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詩擴寫

古詩擴寫

引發想象 巧妙指導——古詩擴寫

中國素稱詩國,古詩可說是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瑰寶。它語言精煉概括,高度濃縮,內容卻相當厚實: 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誦讀積累古詩,不但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積澱學生語感,而且還能夯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同過古詩擴寫,既可以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經過幾年的教研實踐,筆者認為指導古詩擴的關鍵是要開展多種渠道,引導學生想象,然後在此基礎上加以巧妙指導,使之形而成文。

引發想象可按如下三方面進行:

壹、挖掘空白之處想象

詩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空白的藝術:故事情節的空白、人物描寫的空白、心理活動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等。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和挖掘這些空白,根據詩的敘事表達、風景描寫、情感抒發、哲理升華、綜合包容這五個類別,讓學生以類想象,於想象回味之中具體感知意象,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為擴寫打下基礎。

1.抓住“形象空白”想象 有的古詩並不鋪排直敘,而通過勾勒或切中肯綮,追求詩外的意趣風貌。詩中所描繪的形象往往刻畫不細,常帶著某種朦朧性,留待於師生同去補充想象創造空靈豐富的藝術境界。如《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中,那紙鳶是怎樣的?孩子們是如何放得?當時情形如何?那“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醉春煙”到底是如何之美?在這二月天裏,可能還會有哪些景致?等等,詩中都未從細處雕琢。教師可抓住這些“形象空白”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把細節補充出來。

2.緊扣“情感空白”想象 “情動則辭發”。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重在展示意境,使讀者與詩人感同身受。語言是傳情達意之工具,但有些復雜的、微妙的、激越的情懷,語言卻不能直抒盡傳,從而為讀者設置下情感上的空白。如《泊船瓜州》,詩人王安石借“春風又綠江南岸”之景,抒發“明月何時照我還”之情。春綠江南的景象到底怎樣?

春意盎然,本是賞心悅目之事,詩人又怎會流露出何時還鄉的憂郁?他當時心理活動怎樣?形象怎樣?通過對“空白”的想象,師生***同把詩人擔心變法失敗、前程難蔔的抑郁情緒和思鄉情懷描繪出來了。

3.圍繞“哲理空白”想象 古詩中的哲理,往往寓於形象之中,其“空白”地帶更廣。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點撥,使其感受詩的底蘊,進行恰當的聯想。鄭燮《竹石》是壹首深蘊哲理的古詩,作者的意圖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這就要教師指導學生體味詩句,想象竹子“千磨萬劫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情形,然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從而由詩的物象提煉和升華為壹種普遍的哲理:無論立誌還是求學都應“咬定青山不放松”,鎖定目標便當鍥而不舍。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重視挖掘詩的深層底蘊,進行再造想象,學生就會領略詩中的真意。

二、借助電教媒體想象

“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花中蜜,體匿性存,元痕有味。對於出涉人生、缺乏生活經驗和文學理解能力的小學生來說,要於“體匿”“元痕”之中體會“性”“味”,確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要深入體會詩的意境和領悟詩人的情懷,需要教師架起壹座橋梁來跨越這條鴻溝。在古詩擴寫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能較完美地展現古詩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擴寫古詩的水平。

1、創設詩境,激趣想象 古詩是很講究意境的,在古詩擴寫教學中教師應把著眼點放在創設情景上,讓學生通過情境的具體感知,體會詩人的情感。多媒體具有形聲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把文字變成圖象,把抽象變成形象,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學生進入詩境,引發其想象。如教學擴寫《村居》,筆者先通過播放古箏樂曲《漁舟唱晚》,為學生營造了寧靜的氣氛,讓學生在閉目傾聽中進入詩境。接著通過電腦熒屏的變換使“草長鶯飛”“拂堤楊柳”遠景、近景、全景交替出現,並選擇若幹相互連接的鏡頭,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圖像。然後再點擊鼠標,讓學生欣賞壹群放學回家的孩子高聲談笑、忙放紙鳶的畫面。如此,詩中的情境全都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在整體上體會詩景,引發想象,激起擴寫的興趣。

2.擴大信息,協助想象 多媒體電腦教學網絡壹個很大的優點是容量大,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多樣呈現方式提供廣泛的學習內容,因而學生獲得信息也更加豐富,

他們更能有選擇的處理、表達信息。《聞官兵收河南河北》主要講杜甫在聽到官兵收復河南河北、平定安史叛亂捷報時,以飽經亂離之後的激情抒發了自己驚喜欲狂的感情,被後人譽為老杜“生平第壹快詩”。教學擴寫本詩,筆者先把大量相關資料:該詩的寫作背景、詩人所處的時代和生平以及名人對該詩的評價等預先輸入電腦裏,讓學生閱讀了解。然後再和學生壹起***同學習、想象詩中情景。由於有了背景介紹等鋪墊,學生就能跨越歷史的長河、放飛想象的翅膀,和壹千多年前的詩人融為壹體,想詩人所想,喜詩人所喜,與詩人的感情產生***鳴,擴寫當然水到渠成。

3.通過比較,拓展想象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比較,能使學生同中取異、異中求同,對所要學習的知識有新的認識。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容量大的優點對同類主題、同類情景、同壹詩人的詩文,通過比較加以學習。如教學擴寫《春望》這首詩時,為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筆者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示兒》、《過零丁洋〉等幾首同類主題詩文的詩文並列顯示於畫面。鼠標只要點擊某壹詩題,該詩即放大。輸入有關該詩的問題,電腦便會顯現相應答案。這樣,讓學生查找和搜索教師課前收集和處理好的儲存於資源庫中的圖文、影音資料,在教師引導下自己進行歸納、概括,通過大量信息的比較,就能更好的把握準詩人的情感。

三、開展實踐活動想象

有研究表明,廣泛的實踐活動能使青少年具有較多解決問題機會,而更多獨立與自由,

有益於創造人格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作畫、表演、吟誦,再現詩境,更能引發他們的想象,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1.作畫促進想象 在教學古詩擴寫中,教師可啟發學生進行想象,發揮創造精神,據詩作畫,變詩為畫。如教學擴寫《草堂即景〉,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借助音樂想象,把想象中畫面畫出來。鼓勵學生根據個人喜好,可畫簡筆畫,也可給畫繪上顏色,還可結合生活實踐用自己的經驗去豐富形象。

2.表演促進想象 對於有人物活動隱含對話情節的古詩,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自編自演,根據對所演角色的感受發揮想象。筆者在教學擴寫《回鄉偶書》時,要求學生上臺表演賀知章與鄉童的對話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其實這樣的古詩很多,《送元二使安西》、《南池〉等都可指導學生表演。這樣的活動寓教於樂,演中有創新,有助於形象擴寫。

3.吟誦促進想象 古詩詞句優美、韻律和諧、富有樂感,特別適合吟誦。教學中通過集體讀、個別讀、高聲讀、低聲吟、表演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讀中促進想象。如:兩個/黃鸝/鳴翠柳/,壹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讓學生讀出節奏,讀出重音,於反復吟誦中感受詩的意境,促進想象發展。

在引發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巧妙指導,把古詩擴寫下來。由於古詩其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在指導擴寫時有不同於壹般作文教學的個性特點。然而古詩擴寫教學同時又從屬於壹般習作教學,因而它又具有壹般習作教學的***性特點。

個性特點:

1.提供範例,仿中求提高。 “模仿就是學習”。剛開始教學擴寫時,教師要降低難度,為學生提供古詩擴寫的範例。上海S版教材的課外讀本中有好多“古詩今寫”文章,如《夜宿山寺》、《宿新市徐公店》、《送汪倫》等,筆者選其中幾篇打印出來和學生壹起分析歸納出古詩擴寫壹般模式為:明詩意—定重點—多想象—成文章。以範例為階梯,有助於學生仿中求提高,仿中求創造。

2.橫向聯系,同中求發展。 擴寫教學只是習作訓練中其中壹項,教學中教師要註重橫向間的聯系比較,把古詩擴寫和平時擴寫訓練、作文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融會貫通,舉壹反三,同中求變化。

3.分段教學,異中求發展。 各年段學生認知水平不同,擴寫訓練側重點也應不同。壹般說來,低中年級以練寫簡單的敘事類詩文為主,如《貞溪初夏》、《村居》、《南池》等。四、五年級以寫風景描寫類、情感抒發類、含義較深的敘事表達類詩文為主,到六年級則可讓學生寫寫哲理升華類的詩文。當然各段之間的教學側重點是交叉式的,而不是平行的。同中有異,異中存同,以讓學生得到發展。

***性特點: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蓄擴寫源泉,發展想象、拓寬擴寫內涵,轉變觀念、提高修改質量,鼓勵投稿、增進習作興趣。***性、個性形成合力,才能使擴寫真正落到實處,使學生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