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唐代詩人關於過春節的詩句

唐代詩人關於過春節的詩句

1.詩人贊美春節的詩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2.關於春節的古詩

關於春節的古詩,現代中國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寫得熱鬧生動,有新年的歡樂氣息,也有清新的涵義,因此在民間廣為傳頌,歷經數代而難被人遺忘。王安石這首詩中,出現三個和春節有關的具體意象:爆竹、屠蘇和桃符,這是中國人過年的習俗。爆竹,是發明了火藥的中國人的壹個創造,過年放爆竹的習俗,千百年來延續至今,是中國人除舊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鐘聲敲響時,中國大地上四面八方響起的鞭炮,也許是地球上最熱鬧的聲音。春節早晨起來,地上到處可見鞭炮的殘屑。記得很多年前,我曾為《文匯報》的春節畫刊題詩,其中有幅版畫,畫面無人,只有農家院門,門上貼著紅春聯,門前壹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詩句寫些什麽已經淡忘,但那畫面還清晰地記得,這畫面的涵義,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壹看就知道是過春節。這幅畫的情景,其實可以用古人的詩句來描繪:“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這是唐代詩人來鵠的詩句。元代大書畫家趙子昂也有壹首七絕寫春節放爆竹,寫得比王安石熱鬧得多:“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

關於爆竹,範成大的《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壹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範成大詩中的爆竹,是將竹竿在火中烤熱後擊地爆炸,發出“雷霆吼”,這是真正的爆竹。用紙和火藥制鞭炮,大概是後來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詩中寫到的“屠蘇”,壹說是指酒。屠蘇酒,據說是用壹種叫屠蘇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現在無人知曉屠蘇草為何物,有人認為這就是江南壹帶的茅草。也有另壹種說法,屠蘇,是壹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藥酒,能健身強骨,此酒便被稱為屠蘇酒。古時風俗,正月初壹全家老小要聚在壹起喝屠蘇酒,先幼後長,輪流敬酒,最老的長輩總是最後喝。蘇子由晚年詩中曾寫道:“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描寫的就是這種習俗。

“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是桃符。桃符,是畫著神像、寫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門神。正月初壹清晨,將桃符掛在門上迎新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壹種習俗。到後來,其實是用寫在紅紙上的春聯替代了古時的桃符。王安石這句詩,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豐富的解讀,說這是指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表現了詩人鼓吹改革的新進思想。這樣的解讀,聯系王安石的身世經歷,不算牽強,不過,我還是在這首詩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歡悅。

陸遊的七絕《除夜雪》,寫的也是除夕夜守歲迎春節:

北風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

燈前小草寫桃符。

詩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蘇和桃符。窗外大雪紛飛,詩人獨自在屋裏喝酒寫春聯,迎接新年來臨。這首詩,雖沒有《元日》的歡慶氣氛,卻是過年時壹個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動寫照。

趙麗宏

3.有關於春節詩(唐代的)

元旦試筆(選壹)-陳獻章天上風雲慶會時 廟謨爭遺草茅知鄰墻旋打娛賓酒 稚子齊歌樂歲詩老去又逢新歲月 春來更有好花枝晚風何處江樓笛 吹到東溟月上時丁卯元日-錢謙益壹樽歲酒拜庭除 稚子牽衣慰屏居奉母猶欣餐有肉 占年更喜夢維魚釣簾欲迎新巢燕 滌硯還疏舊著書旋了比鄰雞黍局 並無塵事到吾廬甲午元旦-孔尚任蕭疏白發不盈顛 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乾消夜酒 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 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壹部 五更歡笑拜新年《賣癡呆詞》-(唐)範成大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唐)來鵠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裏相思壹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明)葉颙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清)黃景仁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悄立市橋人不識,壹星如月看多時。鳳城新年辭-(清)查慎行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壹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壹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董必武***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林伯渠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壹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4.李白描寫春節的古詩

1、《落日憶山中》

作者:李白

雨後煙景綠,晴天散餘霞。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

願遊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落日憶山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乃李白觀看日落時,心有感觸而作,花開時的鮮美,花落時的淒慘,使李白感同身受,感概再風光的時刻亦有逝去之時。其中”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更是描寫春天千古名句。

註釋譯文:

雨後原野壹片翠綠,煙景渺茫, 晴空裏余霞像壹幅幅綺錦 。

東風跟隨春姑娘回來了,催開了我家的鮮花。

正是花落日暮的時候,真是讓人嗟嘆不止。

我想去遊名山大川,找仙人學道煉丹砂金丹。

2、

宮中行樂詞八首

作者:李白

水綠南薰殿,花紅北闕樓。

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素女鳴珠佩,天人弄彩球。

今朝風日好,宜入未央遊。

《宮中行樂詞》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史載原有十首,傳世僅八首。這組詩是李白的“遵命”之作,寫的是宮中行樂。詩人抓住羅綺、寶髻、翡翠、鴛鴦、玉樓、金殿、宮花、綠樹、宮鶯、檐燕等壹系列意象,寫盡了種種豪華綺艷,曼麗風神,隱含著詩人對行樂者的諷諫,反映了詩人憂世濟時的胸懷。全詩言淺而意深,意微而詞顯,顯示了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

白話譯文:

龍池之水映綠了南薰殿,北闕樓在壹片紅花中顯現。從太液池上傳來陣陣鶯鳴似的歌聲,笙簫之音繞著池上的蓬萊山打轉。壹陣仙女玉佩的碰擊的叮咚響聲傳來,原來是宮人們在玩著扣彩毯為遊戲。今日天氣真好,正是宮中行樂的好日子。

5.唐詩中描述新春的詩句

1. 新春江次(例句:浦幹潮未應)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2. 己亥歲感事(例句:正聞青犢起葭萌) 朝代:唐 作者:崔塗 3. 歲晚言事寄鄉中親友(例句:急景蒼茫晝若昏) 朝代:唐 作者:方幹 4. 拋球樂(例句:酒罷歌余興未闌) 朝代:唐 作者:馮延巳 5. 拋球樂(例句:梅落新春入後庭) 朝代:唐 作者:馮延巳 6. 渭上送李藏器移家東都(例句:求名雖有據) 朝代:唐 作者:耿湋 7. 贈友人(例句:吾友昔同道) 朝代:唐 作者:顧非熊 8. 江上逢司空曙(例句:***爾髫年故) 朝代:唐 作者:李端 9. 正月(例句:上樓迎春新春歸) 朝代:唐 作者:李賀 10. 春雨(例句:悵臥新春白袷衣)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隱 11. 及第後宴曲江(例句:及第新春選勝遊) 朝代:唐 作者:劉滄 12. 春日(例句:欲入盧家白玉堂)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隱 13. 鳳(例句:萬裏峰巒歸路迷) 朝代:唐 作者:李商隱 14. 歲日感懷(例句:曙氣變東風) 朝代:唐 作者:李約 15. 早春送湘潭李少府之任(例句:柳新春水湄) 朝代:唐 作者:劉得仁 16. 新春(例句:南陌春風早) 朝代:唐 作者:劉方平 17. 疊韻吳宮詞二首(例句:膚愉吳都姝) 朝代:唐 作者:陸龜蒙 18. 徐方平後聞赦因寄襲美(例句:新春旒扆禦翚軒) 朝代:唐 作者:陸龜蒙 19. 和訾家洲宴遊(例句:新春蕊綻訾家洲) 朝代:唐 作者:陸弘休 20. 新春聞赦(例句:道在猜讒息) 朝代:唐 作者:馬戴。

6.有關春節的詩詞

春節詩詞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說明]這首詩說,宋代人的春節壹定要喝屠蘇酒,因為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二要及時在門兩旁貼上新桃符,以驅鬼辟邪。可見過年的意義在於對新的壹年寄於美好的希望。

屠蘇酒

瞿佑

紫俯仙人授寶方, 新正先許少年嘗。

八神奉命調金鼎, 壹氣回春滿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 春風曉入九霞觴。

便將鳳歷從頭數, 日日持杯訪醉鄉。

[說明]元日講喝屠蘇酒。這首詩告訴我們,酒是仙人的藥方調制的,事前用紅色囊袋裝好,浸泡在井下。元日這天清晨傾於杯中,由年最少者先開口品嘗,然後按年齡遞增依次喝下去。

拜年

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說明]元日人人出外拜年,拜年者,並不求其與主人見面賀禮,只是姿態性地投張名帖,表示禮數已到罷了。這壹風俗始於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由於世俗把過年投送名帖作為奉承討好的手段,所以受到詩人的譏諷,這種過年送的名帖,大概就是我國最早的賀年片吧。

迎春歌

袁宏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鬥,前列長宮後太守。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壹路香風吹笑聲,千裏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壹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說明]這首詩生動而形象地記載了人們的迎春活動。從內容上看,人們主要是祭神,為的是盼望新的壹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但從氣氛上看實在是娛人,表演者盡興狂歡,觀者也耳目壹新,處處體現了生活的歡樂。

鳳城新年辭

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壹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說明]在古代,民間婦女壹年到頭忙累只有到了新年才有閑空玩耍。這首詩從側面寫出婦女過年的心情,為了年後能清閑壹個月,年前卻分外滿碌。她們巧制首飾試做新衣,爭相打扮,體現女子愛美天性。

《拜年》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迎春歌》袁宏道

東風吹暖婁江樹,三衢九陌凝煙霧。

白馬如龍破雪飛,犢車輾水穿香度。

繞吹拍拍走煙塵,炫服靚裝十萬人。

額羅鮮明扮彩勝,社歌繚繞簇芒神。

緋衣金帶衣如鬥,前列長宮後太守。

烏紗新縷漢宮花,青奴跪進屠蘇酒。

采蓮盤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雙雙。

梨園舊樂三千部,蘇州新譜十三腔。

假面胡頭跳如虎,窄衫繡褲槌大鼓。

金蟒纊身神鬼妝,白衣合掌觀音舞。

觀者如山錦相屬,雜沓誰分絲與肉。

壹路香風吹笑聲,千裏紅紗遮醉玉。

青蓮衫子藕荷裳,透額裳髻淡淡妝。

拾得青條誇姊妹,袖來瓜子擲兒郎。

急管繁弦又壹時,千門楊柳破青枝。

7.與春節有關的詩句及詩人

3、《除夜》(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裏相思壹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元日 玉樓春》(宋)毛滂

壹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8、《已酉新正》(明)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8.有關於春節詩(唐代的)

歌吹待天明,村醪強自傾。

厭寒思暖律。

歲月已如此,兩歲欲平分,寇戎猶未平,獸炭化春灰。

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春通綻處芬。

除夜

唐尚顏

九冬三十夜。

歲除夜

唐羅隱

官歷行將盡。

魚燈延臘火。

除夜

唐曹松

殘臘即又盡。

壹宵猶幾許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先合祝堯君,身添壹歲來,寒與暖分開,畏老惜殘更,便是平頭六十人。

明朝遙捧酒,老心多感又臨春。

坐到四更後,東風應漸聞。

兒童不諳事。

燎暗傾時鬥。

火銷燈盡天明後

9.關於春節的古詩大全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qquji26069

關於春節詩句大全 1、《拜年》 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2、《田家元旦》 孟浩然 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仕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說此年豐。 3、《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3623737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元日(玉樓春)》 毛滂 壹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5、《除夜》 曹松 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 壹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 燎暗傾時鬥,春通綻處芬。 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6、《歲除夜》 羅隱 官歷行將盡,村醪強自傾。 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 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 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 7、《除夜》 尚顏 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 坐到四更後,身添壹歲來。 魚燈延臘火,獸炭化春灰。 青帝今應老,迎新見幾回。 8、《除夜》 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 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9、《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孟浩然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10、《春節看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