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給我壹首穆旦的詩歌配上賞析!

誰給我壹首穆旦的詩歌配上賞析!

穆旦的《春》賞析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著擁抱妳,花朵。

反抗著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妳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欲望多麽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迷迷惑著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壹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妳們被點燃,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賞析

在穆旦的《春》裏,我們讀出了壹個別壹樣的“春天”:它是醒來,是第壹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與沈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敞開的歡樂,也是沈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後的新的組合與新生。

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是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的融合。他們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和思想的蕩漾,它們新的組合的出現會更美、更誘人。

這首詩表現出“三美”。動態美:火焰、搖曳、渴求、擁抱、等詞展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靜態美:綠色、土地、草與花朵等詞是春天亙古不變的特征;對立美:“醒”與“迷惑”的對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動的欲望與詩人沈思形象的對立。

這些構成了詩歌的沈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同時詩人將對生命中的新生和強力沖動的迷戀和期待——清醒/沈醉、沈滯/飛揚、根基/擺脫,通過與“春”相關的生動意象(綠色/火焰、擁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現出來。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會更覺得人生苦短。唯壹的就是在迷戀中成長起來,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擁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擴展資料

作者生平

作為師弟,穆旦與楊絳並無太多交集。1935年9月,當這位18歲的南開中學畢業生,滿懷期待地進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時,楊絳和錢鐘書乘坐郵輪剛抵英國。倒是後來與穆旦、杜運燮等人撐起“九葉詩派”的辛迪(王馨迪),曾與楊絳壹起出現在清華大學梁宗岱《法國文學》的課堂上。

穆旦早慧,16歲時所寫的詩歌《流浪人》已發表於《南開中學生》雜誌。但是,像那個時代的許多詩人壹樣,他真正的詩歌生命並不長,主要集中於1937-1948年的十年左右,成果就是收入《探險隊》、《穆旦詩集(1939-1945)》、《旗》中的70首左右詩歌。

穆旦的寫作高峰基本重合於抗戰8年,粗率地說,他以壹種更為強調綜合的現代詩歌觀念,刻寫了那個時代的經驗與知識分子“豐富與豐富的痛苦”,受到最初的贊譽,並在上世紀80年代後被推為中國現代詩人的高峰。

建國之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32歲的穆旦喪失了繼續寫作的可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翻譯。在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裏,他幾乎沒有寫作詩歌。在1975年8月22日,在給壹位有誌於詩歌寫作的舞蹈演員郭保衛的信中,穆旦寫道:“我對於詩已近是隔門了,好像是出家人壹樣了……”

但也許是與青年人的談詩論藝重新激發起他的創作熱情,也許是命運冥冥中的安排,從1975年6月寫下“戲作”《蒼蠅》,到1977年2月因心臟病突發離世為止,在短短壹年多時間裏,詩人接連寫下近30首詩作,形成其創作生涯的又壹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