱三嘆,轉有余味。紀昀:起二句鬥然擡起,三四句鬥然抹倒,然後以五句解首聯,六句解次聯,此真殺活在手之本領,筆筆有龍跳虎臥之勢。許印芳:沈郁頓挫,意境寬然有余,義山學杜,此真得其骨髓矣。筆法之妙,紀批盡之。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年)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