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吃雞蛋的文言文

吃雞蛋的文言文

1. 跟雞蛋有關的詩句、古文、典故記載,吃雞蛋的風俗等等,謝謝大家

“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

相傳很早以前,女媧娘娘為了下界小孩不疰夏,鬥法勝了撒播這種病疫瘟神,瘟神保證凡 女媧娘娘的子孫不傷害。女媧娘娘傳話百姓:第年立夏之日,小伢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疰夏之疫。

立夏吃雞蛋,也叫吃立夏蛋。

家家戶戶要煮上壹鍋雞蛋,手巧的母親以彩線織成放置雞蛋的絲袋,把染色的雞蛋放入其中,掛在孩子胸前,據說可以消除瘟疫。有的地區也采用鴨蛋,鵝蛋等。

正因如此,立夏這天會見孩子們胸前掛著雞蛋,到處約伴碰蛋的熱鬧情形。因“蛋”、“袋”、與“代”諧音,此舉也寄托著父母的傳延子孫的希望——兒孫健康長壽、“代代相傳”。

在我國歷史上,人們在很多節日裏都要吃雞蛋。據我所知,立夏要吃雞蛋、清明要吃雞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端午節要吃雞蛋。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雞蛋代表著圓滿、喜慶、避邪、繁育後代,更重要的則是健康。在端午節來臨之前,找了壹些關於各地吃雞蛋的奇風異俗和大家分享分享。

在我過北方,端午煮粽子的鍋裏壹定要煮雞蛋,有條件還要煮鴨蛋或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粽子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易生瘡;而把粽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壹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有壹種說法,認為只有在端午節的正午,雞蛋才能大頭朝下立在桌面上。當天第壹個把雞蛋立起來的人,將獲得壹年的好運氣。臺灣每年端午節也都有立雞蛋大賽,眾多群眾參加以求得意念的好運。

在英國,每逢到節日盛宴,人們愛把雞蛋打破,滴入清水中,以其形狀來占蔔日後的生活是否美滿。然後拌入白糖蒸熟,意味著生活美滿和諧;

在南斯拉夫,青年把雞蛋看成是神聖、純潔的愛情。每逢復活節到來的第壹個星期壹,青年們聚會跳舞,談情說愛。如果男子不吃女子送的雞蛋,則說明不愛對方,或愛情破裂。

在土耳其,雞蛋是生育的象征。如果姑娘立誌不談戀愛,不結婚的話,她是壹輩子不吃雞蛋的。吃雞蛋的姑娘則表示她們要婚配,要做媽媽。

在我國潮州,雞蛋更有著許多象征意義。人們經常把雞蛋作為傳統禮物贈送親友,通常以四枚至八枚,若十二枚則是隆禮了;親朋病了好久痊愈,則必須饋蛋十壹枚,表示只此壹次,受者也必須全收,取壹個好彩頭;凡小孩到上學的年紀,要進學校了,稱作“開書”,除其他儀節外,必有雞蛋二枚,煮熟,將殼染紅,贈與這孩子,表示對孩子的祝願;女兒懷胎幾個月,媽媽便使人寫送雞蛋給她吃,臨月媽媽又送壹回雞蛋,稱作“催生”,意為“催促其平安生下來”的意思。

2. 王藍田食雞子譯文

王藍田①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②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王右軍③聞而大笑曰:“使安期④有此性,猶當無壹豪可論,況藍田邪?”

(選自《世說新語·忿狷》)

[註釋]

① 王藍田:即王述,西晉太原人,襲封藍田侯。②屐:木制的鞋,下有齒以防滑。③王右軍: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軍將軍。④安期:王述父王承的字。王承曾任東海內史、從事中郎。

[譯文]

王藍田性子很急。有壹次吃雞蛋,他用筷子紮雞蛋,沒有拿到,便十分生氣,把雞蛋扔到地上。雞蛋在地上旋轉不停,他接著從席上下來用鞋齒踩,又沒有踩到。憤怒至極,又從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聽說這件事後,大笑著說 “即使安期(王藍田父親王承)有這個脾氣,也沒什麽值得可取的,何況是王藍田呢!”

[閱讀提示]

本文寫王述吃雞蛋時急躁而可笑的行為,是壹篇刻畫人物性格的精品。選文僅五十余字,便將人物急躁無比的性格活畫了出來,使人過目難忘。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主要突出其性格的“急”。首句既以“王藍田性急”點明中心。選取的只是生活中吃雞蛋的壹件小事,但極為典型。吃雞蛋如此,做其他事可想而知。作者妙用動詞“刺、擲、蹍、嚙、吐”,進行典型的動作描寫,用“怒、瞋”作神態刻畫,使讀者如見其狀,如聞其聲,如睹其人,而終得其神,留下極其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同學們從本文可得到啟示:寫作文要抓本質,寫特征;抓典型,寫細節。

3. 借雞生蛋的文言文

借雞生蛋,就是指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自己想吃(或賣)雞蛋,卻又沒有雞產蛋,怎麽辦呢?借來壹只或幾只雞,讓它為自己下蛋(白手起家的路徑)。

這個說法,多用於商業中,形容借用他人的資金、技術等資源,來發展自己、生成效益。

實際上,“借雞生蛋”並沒有相關古代典籍,因此在古代成語詞典上是找不到這個詞的。但在隨著通訊文化特別是網絡文化的發展,現實生活中此詞相關的運用比比皆是,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現代成語”,這也就是為什麽經常有些同學在古代成語詞典中找不到“借雞生蛋”這詞的原因了。

摘自《百度知道》

4. 祁世培六歲時,太夫人喜啖雞蛋文言文答案

原文

祁世培六歲時,太夫人喜啖雞蛋,煮數枚做供,為小婢竊食,問不肯承,世培曰:“勿爭”。命持壹盆水來,令諸婢逐壹漱之,竊食者吐出則皆蛋黃。此公若為女子,長成必是王熙鳳。(《快園道古》卷五夙慧部)

譯文

祁世培六歲的時候,太夫人喜歡吃雞蛋,(祁世培就為她)煮了幾只雞蛋做供品,(但是)被壹個小婢女偷吃了,問她她不肯承認,祁世培說:“不必爭執”。命人端壹盆水來,讓家裏所有的婢女逐壹漱口,偷吃雞蛋的人吐出來的都是蛋黃。這位先生如果是女人,長大以後必定是王熙鳳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