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現代詩歌的寫作技巧有哪些?

1、語言和意境的運用

我們都知道,現代詩歌有三個明顯而具體的要素,它們是:語言,意境和韻律由此可見語言和意境對壹首現代詩歌有多麽關鍵的作用如果要鑒賞壹部現代詩歌的好壞,這兩個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語言來自於生活,我們都知道,但任何體裁文章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裏的語言“藝術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其實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學體裁的語言來源於生活,但也“必將高於生活” 作為壹種詩意化的文學體裁,在語言這方面,就更有著不可言說重要作用和魅力了壹部現代詩歌裏,如果語言優雅而別致,就必定有壹些嚼頭和看頭;而如果語言使用不當,就會敗壞整個作品的氛圍和格調至於意境,我個人認為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圍的壹些東西,可以是壹幅幅打開的畫面,由遠及近,或由近及遠,也可是壹種感觸或哲思,禪意也就是說意境的劃分大致兩類:有形和無形,能看得見的物體和畫面,就是有形的意境;還有壹種意境是無形的,因為並沒有那種畫面合物體,這種意境存在的只是壹種思想,或感悟

舒婷由巫山神女峰觸發的靈魂驚悸寫起。神女峰凝結著許多內涵不同的愛情故事,而這首詩主要取意於宋玉的《高唐賦》和《神女峰》。兩賦寫楚懷王夢中親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樹立了永遠忠貞於他的誌節。懷王死後,他的兒子襄王和宋玉遊巫山,神女雖壹度對宋玉萌生愛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卻終於理性戰勝情欲,毅然表示要永遠忠於懷王,不再與別人戀愛。沿著這壹邏輯,民間傳說又補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懷王,日久化為石柱,成了人們萬世景仰的偶像等容。於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貞節重於生命的文化標本。意境取材民間神話,詩歌壹開始就展現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遊客們向石像揮舞起各色手帕,對這壹偶像狂熱的崇敬,表現出在傳統道德的強大磁場中,人們思維習慣和感情趨項的頑固慣性,然而覺悟者還是有的,她收回揮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水——她分明覺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人們離去後,她繼續苦苦思索:那麽多女人總是通過苦守貞潔來追求壹種道德價值的實現,她們熱衷於把美麗的夢想安排在壹條可怕道路的盡頭。她們的悲慘充斥著社會生活和神話故事,以致悲劇“代代相傳”,被鑄造成道德楷模,被鋪設成文化傳統。多麽可悲。我們足夠領悟到了語言和意境給作品和讀者帶來的巨大魅力,同時 映襯手法與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

2、韻律和節奏的把握

凡是接觸過文學的人,我們都知道韻律的意思在古典詩詞裏,韻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韻律,或韻律不整,那麽古典詩詞就不能叫詩詞,最好的詩詞也會失去看頭 新文化運動後,在早期的現代詩歌裏,詩人們對韻律的把握非常周到而細致在早期現代詩歌作品裏,我們經常能讀到那些韻律和節奏把握都很巧妙的好作品,這些好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受,通常是閱讀輕快,優美,抑揚頓挫,也或幹練,大氣,醇厚,回味悠長這些韻律和節奏的佳作,同時也是最好的朗誦作品 那麽我們再回過來,帶著節奏與韻律的品味,來欣賞先哲現代詩人的佳作

"揮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這些細微的傳情動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壹個多情善感感情細膩的女性,只有女性才會有如此細膩傳神的表情和動作,這裏的三個動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實是壹種非常有序地推進,"舞、突然、捂住"這三個動作是連接性的,也是對照性的,它生動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變奏的過程.

先從詩歌本身的藝術性方面進行賞析:"揮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這些細微的傳情動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壹個多情善感感情細膩的女性,只有女性才會有如此細膩傳神的表情和動作,這裏的三個動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實是壹種非常有序地推進,"揮舞、突然、捂住"這三個動作是連接性的,也是對照性的,它生動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變奏的過程.

當世俗的禮贊散去後,傷感的詩人還站在船尾,思緒隨著“衣裙漫飛,如翻湧不息的雲”。而在她對面煙水迷漓處就是淚水鑄成的神女峰,這樣的畫面到了畫家手中壹定可以不朽。“江濤,高壹聲,低壹聲”似乎在應和著詩人。這幾個字本是平平無奇,但巧妙的排列卻點石成金。這種排列決不是為了什麽建築美,它帶來的獨特韻律似乎與翻湧的心潮融為壹體,這壹句也將這種階梯式的排列發揮到了極致,讀至此處當為作者浮壹大白。

3、隱喻法

簡單的說,隱喻是壹種比喻,用壹種事物暗喻另壹種事物然而,隱喻是壹種神奇的語言現象,很多時候能觸動讀者的心弦,帶動讀者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隱喻大體分三種:無形的隱喻、有形的隱喻、以及有形與無形結合的隱喻

我們知道,好的詩歌作品,必須具備壹些內涵和深度,而隱喻又不失為詩歌體裁中壹種能很好打開深度和內涵的壹種表達方式之壹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貞子”是巫峽中的常見植物,它們聚湊成迎船而來的“洪流”。它們生機蓬勃,自由活潑,體現著生命屬於自己,應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啟發人們拋棄那為“規範”而生活的舊的倫理枷鎖。最後兩句,指出“神女”們為了壹種道德虛榮,在寂寞痛苦中掙紮,甘做壹個毫無意義的展覽品,實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愛的人傾訴心聲,宣泄委屈,這才是幸福。詩人吟詠至此,已把貞節觀這副壓抑婦女幾千年的沈重的十字架徹底掀翻、打碎,收到鏟除夢魘、大快人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