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偷安的無比憤慨;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壹祖國的無比渴望。
詩歌開頭第壹句,表明自己即將離開人世,但他並不感到恐懼和痛苦。“元知”,即本來就知道,“萬事空”的意思是:當人死去後,世上的萬事萬物對他來說都變得毫不相幹,因而用不著牽掛了。這話看來平常,但在全詩中非常重要,他不但表現了詩人豁達的生死觀,同時為下面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也就是說,陸遊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唯獨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懷之心至死不渝。“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意思是:我只有壹種無法排遣的悲痛,就是沒能親眼看到支離破碎的祖國重新統壹。這壹句是向兒子們交代他畢生的心事,下壹句寫對兒子們的囑托和深切盼望。“王師”指宋朝的軍隊。“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進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領的失地。寥寥數字,既包含詩人熱切的盼望,堅定的信念,也寄托著把他呼號壹生“北定中原”的心願和末了的事業要下壹代來繼承,希望孩兒們努力奮鬥,實現遺誌,不要忘記妳們父親還在九泉之下等候著北定中原的勝利消息。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為杜甫“生平第壹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做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著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壹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壹改過去沈郁頓挫、含蓄蘊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臉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詩歌以“劍外忽傳收薊北”為發端,直接敘寫喜訊。薊北乃是安史叛軍的老巢,收復薊北,標誌安史叛軍的崩潰,破碎的山河重新統壹。這對於多年漂泊“劍南”急於結束流落返回故鄉的詩人來說,確是天大的喜訊,詩人通過寫他的淚如泉湧、灑滿衣襟的樣子反映他那種悲喜交集的心情。詩的第二聯,詩人的那種驚喜之情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帶著欣喜的熱淚,回看***經患難的老妻少子,他們昔日的愁雲早已驅散,正沈浸在歡樂之中,親人的喜悅是對詩人最大的安慰,他高興得簡直要發狂了,隨手胡亂地收拾詩書,再也無心伏案讀書。這對於壹位原是讀書破萬卷的人來說,是壹種極為反常的舉動,這種反常的描寫,恰當地把詩人大喜欲狂的心態逼真地表現出來。“喜欲狂”既是上面初聞驚喜的結果,又是下面由驚喜而引發展望的原因。因“喜欲狂”故而縱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鄉的還想,於是詩篇便有了第三聯,“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詩人把內心的狂喜之情,作了進壹步的渲染與升華。尾聯是想象中的具體還鄉路線,“巴峽”是出發之地,“巫峽”是必經之處,“襄陽”和“洛陽”是詩人的原籍和故鄉。這壹句準確地表現了詩人歸心似箭和為收復失地而喜悅的心情。
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陸遊、杜甫的資料,了解他們生活年代的情況,他們寫的其他愛國詩篇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遊臨終遺願導入課題,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說說課前收集的資料,了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在這個基礎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註釋並聯系上下文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然後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說說,從詩中體會到了什麽,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後壹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說壹說,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麽,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這壹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遊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麽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壹,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後,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遊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壹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詞語註釋
示兒:告訴自己的兒子。示,告知。
元知:本來就知道。“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
萬事空:意思是什麽都不存在。
但:只。同:統壹。
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無忘:不要忘記。“無”通“勿”,不要。
乃翁:妳的父親,指陸遊自己。翁,父親。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聞:剛剛聽到。聞,聽說。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這裏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詞語積累
壹、近義詞
初聞——忽聞 無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卻看——再看 即—就
二、反義詞
無忘——忘掉 不見——只見 悲——喜 無——有
三、多音、多義字
難句解析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兩句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死了什麽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壹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妳們的父親。
3、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這兩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4、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這兩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壹絲的憂傷?胡亂地把詩書壹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5、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這兩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6、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兩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壹過襄陽,便壹直奔向洛陽。詩人身在樟州,心已回到故鄉。“即從”“便下”“穿”“向”這些富於時間緊促性和行為跳躍性的詞語聯系起來,勢如飄風。
課後題解
思考·練習2
(1)但悲:只感到悲傷;九州同:全中國統壹。
死去元知萬事空:本來知道人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壹而感到悲傷。
(2)妻子:妻子和孩子;喜欲狂:高興得要發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再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壹絲的憂傷?
漫卷詩書喜欲狂:胡亂地把詩書壹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思考·練習3
不同。《示兒》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統壹祖國的思想感情;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表達了因祖國由戰亂到重新統壹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文章結構
《示兒》是七言絕句。《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講究對仗。
全文翻譯
《示兒》:人死去原知道萬事皆空,只悲痛沒親見南北壹統。南宋大軍哪天北伐將中原平定,祭祀莫忘把喜訊告訴妳父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忽然聽說唐朝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剛聽到這消息時我的眼淚濕透了衣裳。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壹絲憂傷?胡亂地把詩書壹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白日裏我要喝著酒放聲歌唱,春天美好的景物伴隨我回家。立即就要從巴峽穿過巫峽,穿過襄陽,回到洛陽。
學習要點
1.了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容。
文章導讀
這兩首古詩抒發了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示兒》是南宋大詩人陸遊臨終時作的詩,相當於遺囑。《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亂的叛軍頭子史朝義兵敗自殺,詩人聽到官軍相繼收復河南河北的勝利消息後,十分歡快,便寫下了這首愛國的詩篇。
中心思想
《示兒》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壹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壹而無比歡快的心情。
教學設計示例
15 古詩兩首
壹、素質教育目標
(壹)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進壹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壹)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壹)重點
1.弄懂陸遊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遊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適當調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壹)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於學生的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壹課時
(壹)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妳是怎麽理解的?
“示”是什麽意思?“示兒”是什麽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裏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於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遊寫的。陸遊壹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壹想,陸遊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麽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後的註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麽,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是本來就知道的意思。
“萬事空”什麽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同”統壹。“九州同”是指全國統壹。
②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麽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壹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裏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裏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裏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妳的,妳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妳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壹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在妳了解陸遊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麽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壹這壹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遊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壹說。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麽?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背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壹)板書課題
(二)教師簡介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壹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於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壹消息後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麽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三)檢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四)理解詩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後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壹說。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壹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制。
胡亂地把詩書壹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裏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裏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壹說。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壹過襄陽,便壹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找幾名同學說壹說。
(六)總結全詩
1.說壹說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麽?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壹,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麽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因多年戰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壹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七)背誦這首詩
(八)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系詩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壹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壹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壹,“喜欲狂”)表達的。
示兒
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註釋]
1. 示兒:給兒子們看。
2. 但:只。
3. 九州同:祖國統壹。
4. 中原:指淮河以北淪陷在金人手裏的地區。
5. 家祭:對祖先的祭祀。
6. 乃翁:妳的父親。
[簡析]
陸遊是南宋愛國詩人,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正義事業。雖然屢遭投降派排擠、打擊,但愛國熱情始終沒有消減。《示兒》詩是詩人臨終寫給兒子的遺囑,表達了詩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壹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是說人死後萬事萬物都可無牽無掛了。但接著第二句意思壹轉:“但悲不見九州同”,唯獨壹件事卻放不下,那就是淪喪的國土尚未收復,沒有親眼看見祖國的統壹。這種遺恨從生前留到死後。在生命彌留之際,心情更為沈痛。詩的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表明詩人雖然沈痛,但並未絕望。他堅信總有壹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失地。有了這壹句,詩的情調便由悲痛轉化為激昂。結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壹轉,無奈自己活著的時候已看不到祖國統壹的那壹天,只好把希望寄托於後代子孫。於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
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詩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search.html?p=%CA%BE%B6%F9&source=yisou_www_related&pid=yisou&coop=yis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