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菊且托物言誌的詩句

關於菊且托物言誌的詩句

1.壹篇關於菊花托物言誌的文章

是誰曾與松竹梅“歲寒三友”為伴,是誰傲霜怒放,把淡淡的壹縷芳香默默地奉獻給人間?那是婀娜多姿的菊花。

菊花屬菊科是菊科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之壹。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已有三千多個品種。

菊花的花型更是美不勝收,別具壹格。針松型、彩球型、翎羽型、平帶型……不勝枚舉。

像珠簾、似發絲、如仙女下凡……極盡妍態,令人陶醉。 菊花不僅類型眾多,而且花姿俊美,五彩繽紛。

那層層疊疊的金繡球,莖粗壯挺直,葉子肥大稠密。花瓣壹層包著壹層,壹瓣貼著壹瓣,有秩序地排列著,猶如壹個金黃色的線團。

裏面嬌小可愛的花蕊緊緊地擁在壹起,多麽像是壹個害羞的少女,細細端詳,仿佛是在打量著這個似曾相識的世界啊! 那晶瑩欲滴的綠雲,深受人們的喜愛。花瓣濃綠正抱,似朵朵白雲,難怪無不使人聯想到綠波仙子飄遊太空的美好情景,讓人賞心悅目。

那鴛鴦菊的花更是美若天仙,紅色、黃色的花瓣平分秋色,這兩種顏色融入到了壹起,真好似鴛鴦那五彩繽紛的羽毛,它那微微翹起的花瓣讓人忍不住想用手去輕輕撥弄。又仿佛壹個金燦燦的小太陽,絢麗多彩。

那優美動人的鳳凰振羽,外部呈棕紅色,基部黃色,屬舞環型。微風乍起,好像是為亭亭玉立的姑娘甩動著壹頭飄逸的秀發…… 此外,還有很多也數不勝數。

有的花枝招展,好像在恭迎八方的遊客:有的蓓蕾出綻,好像壹個個孩子的笑臉:有的傲然挺立,好像在與同伴爭齊鬥艷:有的隨風舞動,好象在翩翩起舞……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我依然徘徊在菊花的海洋裏,如癡如醉……。

2.關於托物言誌的古詩

石灰吟

明 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於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誌向,這也是詩人的誌向和理想。

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百花”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思想深刻,想象奇特、設喻新穎、辭采壯麗、意境闊大。

畫菊

南宋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誌趣未窮。這裏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3.關於托物言誌的古詩

1、《青松》

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3、《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4、《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5、《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6、《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7、《沁園春·雪》

現代·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關於菊花托物言誌的作文具有深刻意義的標題

菊花,美麗的菊花。

妳是秋天的化身,秋天的使者。我愛妳,菊花。

朋友,妳是否喜歡那嬌艷的荷花,美麗的杜鵑,香味撲鼻的夜來香!但我卻不喜歡它們,我喜歡菊花。 我愛菊花,因為它獨特。

夏天,百花爭艷,香味四溢。多熱鬧呀!可只有菊花梗獨自在那兒。

可到了秋天百花枯萎,只有菊花傲然開放。菊花從不向秋風屈服,任憑怎樣地寒冷,菊花從不示弱。

我愛菊花,因為它美麗。瞧,多可愛的菊花!纖細的花瓣配上絲絲花蕊在加上那翠綠的莖,多麽靚麗!菊花的種類很多,有野菊花,九月菊,萬壽菊!菊花不但種類多,顏色也很多:有白的,紅的,粉的、綠的、藕荷的、淺黃的,橘黃的``````數不勝數。

它們美,也美得淳樸。它們不像荷花那樣嬌艷,卻勝似荷花;它們沒有杜鵑那樣美麗,也不亞於杜鵑。

它們美得那樣另類,那樣獨特。 我愛菊花,因為它頑強。

當人們看到“秋風掃落葉”這樣的場面時,都會感到陣陣涼意。可又壹看,那壹叢叢菊花又是多麽的美麗!菊花壹簇簇站在壹起,多美呀!讓人感到好不熱鬧。

看看落葉,再看看菊花,簡直無與倫比。 我愛菊花,因為它不僅有觀賞價值,更有醫用保健價值,菊花加上冰糖、枸杞、紅棗,壹道香氣誘人的菊花茶讓妳回味無窮,神清目爽。

當我學習的時候,菊花茶常常伴在我的桌上,渴了、困了喝上壹口,如甘露沁入心脾,頓時感到精神倍增。 我愛菊花,因為它可以陶冶情操。

每當我學習累了的時候,只要望望遠處的菊花,眼前豁然開朗,仿佛看到了花的世界,歌的海洋,令人陶醉,心曠神怡。 我愛菊花,因為它有著高尚的品質,它生命頑強,不像溫室的花兒壹樣脆弱;不象那些珍貴的花兒壹樣嬌寵、弱不禁風;它謙虛,從不向人炫耀自己,默默地生長;它堅強,不向秋風低頭,傲然開放。

我愛妳--菊花,因為妳是秋風的使者,秋天的化身。

5.托物言誌的詩句

托物言誌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於某種具體事物的壹類詩歌。那麽,壹首好的托物言誌詩,應該具有什麽特點呢?

首先,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能逼真地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征,並能深入其裏,攝出事物的神韻、品格來,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並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誌趣未窮。這裏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詩三四兩句化用朱淑貞“寧可抱頭枝上老,不隨黃葉舞西風”的詩句,精心刻畫了菊花寧帶著清香枯死枝頭,決不向北風屈服飄零落地的頑強精神,絕好地體現其耿耿忠心、錚錚鐵骨,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這裏的“北風”壹語雙關,字面上指大自然凜冽呼嘯的北風,實際上隱喻來自北方的元朝統治者。他們雖憑借強大的武力滅亡了南宋,但去無法征服像詩人這樣的孤臣義士。詩人以詠菊為題,運用擬人手法詠菊寫人,通過贊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其次,在欣賞詠物詩時,要註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這首明人於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於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願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於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誌向,這也是詩人的誌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再者,要註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

如黃巢落第後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麽,與之相對應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詩的三、四兩句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香氣,直沖雲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麗、意境的闊大,都可謂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壹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示出壹種豪邁粗獷、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鬥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因此這首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有“奇”的特點,使人於詩作中讀出抒情詩人的高大形象,精神為之壹振,耳目為之壹新。

6.托物言誌的古詩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清]鄭板橋(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於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從, 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浮範第既郢煥電唯釘瀝,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壹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