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陰山下”,這兩句就概括出了當地人所生活的自然環境。“敕勒”是壹個種族名,“敕勒川”就在今天的山西和內蒙古壹帶。所以這兩句的意思就是,陰山的山腳下,有敕勒族人們生活的大平原。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裏有古人最早關於“天圓地方”的自然認識。天空就好像牧民們所居住的氈帳壹般,四面和大地緊密相連,人們就生活這樣的天空之下。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色是蔚藍的,下面是無盡的草原,隨風而來可見綠色的波浪。風吹過,草原上的植物都低下了身軀,在草原上自由牧養的牛群羊群若隱若現。
這首古詩不是用漢語最早寫成的,而是用鮮卑語,期間也有民歌的風味。但是在翻譯成漢語之後,卻非常妥帖,尤其是最後壹句“風吹草低見牛羊”非常形象的描繪出了大草原之上的北國風光,帶給人們美的享受,所以也才頻繁入選語文教材,滋潤壹代代孩子們的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