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壹年春三月,最憶不過 江南 的小橋流水,杏花人家,青石雨巷,有燕斜飛。北方的天氣裏依舊還蟄伏著料峭的寒意,而 江南 的陽光卻已溫暖到近乎熾烈了。
“花又開了花開成海,海又升起讓水淹沒”音箱裏的齊豫在唱著三毛留下的那首老歌,熟悉的旋律讓我壹陣恍惚,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躲在閣樓裏偷偷用錄音機放著四處尋摸來的磁帶的那段舊時光。
回憶總是會溫柔嘴角的,想必 婺源 的野又已染成了漫山的黃,雖無三毛所說的風沙和故事,卻也不缺那份溫暖而詩意的浪漫。那就再去壹次 婺源 吧,已記不得這是第幾次 婺源 遊了,彼年初遊至此時, 婺源 旅遊 商業化的腳步才剛剛開始,壹轉眼白駒過隙,時間如沙滑落於指縫竟不知流逝了年華幾多。
行走陌上,煙水茫茫,偶爾駐足低眉,聽某朵花演繹著生命的芬芳,遠方壹片矞矞皇皇,宛若陽光下盛放的海洋;黛瓦白墻,輕煙長巷,撐壹把油紙傘,遮住了低過屋檐的光陰和窗,聆聽微風吹過行囊,雨水在角落彈奏著樂章;古村祠堂,獨橋橫江,山麓炊煙裊裊,澗邊樹下有浣衣女捶打衣裳,我守候在鄉間路旁,期待不經意間相逢壹場;原來此時 婺源 ,仍是舊日模樣。
乘高鐵輾轉數個小時,於傍晚抵達 婺源 站,車站離縣城不遠,打車約十元即可抵達商業區。今日入住在華都大酒店,酒店位於縣城繁華地段,毗鄰 婺源 文化廣場和景觀橋,樓下即是餐飲壹條街。兩次打車的司機師傅都推薦說“自家人”餐廳味道不錯,當地人也常常於此覓食。
怎奈何飯點時等位太久,最後去了某點評榜上的“憶 江南 ”餐廳,味道尚可,有徽派飲食特色,糊豆腐、粉蒸肉、粉蒸魚、臭桂魚、 泰和 米粑是其招牌,縣城裏的餐廳價格十分公道,全然不因 旅遊 旺季而哄擡物價。正所謂“長橋燈火簇,飲醉待歸時。”酒足飯飽後可徒步至景觀橋欣賞燈火長橋。
乘著第壹縷晨曦奔赴月亮灣,清晨時分,晨霧如輕紗般籠於水面之上,白墻,黛瓦,金花,綠水在壹片煙水迷離的朦朧中亦幻亦真,船夫撐著竹筏泛舟湖上,間或拋撒的漁網被晨曦染成金色的霧,置身其中,好似立足於壹卷潑墨山水畫內,而更深更遠的地方,依稀籠罩在無邊絲雨細如愁的夢境之中。
觀賞和拍攝月亮灣的最佳角度在路對面的山坡上,有兩條小徑可達山頂,壹條狹窄險阻且無人收費,壹條較為平坦卻要收取十元門票。山上搭建了壹處觀景臺,可觀賞完整月牙形狀的湖面,當油菜花開成海,又逢日出日落之時,整個世界仿佛被塗抹成燦爛卻不濃烈的金。
研墨書何字?細雨洗清愁,水如鉤,月如鉤,半片煙迷碧波流。登高天地遠,青萍浮雲樓,山悠悠,風悠悠,萬裏青山壹孤舟。
乘坐竹筏的費用大概在10-20元/人。
午飯後奔赴篁嶺,那個隱藏在深山裏的古村落。
除了秋季,春天的油菜花季是篁嶺的另壹個最佳 旅遊 時節,若逢天氣正好,曬架上也會擺出些許農作物晾曬。
春風裏的 篁嶺村 落古街上,最美的還是那點點梨花與黛瓦白墻相映成趣。“風風雨雨梨花,窄索簾櫳,巧小窗紗。”恍惚間有壹種淺淺淡淡的情緒隨煙雨四下彌漫著,卻不似笙鶴翁的失意寥落,這就是 江南 春天裏隔著前塵的惆悵吧。
這時我突然想起了卞之琳的《斷章》,改動兩個字頗為應景:妳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妳。清風裝飾了妳的窗子,妳裝飾了別人的夢。
婺源 是古 徽州 治下壹府六縣之壹, 徽州 ,古稱歙州、 新安 ,地理位置即如今的 黃山 、 績溪 和 婺源 壹帶。 徽州 文化是 中國 三大地域文化之壹,其它兩者為 敦煌 文化和藏文化。
徽州 是壹本厚重的書,壹本記載了歲月變遷的書,壹壇香醇的酒,壹壇醞釀了千載時光的酒。在這本厚厚的史冊裏,我們可以看到東漢、西晉、隋唐、北宋四個時代末期北方中原四次世家宗族的南遷,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 徽州 也漸漸興盛成為地域文化中心。南宋以降,這裏更是鐘靈毓秀,人文薈萃的 江南 勝地。而到明清時期,徽商發跡於此並稱雄天下, 徽州 也漸漸糅合出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徽商、徽劇、徽菜、徽雕和 新安 理學、 新安 醫學、 新安 畫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藝術形式***同構成的徽學,和 敦煌 學、藏學並稱為 中國 三大地方顯學。
徽派建築便是興盛於此文化經濟背景之下,成為 中國 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壹。古 徽州 盛行敦本敬祖之風,祠堂和民居、牌坊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被譽為 徽州 古建三絕。其集山川靈氣與外,融古典文化於內,風格獨特,布局嚴謹,雕鏤精致,充滿了韻律之美。
入眼青紅,小玲瓏、飛檐度雲微濕。繡檻展春,金屋寬花,誰管采菱波狹。篁嶺的徽派建築,最不缺的就是飛檐雕龍和鏤空花窗的細節。遠觀其四角飛檐高高翹起,或展翅欲飛,或飄忽若夢,動靜之中卻有圓潤的雅致。幽夢壹簾花影深,當妳推開雕花的窗戶眺望遠方的山影,窗裏窗外都是風景。
壹抹霧靄漫漫,壹簾落英塵寰。裁壹疋黛青底色的雲緞,織卻三月 江南 。風吹散燭煙,水流盡思念,花落了流年。
壹襲素衫白扇,壹盞孤燈映卷。擷壹縷晨曦染透的浮嵐,繪就潑墨 江山 。風吹散曉寒,水流盡悲歡,花落了人間。
恰青石向晚,把欄桿拍遍,無人會,夢闌珊。
村落外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從索道上站出發,經由春、夏、秋、冬四個亭子和水口紅豆杉林,到達1號觀景臺,便可俯瞰那萬畝梯田花海。前方不遠處是臥雲懸索橋,只見長橋臥波橫空,其長約數百米,直達山谷兩端。橋下溪水潺潺,吊橋中間有兩塊透明的玻璃板,徒步其上,恰逢谷中清風吹拂而來,飄飄乎直欲羽化登仙。吊橋後面便是2號觀景臺,這邊除了梯田和花海可以拍照,附近還新開發了溜索等體驗項目,感興趣的可以去嘗試壹二。
剛好路邊的桃花正值盛開的季節,卻是讓我想起半闕點絳唇:煙水茫茫,千裏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 不記來時路。遠方 千山 暮雲山無數,近處花開成海無行路,安步當車,直入花徑深處,不思歸途。
花間還有半畝心形的塘,猶如壹顆寶石點綴在那片金色的海,晴天時倒映著碧空如洗的蔚藍,陰雨天也有煙霧繚繞,不論天氣好壞,自有千般風情。
從長焦的鏡頭裏看去,最美的角度就是梯田花海裏的這株盛開的 梨樹 ,雖是壹枝獨放,卻不顯半點突兀,這筆畫龍點睛使得花海宛如仙境。
上山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索道和景區觀光車,套票(景區門票+索道往返票)145元,乘坐索道可以從空中俯瞰黃綠交織的梯田花海。Tips:1、 婺源 縣城離月亮灣的距離只有不到二十分鐘的車程,可從老北站乘坐東線的班車,也可從縣城直接打車前往,主幹道狹窄,容易堵車,停車區域主要在道路旁。月亮灣至篁嶺約50分鐘車程,旺季在月亮灣打車很方便。2、旺季篁嶺索道排隊時間很長,需註意規劃上下山時間。
抵達江嶺時天色近晚,卻是拍攝落日晚霞的最佳時間,奈何天公不作美,只能作罷,晚上入住江嶺景區內的農家樂。
淩晨五點爬起來看了眼天氣預報,依舊是陰天,於是繼續悶頭睡到八點多才出門。將大半天的時間都消磨在江嶺的田間陌上,方不負這大好春光。
江嶺地處 婺源 縣最 東北 ,南臨曉起,東接溪頭,是 中國 四大油菜花海之壹,也是世界級攝影基地。
和篁嶺類似,江嶺的油菜花也是呈梯田狀鋪散在廣闊天地間,纏山繞嶺,層層疊疊,如梯入雲,高低錯落。登高望遠,遠山似眉如黛,花徑如胭如脂,金花綠葉間點綴著幾處灰瓦白墻的徽派村落民居,壹陣清風過,帶來山間飄動的霧靄流嵐,好壹幅天然的潑墨山水。
若說篁嶺的精髓在於同時遊覽古鎮和花海,那江嶺的風光自然是步入花海深處,從各個角度欣賞拍攝這無窮風光,而撐著傘挑開花枝的妳,或許也成為了別人鏡頭裏的壹道風景。
花海裏還藏著壹個個玩偶,這小清新的畫面感讓我想起了 清邁 拜縣 的田間。
喲,這不是熊大熊二他們麽。
午後抵達 慶源 ,這個商業氣息不是很濃重的原生態古村落。慶源 是 婺源 東線較偏遠的村落,距離 婺源 縣城六十多公裏,又名小 桃源 ,有壹千三百多年的 歷史 。壹條十余米寬的小溪穿村而過,把 慶源 古村分為東、西兩岸人家。
甫壹踏進村口,便可看到那金燦燦的海洋,古村花海相得益彰,缺其壹便構不成這幅水墨丹青。村口建有壹處“別有天古亭”,是古人送客話別的所在,現在卻是歇腳的好去處。舊時亭上的橫聯為“ 桃源 深處”,“小 桃源 ”之名便是來源於此了。
慶源 雖沒有江嶺篁嶺那萬畝花海連天起的氣勢,卻自有壹番小家碧玉的模樣,村外花開成海,村內小橋流水,最是 江南 溫婉的風情。
除了村外的油菜花,村內也是百花爭艷,房前屋後,街道和溪水兩旁,桃花、梨花、杏花依次綻放,清風漫舞,蝶繞 花溪 ,如雪的白嫩間雜著胭脂的紅,又被陽光映射出嫵媚的光影。不妨留上半日空暇,在此放慢腳步,去欣賞沿途古樸的民居和春色,每壹株 花都 是壹個蓬勃的生命,從花開到花落,猶如我們在塵世綻放的精彩人生。
穿過溪邊的花幕,是誰的笑顏,妳回眸的那壹剎那,整個小村莊便從古樸的黑 白水 墨變成了工筆淡彩的 江南 。
壹座青山懷中抱,壹沱溪水繞村落,壹條青青石板街,幾排質樸古民居。壹路徜徉在微醺的春光裏,聆聽花瓣依次開放,風,輕輕盈盈,拂面微濕;雲,飄飄搖搖,流轉不停;花,曼曼妙妙,隨風而舞。連時間也不由得放緩了腳步,欣賞著這闕流淌在青山綠水間的田園詩歌。
樸實善良的村民們悠然自得地生活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用在這裏剛剛好。
村子不大,依然保留著原始質樸的鄉村氣息,靜謐而淡泊。村內只有寥寥幾家農家樂和飯館,遊客稀少,而且大多是來此地進行寫生攝影等創作的人。
既然是桃李春風壹杯酒,花間自然還藏著幾家小酒鋪嘍,自釀的米酒和獼猴桃酒味道很不錯。
自煙波千裏,攜壹顆散淡的心,拂去歲月在心頭的落花浮塵。此時若再有點朦朧的煙雨就更應景了,花、水、詩、雲,有風徐來,壹葉飄然煙雨中。
傍晚時分抵達查平坦,這個被攝影愛好者譽為“天上人家”的小村莊更是遊客罕至,打開各大平臺的 婺源 景區排名可能要翻上三四頁才能找到它,而沒有當地人的引導,妳很難看到這裏驚心動魄的美景,我至少看見評論區裏有好幾個說沒看到什麽風景的遊客。
家住蒼煙落照間。絲毫塵事不相關。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又是壹處超然世外的桃花源。
Tips:1、查平坦的農家樂很少,旺季需要提前訂位。2、查平坦地處深山之中,道路崎嶇,需自駕或包車前往,進村需要收取20元/人的衛生費。3、查平坦的風景都在村外,最好向當地人詢問最佳觀景地。
淩晨五點多從村中出發,在農家樂老板的帶領下跋涉二十多分鐘的山路方抵達觀景臺。放眼望去,寥寥幾個長槍短炮的攝影者,除此別無遊客,支好腳架,架好鏡頭,靜待日出時刻……的雲海。沒錯,這裏最壯觀的風景,就是那蒼茫萬裏的雲海。
自打兒時便向往著“明月出 天山 ,蒼茫雲海間”和“渺萬裏層雲, 千山 暮雪,只影向誰去”所描述的無邊勝景。也曾爬過諸多名山,奈何運氣不好,所見雲海大多稀稀落落,未曾遇到過此時此地壯觀如此的瀑布雲。
茫茫雲海浩無邊,天與誰相連。流雲在視線中極天際地,鋪成壹片汪洋直到天地盡頭直到海角天邊,隨著山間的風兒時而翻湧著巨浪時而流轉著清波,在大自然的造化神工前,言語卻是如此的蒼白無力。
世事如棋,蒼茫之巔。浮生若夢,江湖悠遠。臨風對月,山河入卷。清平古調,幾段。近山擬誌,臨水思長。長風萬裏,故國遙望。登高遠眺,道阻隔江。風花雪月,幾章。
查平坦的雲海最壯觀的時候即是太陽初升自背後的山峰,將萬丈金芒打到遠方波瀾壯闊的雲海和眼前的油菜花海上,給蒼茫肅穆的天地塗上了靈動的色彩。
閑逛小山村,忽然發現村後的山坡上是極佳的觀景角度,遠山,花海,古村落,在視線中融合成壹幅丹青繪就的水墨 江山 。
花染格窗飄落半肩縈繞殘香,露沾衣裳晨曦壹抹斜風微涼。九曲回廊春色無邊 江山 ***賞,清風入帳雲斂那刻凝眸回望。花鳥正春風,莫訴衷腸,流年月色老,只看韶光。
前村山路險,攀登起來頗為費力,但當妳站在山頂四下望去,卻有著另外壹種風情,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裏有放肆著盛開侵入小徑的金色和山間花海深處小房子,還有樸實古雅的村居,好想長留於此做個隱翁,無論春夏,無論秋冬,不問世事,安然此生。
這裏是我們入住的農家樂,也是村子上為數不多的幾家客棧之壹。
午後至甲路鄉的甲路傘廠參觀。
三月楊柳風,四月杏花雨,每逢 江南 那沾衣欲濕的陰雨天,腦海裏便會浮現出壹個場景:粉墻,瓦黛,煙雨如織,落花沾水。壹把油紙傘,壹身旗袍或民國學生裝,踏著黝黑的青石板,行走在安靜的古鎮上,聆聽微風串街走巷,歲月荏苒,覆蓋了過往,壹葉扁舟載走時光,猶記得當年小橋流水初相遇時的模樣。
這種念頭大概是來自戴望舒的那首《雨巷》吧:撐著油紙傘,獨自仿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壹個丁香壹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壹樣的顏色,丁香壹樣的芬芳,丁香壹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仿徨;她仿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壹樣,像我壹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淒清,又惆悵。
制傘工人們耐心細致地打磨傘骨,安裝傘面,修邊,暴曬,上色,繪圖,上油,風幹,最終綻放成手中的壹道風景。最愛那柄青花瓷, 江南 煙雨,油紙傘,青花瓷,周董的歌聲仿佛在耳畔繚繞著: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炊煙裊裊升起 隔江千萬裏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妳伏筆
婺源 行的最後壹站是思口漳村,這裏有著 江南 最長的板凳橋。
目送夕陽漸漸漫過古村落的黛瓦白墻,余暉裏忽然劃來了壹艘小漁船,老漁夫提著酒壺,花白的胡須和皺紋裏潛藏著歲月滄桑的味道。
人生在世幾十年,不過春夏與秋冬。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壹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對關於 徽州 和 婺源 的遊記裏常用的那句“壹生癡絕處,無夢到 徽州 。”壹向很不感冒,畢竟完全歪解了顯祖先生的原意。關於 徽州 ,我更喜歡南宋趙師秀的那首“山繞清溪水繞城,白雲碧嶂畫難成。處處樓臺藏野色,家家燈火讀書聲。”
(如有不妥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