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絕弦》明代:馮夢龍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白話文釋義: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壹望無際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什麽,鐘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鐘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鐘子期的思念。
2,《伯牙》宋代王安石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
故人舍我閉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白話文釋義:千年流傳的朱弦沒有這種悲哀,想彈孤絕之曲連鬼神都凝住了。故人離我而去,埋葬在黃土之間,我們的情誼,在高山流水間永流傳。
3,《寄張元夫》唐代薛濤
前溪獨立後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白話文釋義:每天在前溪獨自站立在後溪行走,連白鷺都熟悉了她的朱衣而不驚慌逃避。為什麽人間這麽哀愁寂寞?是因為知音難覓,伯牙琴弦早已斷絕。
4,《頌古三十六首》宋代釋惟壹
不落宮商太古音,無勞弦上發清聲。
高山流水有余意,除卻子期誰解聽。
白話文釋義:不彈有宮商的太古音樂,不用琴弦上發出聲音,高山流水有不盡之意,除了鐘子期誰又聽懂了呢。
5,《黃海雜興》清代余鴻
雪依片石留鴻爪,臺峙層巒理素琴。
鐘子難逢誰識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白話文釋義:雪花落在石頭上留下鳥的爪印,在重疊的山嶺中聳立的臺上調出琴本來的音色。鐘子期難以遇到誰又認識我呢?彈著高山流水向往著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