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孝母兩則文言文

孝母兩則文言文

1. 孝母兩則的譯文

德行第壹之四十五、純孝之報

(原文)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壹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譯)吳郡的陳遺,在家裏十分孝順父母,他媽媽喜歡吃鍋巴,陳遺在任吳郡主薄的時候,總是帶著壹個袋子,每次煮飯,就把鍋巴收集在口袋裏,回家時送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攻打吳郡,袁山松當日帶兵出征,此時陳遺已經收集了好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就帶上隨軍出發了。滬瀆壹仗,官軍大敗逃潰,跑到了山裏,很多人都餓死了,惟獨陳遺因為有鍋巴得以活了下來。人們認為這是他篤行孝道的報答。

2. 孝母兩則的譯文

德行第壹之四十五、純孝之報(原文)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壹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

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

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饑死,遺獨以焦飯得活。

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譯)吳郡的陳遺,在家裏十分孝順父母,他媽媽喜歡吃鍋巴,陳遺在任吳郡主薄的時候,總是帶著壹個袋子,每次煮飯,就把鍋巴收集在口袋裏,回家時送給母親。

後來遇上孫恩攻打吳郡,袁山松當日帶兵出征,此時陳遺已經收集了好幾鬥鍋巴,來不及回家,就帶上隨軍出發了。滬瀆壹仗,官軍大敗逃潰,跑到了山裏,很多人都餓死了,惟獨陳遺因為有鍋巴得以活了下來。

人們認為這是他篤行孝道的報答。

3. 善應孝母文言文的答案

趙善應孝母

原文

趙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居饒之余幹縣。父善應,字彥遠,官終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性純孝,親病,嘗刺血和藥以進。母畏雷,每聞雷則披衣走其所。嘗寒夜遠歸,從者將扣門,遽止之曰:“無恐吾母。”露坐達明,門啟而後入。家貧,諸弟未制衣不敢制,已制未服不敢服,壹瓜果之微必相待***嘗之。母喪,哭泣嘔血,毀瘠骨立,終日俯首柩傍,聞雷猶起,側立垂涕。既終喪,言及其親,未嘗不揮涕,生朝必哭於廟。父終肺疾,每膳不忍以諸肺為羞。母生歲值卯,謂卯兔神也,終其身不食兔。聞四方水旱,輒憂形於色。江、淮警報至,為之流涕,不食累日;同僚會宴,善應悵然曰:“此寧諸君樂飲時耶!”眾為失色而罷。故人之孤女,貧無所歸,善應聘以為己子婦。有嘗同僚者死不克葬,子傭食他所,善應馳往哭之,歸其子而予之貲,使葬焉。道見病者必收恤之,躬為煮藥。歲饑,旦夕率其家人輟食之半,以飼饑者。夏不去草,冬不破壞,懼百蟲之遊且蟄者失其所也。晉陵尤袤稱之曰:“古君子也。”既卒,丞相陳俊卿題其墓碣曰:“宋篤行趙公彥遠之墓。”(《宋史·卷三百九十二·列傳第壹百五十壹·趙汝愚傳》)

譯文

趙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趙元佐的七世孫,居住在饒州余幹縣。趙汝愚的父親趙善應,字彥遠,官職至修武郎、江西兵馬都監。他性格純樸孝順,父親生病時,曾刺出自己的血和藥給父親吃。母親害怕雷鳴,他每次聽到雷聲就披衣到母親房間陪母親。曾經在壹個寒冷的夜晚他從遠處回家,隨從們將要扣門,趙善應於是阻止說:“不要嚇著我母親。”他露天坐在門外到天亮,門開後才進家。家裏貧窮,幾個弟弟沒做新衣服他就不敢制新衣,弟弟們有新衣但未穿他也不敢穿,壹個瓜果這樣的小東西必定大家***同品嘗。母親死後,趙善應哭得吐血,身體瘦骨伶仃,終日伏在靈柩旁,壹聽到雷聲就起來,側立在靈柩旁流淚。喪事已經結束了,壹講到他的母親,未曾不流淚的,母親生日那天,他必定在廟中大哭壹場。趙善應的父親死於肺病,他每次吃飯不忍心以各種肺為食物。母親的生辰正值卯時,視卯兔為神,趙善應終生不吃兔子。他聽說四方水旱災害,就會憂形於色。江淮地區傳來敵人入侵的警報,他就為這流淚,數日不吃東西;同僚宴會,趙善應不悅地說:“這難道是各位娛樂、飲酒之時!”大家深感不妥而罷除了酒宴。故人的孤女,貧困無家可歸,趙善應把她聘為自己的兒媳婦。有個曾與他是同僚的人死了家人無力埋葬,其子到另處受雇求食,趙善應跑去哭奠,並把他的兒子帶回家又給他錢,讓他葬父。趙善應在路上看見生病的人必定帶回家救濟,親自為他煮藥。遇到饑年,每天早晚帶領全家人省下食物的壹半,給饑餓的人吃。趙善應夏天不除去庭院的草,冬天不挖土,怕百蟲遊蕩及蟄身者失去其所。晉陵尤袤稱贊他:“是古代的君子。”趙善應死後,丞相陳俊卿在其墓碑上題字為“宋篤行趙公彥遠之墓”。

4. 孝的文言文

陳情表

臣密言:臣以險

陳情表——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釁(xìn),夙(sù)遭閔(mǐn)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íng)年四歲,舅奪母誌。祖母劉,湣(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shào)多疾病,九歲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bó),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湯藥,未曾廢離。逮(dài)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yǔn)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dǔ);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huàn)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豈敢盤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劉日薄(bó)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四十有(yòu)四,祖母九十有(yòu)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鑒。願陛下矜湣(mǐn)愚誠,聽臣微誌,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文章來源於百度百科

5. 求《閔子騫孝順》文言文翻譯

原文:

閔子騫兄弟兩人,母卒,其父更娶,復生二子。子騫為其父禦,失轡,父持其手,寒,衣甚單。父歸,呼其後母兒,持其手,溫,衣甚厚。即謂婦曰:“吾所以娶汝,乃為吾子,今汝欺我,寒兒,汝去無留。”子騫前曰:“母在,壹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後母亦悔之。

譯文:

閔子騫兄弟***二人,母親死後,他們的父親又娶了壹個繼母,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閔子騫給他的父親駕馬,丟失了馬的轡頭,他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發覺他的手很冷,穿的衣服也很單薄。父親回去後,把後母生的兒子叫來,握住他的手,手是溫暖的,穿的衣也很厚。就對妻子說:“我娶妳的原因,是為了我的兒子,現在妳欺騙我,讓我的兒子受冷,妳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騫上前說:“如果母親留在我家,就只有我壹個兒子受寒;如果母親離我們而去,四個兒子就都會受寒啊。”他的父親壹句話也不說,沈默了好久,而他的後母也很後悔自己的做法。

6. 孝的文言文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 *** 亞 關於孝到的文言文篇壹:關於孝到的文言文《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壹說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種說法是郭居業撰。

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故又稱《二十四孝圖》。

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於西漢經學家劉向編輯的《孝子傳》,也有壹些故事取材《藝文類聚》、《太平禦覽》等書籍。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壹,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以後,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圖詩》、《女二十四孝圖》等,流傳甚廣。

在傳統的木雕、磚雕和刺繡上,常見這類題制的圖案。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個故事,不同說法通常僅僅是不同順序的排列:孝感動天、戲彩娛親、鹿乳奉親、百裏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親嘗湯藥、拾葚異器、埋兒奉母、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湧泉躍鯉、懷橘遺親、扇枕溫衾、行傭供母、聞雷泣墓、哭竹生筍、臥冰求鯉、扼虎救父、恣蚊飽血、嘗糞憂心、乳姑不怠、滌親溺器、棄官尋母。

壹.孝感動天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

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於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

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壹,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

7. 《假孝子》文言文

原文:

孝子無姓名,人以其啞而孝也,謂之啞孝子,亦不悉為何裏人,昆明人以其為孝子也,謂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啞,不能言;與人處,以手指畫,若告語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饑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無食,乞人余以養,有所得,必持歸陳母前,俟母食,然後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則嬉戲拜舞母前,母歡娛如初,然後已。母無他子,只壹啞孝子。見孝子啞,始亦悲傷,繼而且安之;久之,且以為勝不啞子也。有食瓜者,見孝子立於側,與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聞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躡其後,驗之。信然,乃大駭服。

已而母死,鄉人方議醵錢斂,孝子蹶然起,牽鄉人衣,至壹井邊,數數指水中。眾訝之,姑引繩下視,則得錢累累;凡母之衾若與夫埋葬之費皆具,不知錢之所自來也,或曰:「孝子日乞歸,必投壹錢於中,積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賜孝子也。」既葬母,即遠遊不歸,人遂無有見之者。

譯文:

(所說的這個)孝子沒有姓名,人們因為他啞而且孝順,(所以)叫他啞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裏人.昆明人因為他是孝子,(所以)說他是昆明人.(這個)孝子天生啞巴,不能說話.與人相處,(總是)用手指指畫畫來告訴別人,人們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

性情很孝順,(他)有個母親已經老了,饑餓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來推測母親(的感受),不用母親說明。家裏沒有吃的,乞討別人吃剩的來養活自己。只要乞討到(食物),必定捧著跪在母親面前,等母親吃。然後(自己)才吃,不自己先吃。母親有次生病,(他)在母親面前嬉戲跳舞,直到母親高興像原來(沒生病時)壹樣,才停下來。母親沒有其他兒子,只有這個啞孝子。(她)看見孝子啞,開始時很悲傷,後來心安了。久了之後,(她)認為(兒子的啞)勝過(別人)不啞的兒子。有個人吃瓜,看見啞孝子在旁邊站著,(於是)把多余的瓜給他吃。(啞孝子)拿著瓜離開。吃瓜的人曾經聽說過啞孝子吃東西先必定先給母親吃,(於是)悄悄地跟隨啞孝子之後,查看。果然是這樣。於是非常吃驚佩服。

後來母親死了,鄉裏人正要商量湊錢收斂安葬(他的母親)。啞孝子突然跳起,扯著鄉人的衣服到壹個井邊,頻頻指水中。眾人都很驚訝,引壹繩子下井中壹看,得到錢很多(那兩個繁體字不認得,姑且這麽翻譯)。母親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費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錢為什麽會自己來。有的人說:孝子每天乞討回來,必定投壹文錢到井中,積累很久了。有的人說:不是,這是上天賜給孝子的。埋葬了母親以後,(啞孝子)遠遊不再回來,於是再也沒有人看見他。

8. 趙鉞孝母文言文翻譯

趙將括母

原文

趙將馬服君趙奢之妻,趙括之母也。秦攻趙,孝成王使括代廉頗為將。將行,括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賜幣帛,盡以與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壹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吏無敢仰視王者。王所賜金帛,歸盡藏之;乃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王以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執心各異。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計已決矣。”括母曰:“王終遣之,即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頗。三十余日,趙兵果敗,括死軍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誅。(劉向《列女傳》)

譯文

趙國的大將、封為馬服君的趙奢的妻子,是趙括的母親。這壹年秦國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趙括代替廉頗為大將。快要出征的時候,趙括的母親呈上書信向趙王訴說道: “趙括不可以被任命大將。”趙王問道:“這是為什麽呢?”趙括的母親說:“原先我侍奉趙括的父親時,孩子的父親當時身為大將。他用自己的奉祿供養的食客要以‘十’這個數目來計算;他所結交的朋友要以‘百’這個數目來計算;國王和王室貴族賜贈的錢財絲綢,他全部都把它們分給軍吏、士大夫;從接受出征命令的日子起,就不再過問家中私事。現在趙括壹日作了大將,面向東接受軍吏的拜見,軍吏中沒有敢於擡頭親近地看他的人;趙王所賜贈的金錢絲綢,他回家後也全部收藏起來;況且每天尋找可買的合宜的田地房屋,總想擴充自己的私有。趙王您認為他像他的父親嗎?父親、兒子不同,居心有著差異。我希望國王不要派遣趙括為大將領兵出征了吧!”趙王說:“作為趙括的母親,妳還是放下這事不要管了吧,我的計劃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說:“國王您最終還是要派遣他為將,那麽如果有了不稱大將職責的情況發生,我這個老婦人能夠不隨著受處罰嗎?”趙王說:“不會連累妳的。”趙括既已領兵出征,代替廉頗才三十多天,趙軍果然大敗,趙括戰死而趙軍傾覆。趙王因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所以最終沒有加罪於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