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陳輝
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
絳雪艷浮紅錦爛,玉壺光瑩水晶寒。?
高名已許傳新曲,芳味曾經薦大官。?
烏府日長霜暑靜,幾株斜覆石闌幹。
1、詩歌賞析:陳輝的《荔枝》詩,著力突出壹個“丹”字,布局謀篇十分講究。全詩從遠景寫筆,以近景作結;對荔枝,有整體潑墨寫意,又有局部精工細描;既寫絢麗熱烈的壹面,又寫靜謐閑適的壹面;既寫色,又寫味;既寫外表美,又寫內在美。所寫各點,在詩中揉合成壹個和諧整體,大大增強了荔熟圖的立體感和鮮明度。這是壹首寫得十分出色的詠物詩。詩人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從不同角度盛贊荔枝成熟時絢麗動人的景色。描繪荔枝芳名美味為歷代傳頌的情形。
2、作者簡介:詩作者陳輝,生卒年亦不詳,明代閩縣(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煒。永樂(明成祖朱棣年號)年間進士,先任貴州按察司僉事,後調任廣西按察司副使,參與管理任職省份司法政務。為官清正、廉潔,才識高遠。長於詩,善於鼓琴,著有《琴邊清唱》。但詩名不高,所作之詩,在歷代詩歌選本中,入選不多。
3、譯文:詩的第壹句,以寫實手法,簡潔點明荔枝生長地域、成熟時節,以及成熟時的顏色。南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丹,朱紅色。賈祖璋同誌以這壹詩句作為文章的題目,既鮮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寫實手法,描述荔枝果實之豐碩。萬顆累累,極言果實之多。族更團,將荔枝果實濃濃密密,團團簇簇的情狀具體描述出來,給人深刻難忘的印象。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濃重的筆墨,狀寫荔枝果實和荔枝林雄奇壯美的景觀,氣氛十分熱烈。絳雪,丹丸名,詩中用來比喻荔枝果實。爛,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絳雪丹丸似的長滿在荔枝樹上,浮動著壹片艷麗華貴的色彩,荔枝林像壹匹匹巨型的紅絳,閃耀著燦爛的光芒。第四句轉寫荔枝果肉的形狀與色澤。玉壺,用玉制作的壺,詩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壹樣白凈光潔。水晶,比喻果肉晶瑩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詩人運筆,與上句已大不壹樣。它筆法精巧細膩,作喻之物纖小玲瓏,壹個“寒”字,更與上句熱烈場景形成鮮明對照。上下兩句對荔枝的描繪,真可謂大小皆美,表裏均優,冷熱俱佳,達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在盡寫荔枝絢麗景色之後,五、六兩句變換角度,從漢唐史話中擷取兩個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壹個新的高度。許,贊許。新曲,詩中指《荔枝香》。相傳楊貴妃過生日,命樂隊作新曲獻上慶賀,適逢驛馬送來南國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薦,獻。大官,漢朝官名,也稱太官,主管皇帝飲食。此句甚於表明漢代以來,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譜。七、八兩句,詩人轉寫眼前景色。烏府,《漢書·朱博傳》記載:“是時禦史府吏舍百余區,井水皆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