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州道中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三年戎服行,五嶺文玉會。
躋攀上崖磴,厲揭涉瀟瀨。十步九崎嶇,山水何破碎。
坐信紙管仲小,自覺伯夷隘。乃今來中州,萬裏如壹概。
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旆旆。驊騮出清廟,過都真歷塊。
歷歷古戰場,俯仰生感慨。吾常涉重湖,東海際南海。
茲遊冠平生,天宇更宏大。心與太虛際,目空九圍內。
男兒不出居,婦人坐帷蓋。反身以自觀,須彌納壹芥。
以此處死生,超然萬形內。滿江紅作者:黃人傑 年代:宋 體裁:詞解語宮商,為誰奏、長生壹曲。
見說道、密堂深處,寶香芬馥。月裏飛仙雲際下,乘鸞來伴鳧仙宿。
約年年、生日醉冰篘,簪梅玉。花與貌,爭清淑。
雲***發,鬥新綠。盡壺觴為壽,苦無他說。
有子有孫真老大,無嗔無妒家和睦。更鸞花、剩著幾番封,平生足。
喜鵲作者:皮日休 年代:唐 體裁:五古棄膻在庭際,雙鵲來搖尾。欲啄怕人驚,喜語晴光裏。
何況佞幸人,微禽解如此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雲門山投龍詩作者:趙居貞 年代:唐 體裁:五古曉登雲門山,直上壹千尺。絕頂彌孤聳,盤途幾傾窄。
前對豎裂峰,下臨削成壁。陽巘靈芝秀,陰崖半天赤。
大壑靜不波,渺溟無際極。是時雪初霽,冱寒水更積。
披展送龍儀,寧安服狐白。沛恩惟聖主,祈福在方伯。
三元章醮升,五域□□覿。帟幕翠微亙,機茵丹洞辟。
祝起鳴天鼓,拜傳端素冊。霞間朱紱縈,嵐際黃裳襞。
玉策奉誠信,仙佩俟奔驛。香氣入岫門,瑞雲出巖石。
至誠必招感,大福旋來格。空中忽神言,帝壽萬千百。
2.關於祝福的詩句有哪些1、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
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4、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
5、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7、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8、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
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
10、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
11、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
1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
1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14、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
15、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
3.關於雨的詩句有哪些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4.描寫關於暮年的詩句有哪些1.《詠懷古跡》(五首其壹)(杜甫)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雲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2.《龜雖壽》(曹操)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3.《玉壺吟》(李白)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三杯拂劍舞秋月,
忽然高詠涕泗漣。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禦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朝天數換飛龍馬,
敕賜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醜女效之徒累身。君王雖愛蛾眉好,
無奈宮中妒殺人。
4.《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
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
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賀監知章目李白為謫仙人。
5.《夭老》(白居易)
早世身如風裏燭,暮年發似鏡中絲。
誰人斷得人間事,少夭堪傷老又
暮年的解釋:
拼音:mù nián
釋義:晚年;老年。
"暮年"只是壹個大概年齡,相當於"晚年"的意思,所謂晚年即是指不參與勞動的年齡,五十以後。
5.關於牽掛的詩句有哪些真惡心,抄襲我的學習成果,明明是我先回答的樓主應該強烈鄙視樓上的.
1.相思難表,夢魂無據,唯有歸來是.
2.玉簫聲斷人何處,春又去,忍把歸期負.此情此恨,此際擬托行雲,問東君.
3.相逢各自傷遲暮,猶把新詞誦奇句.鹽絮家風人所許.如今憔悴,但餘雙淚,壹似黃梅雨.
4.不如隨分樽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5.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6.倚遍闌幹,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樹,望斷歸來路.
7.為君欲去更憑欄,人意不如山意好.
8.斷香殘酒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9.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10.盈盈玉蕊如裁。更風清、細香暗來。空使行人腸欲斷,駐馬徘徊。
6.有關於懷念的詩句有哪些懷念的詩句
1、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歐陽修《臨江仙》
2、眷眷往昔時,憶此斷人腸。——陶淵明《雜詩·其三》
3、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杜甫《天育驃騎歌》
4、憶得舊時攜手處,如今水遠山長。羅巾浥淚別殘妝。舊歡新夢裏,閑處卻思量。——辛棄疾《臨江仙》
5、如今歸棹如掤箭,不似來時上水船。——辛棄疾《遊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6、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春江細雨不須歸。——張誌和《雜歌謠辭·漁父歌》
7、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裏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李煜《破陣子》
8、當時漢武帝,書報桃花春。——李賀《仙人》
9、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白居易《東城尋春》
10、獨坐思往昔,愁絕淚盈襟。——陳宓《題妙寂寺》
11、當時***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壹半。——晏殊《木蘭花》
12、當時每酣醉,不覺行路難。——王昌齡《大梁途中作》
13、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薩都剌《滿江紅》
14、似當時、將軍部曲,迤邐度沙漠。——姜夔《淒涼犯》
15、調寶瑟,撥金猊。那時同唱鷓鴣詞。——周紫芝《鷓鴣天》
16、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羅敷獨向東方去,謾學他家作使君。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
17、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聚。——柳永《晝夜樂》
18、此情可待萬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錦瑟》
19、當年稱意須為樂,不到天明未肯休。——令狐楚《雜曲歌辭·少年行四首》
20、春過也,***惜艷陽年。猶有桃花流水上,無辭竹葉醉樽前,惟待見青天。——劉禹錫《雜曲歌辭·憶江南》
21、當時珠淚知多少,直到於今竹尚斑。——高駢《二妃廟》
7.描寫漂泊的詩句有哪些1、《落葉》
唐代:孔紹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
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譯文:秋氣早來,樹葉飄落,令人心驚;雕零之情就如同這遠客的遭遇。樹葉翻飛仿佛不願落地;還在訴說著不忍離開這片森林。
2、《問舟子》
唐代:孟浩然
向夕問舟子,前程復幾多。
灣頭正堪泊,淮裏足風波。
譯文:黃昏時候,我詢問劃船人,前面還有多少路程?船夫說:“河灣處正好停船,淮河裏浪高風緊。”
3、《天香·煙絡橫林》
宋代:賀鑄
煙絡橫林,山沈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遊處。好伴雲來,還將夢去。
譯文:煙霧籠罩樹林斜陽落入遠山,黃昏的鐘鼓聲斷斷續續傳來。燭光映照窗戶蟋蟀如催機杼,每個人都怨恨這清秋的風露。睡不著覺的那些可憐的思婦,在風聲蟲聲中送來聲聲砧杵。這聲音驚動了漂泊天涯的倦客,才發現又已到了歲暮時節。
想當年我曾經以酒狂而自負,以為春神把三春的美景交付。想不到終年流浪奔波於北路,有時候也乘坐征船離開南浦,滿腔的幽思也無人可以傾訴。依賴明月知道過去遊冶去處,把她帶到我這又送到她那。
4、《估客行》
唐代:李白
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
譬如雲中鳥,壹去無蹤跡。
譯文:海客乘著海船湯帆乘風,到遠處經商。就像飛入雲中的鳥兒壹樣,壹去就沒有影跡了。
5、《金陵驛·其壹》
宋代: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雲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譯文:夕陽下那被野草覆蓋的行宮,自己的歸宿在哪裏啊?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原來沒有什麽不同,而人民已成了異族統治的臣民。滿地的蘆葦花和我壹樣老去,人民流離失所,國亡無歸。現在要離開這個熟悉的老地方了,從此以後南歸無望,等我死後讓魂魄歸來吧!
6、《再宿武關》
唐代:李涉
遠別秦城萬裏遊,亂山高下出商州。
關門不鎖寒溪水,壹夜潺湲送客愁。
譯文:遠遠地離開了京都長安,踏上了漫長的旅途。高低起伏的山巒壹直綿延到商州城外。武關的大門鎖不住寒冷的溪水,壹夜潺潺湲湲的溪水,把詩人無盡的離愁別緒載到遠方。
8.關於“使命”的詩句有哪些1、《孔雀東南飛》(漢 佚名)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雲爾。
孔雀東南飛,五裏壹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為友。
***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2、《雜歌謠辭·步虛詞》(唐 韋渠牟) 玉簡真人降,金書道箓通。煙霞方蔽日,雲雨已生風。
四極威儀異,三天使命同。那將人世戀,不去上清宮。
羽駕正翩翩,雲鴻最自然。霞冠將月曉,珠佩與星連。
鏤玉留新訣,雕金得舊編。不知飛鳥學,更有幾人仙。
上帝求仙使,真符取玉郎。三才閑布象,二景郁生光。
騎吏排龍虎,笙歌走鳳凰。天高人不見,暗入白雲鄉。
鸞鶴***徘徊,仙官使者催。香花三洞啟,風雨百神來。
鳳篆文初定,龍泥印已開。何須生羽翼,始得上瑤臺。
羽節忽排煙,蘇君已得仙。命風驅日月,縮地走山川。
幾處留丹竈,何時種玉田。壹朝騎白虎,直上紫微天。
靜發降靈香,思神意智長。虎存時促步,龍想更成章。
扣齒風雷響,挑燈日月光。仙雲在何處,仿佛滿空堂。
幾度遊三洞,何方召百神。風雲皆守壹,龍虎亦全真。
3、《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唐 玉溪生) 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縱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雖傷晚,酬恩豈在今。迎來新瑣闥,從到碧瑤岑。
水勢初知海,天文始識參。固慚非賈誼,惟恐後陳琳。
前席驚虛辱,華樽許細斟。尚憐秦痔苦,不遣楚醪沈。
既載從戎筆,仍披選勝襟。瀧通伏波柱,簾對有虞琴。
宅與嚴城接,門藏別岫深。閣涼松冉冉,堂靜桂森森。
社內容周續,鄉中保展禽。白衣居士訪,烏帽逸人尋。
佞佛將成傳,耽書或類淫。長懷五羖贖,終著九州箴。
良訊封鴛綺,余光借玳簪。張衡愁浩浩,沈約瘦愔愔。
蘆白疑粘鬢,楓丹欲照心。歸期無雁報,旅抱有猿侵。
短日安能駐,低雲只有陰。亂鴉沖曬網,寒女簇遙砧。
東道違寧久,西園望不禁。江生魂黯黯,泉客淚涔涔。
逸翰應藏法,高辭肯浪吟。數須傳庾翼,莫獨與盧諶。
假寐憑書簏,哀吟叩劍鐔。3、《感遇》(唐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4、《哀郢》(秦 屈原)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申之吾以行。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心蟬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淩陽侯之汜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之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登大墳而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當陵陽之焉至兮,渺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5、《金縷曲》(清 顧貞觀) 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只看杜陵窮瘦,曾不減,夜郎孱愁,薄命長辭知已別,問人生,到北淒涼否?千萬恨,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醜,***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薄柳。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願得,河清人壽!歸日急行成稿。
把空名,料理傳身後,言不盡,觀頓首。6、《天問》(秦 屈原)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於蒙泛。
自明及晦,所行幾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女歧無合,夫焉取九子?伯強何處?惠氣安在?何闔而晦?何開而明?角宿未旦,曜靈安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僉曰“何憂”,何不課而行之?鴟龜曳銜,鯀何聽焉?順欲成功,帝何刑焉?7、《般》(詩經)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命。8、《閟宮》(詩經) 閟宮有侐,實實枚枚。
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
彌月不遲,是生後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麥。
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
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後稷之孫,實維大王。
居岐之陽,實始翦商。至於文武,纘大王之緒。
致天之屆,於牧之野。無貳無虞,上帝臨女。
敦商之旅,克鹹厥功。王曰叔父,建爾元子,俾侯於魯。
大啟爾功,為周室輔。乃命魯公,俾侯於東。
錫之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