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芟》篇開端九句:
載芟載柞,其耕澤澤。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亞侯旅,侯強侯以。有嗿其饁,思媚其婦。
這是說除去草木,將土耕得散松松地。上千對的人壹齊耘田,高田低田都有人耕作著。父、子、兄、弟,壹個個筋強力壯,勁頭兒挺足。送飯的鬧鬧嚷嚷地來了,都是些漂亮的娘兒們。這是大規模集體勞動的場面,以簡短的文字描繪出復雜的動態,正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特色。又如《良耜》篇寫收獲的場面道:
獲之挃挃,積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櫛,以開百室。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這壹節的大意是說:刷刷地收割,多多地堆積。堆得像墻壹般高,梳篦壹般密。上百的谷倉裝滿了。女人孩子都得到了休息。這裏也是以寥寥幾句展示巨幅圖景,給人深刻的印象。
敘事詩是《大雅》裏的突出部分之壹。《綿》、《生民》、《公劉》三篇是其中更突出的部分。《生民》歌詠周始祖後稷的靈跡和功德,在那些神話化的敘寫中反映周人對於這壹傳說人物的熱愛,因為相傳他是農業的發明者。
誕寊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誕寅之平林,會伐平林;誕寅之寒冰,鳥覆翼之。鳥乃去矣,後稷呱矣。實覃實訐,厥聲載路。
這壹章寫後稷被棄而不死的神異。最初得牛羊餵乳,最後得鳥類覆翼,當群鳥飛去的時候,後稷開始啼哭,聲滿道路。這些敘寫,簡潔而生動。三千年前的文學語言已經如此精煉,簡直使人不得不驚異了。本篇寫後稷試種瓜、豆、禾麻等莊稼:
藝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麥幪幪,瓜瓞唪唪。
寫後稷後來種谷的成績:
實方實苞,實種實襃,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實穎實栗。
這裏有豐富多變化的形容詞。此種對於莊稼的鄭重的描寫,反映古人對於掌握農業技術的喜悅。
《公劉》篇寫周人由邰到豳的壹次移民,從準備起程寫到定居營建。關於觀測地形、經營官室、分配田畝、君臣宴飲,以及水利、軍制,甚至鍛冶等事都有敘寫。
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掛著佩刀,上下山原。這就是勤勞的移民領袖公劉的形象。
於時處處,於是廬旅,於時言言,於時語語。
這就是開始得到安居的大眾,歡樂笑語的生活圖景。
《綿》是寫周人在古公□父率領下,由豳遷到岐下的又壹次移民。詩***九章,從遷岐、授田、築室直寫到對外族的鬥爭。第三章寫岐下土地的肥沃道:
周原朊朊,堇荼如飴。
連苦菜都長得像糖壹樣甜,見得水土之美,真是善於形容了。第五、六章寫開始建築的情形道:
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抹之□□。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鼓弗勝。
敲起大鼓本是為了鼓勵勞動,但是百堵之墻同時並起,盛土、倒土、持土、削土的聲音把鼓聲都壓下去了。讀了這壹段,那場地上眾多的勞動者和十分起勁的勞動的場面壹下子就像在讀者眼前出現。這真是有聲有色的文字。
2.詩經中贊美勞動的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這是壹首采桑的歌:在茂密的桑園裏,采桑女辛勤地采摘,桑葉采得滿筐滿簍,該回家了,於是背起筐簍,結伴同行,壹路笑語喧嘩,表現了桑園裏的和樂氣氛和勞動後的歡快心情。
《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run)。爾羊來思,其角濺濈(ji);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寫的則是壹首牧歌:藍天白雲下,山野裏撒滿了牛羊,有的吃草,有的走下山坡,有的在池塘飲水,有的調皮地撒歡兒,
《周南·芣苢(fu yi)》:“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莒,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禧(xi)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e)之。”芣苢,即車前草,這是壹首女子采摘車前草的樂歌。著名古典文學專家余冠英先生將之譯成白話,十分精妙,盡顯民歌風味: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采到手中來。車前子兒采呀采,壹顆壹顆揀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壹把壹把捋下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手提衣襟兜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來。
3.詩經中贊美勞動的詩《魏風·十畝之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
行與子還兮。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
行與子逝兮。”這是壹首采桑的歌:在茂密的桑園裏,采桑女辛勤地采摘,桑葉采得滿筐滿簍,該回家了,於是背起筐簍,結伴同行,壹路笑語喧嘩,表現了桑園裏的和樂氣氛和勞動後的歡快心情。
《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run)。
爾羊來思,其角濺濈(ji);爾牛來思,其耳濕濕。或降於阿,或飲於池,或寢或訛。”
寫的則是壹首牧歌:藍天白雲下,山野裏撒滿了牛羊,有的吃草,有的走下山坡,有的在池塘飲水,有的調皮地撒歡兒,《周南·芣苢(fu yi)》:“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莒,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禧(xi)之。采采芣苢,薄言襭(xie)之。”
芣苢,即車前草,這是壹首女子采摘車前草的樂歌。著名古典文學專家余冠英先生將之譯成白話,十分精妙,盡顯民歌風味: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采到手中來。車前子兒采呀采,壹顆壹顆揀起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壹把壹把捋下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手提衣襟兜起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來。
4.形容勞作的詩句1、《鋤禾》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江上漁者》
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6、《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7、《憫農》
唐·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8、《農家望晴》
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9、《貧女》
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10、《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5.詩經氓中感嘆自己婚後日夜勞作的詩句是什麽詩經氓中感嘆自己婚後日夜勞作的詩句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詩經·衛風·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
無知農家小夥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此借口談婚事。
送妳渡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要誤佳期,妳無媒人失禮儀。
希望妳不要生氣,我們以秋天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墻,面朝復關凝神望。復關遙遠不得見,心裏憂傷淚千行。
情郎忽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妳去蔔卦問吉祥,卦象吉祥心歡暢。
趕著妳的車子來,把我財禮往上裝。
桑樹葉子未落時,掛滿枝頭綠萋萋。唉呀那些斑鳩呀,別把桑葉急著吃。
唉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太癡。男人要是迷戀妳,要說放棄也容易。
女子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不好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又枯又黃任飄零。自從嫁到妳家來,三年挨餓受清貧。
淇水滔滔送我歸,車帷濺濕水淋淋。我做妻子沒差錯,是妳奸刁缺德行。
做人標準妳全無,三心二意耍花招。
婚後三年為妳婦,繁重家務不辭勞。早起晚睡不嫌苦,忙裏忙外非壹朝。
妳的目的壹達到,逐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都譏笑。
靜下心來想壹想,獨自黯然把淚拋。
白頭偕老當年誓,如今未老生怨愁。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
回想少時多歡聚,說笑之間情悠悠。當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絕就算了。
6.形容勞作的詩句1、《鋤禾》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簟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3、《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四時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江上漁者》 宋·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沒風波裏。 6、《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7、《憫農》 唐·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8、《農家望晴》 唐·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9、《貧女》 唐·秦韜玉 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 10、《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