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古人樂好酒中美揮劍起舞似震敵酒劍相合英雄氣罷杯叫爽如風雷

古人樂好酒中美揮劍起舞似震敵酒劍相合英雄氣罷杯叫爽如風雷

月 下 獨 酌  李白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李白的五言古詩創作的題材非常廣泛,風格也是多姿多彩的,前面我們介紹了兩首他學習樂府民歌寫的《長相思》和《長幹行》,而這首《月下獨酌》則完全是李白飄逸風神和浪漫詩風以及個人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全詩壹***十四句,前八句平聲韻,後六句仄聲韻。就五言古詩這壹體裁來說,《月下獨酌》的篇幅並不算長,但其中卻飽含了壹顆孤獨、寂寞心靈的追求與向往。這首詩通篇的出場人物只有李白自己壹個人,卻通過獨白的方式,在心靈的深處掀起了壹層又壹層的感情波瀾,既跌宕起伏又率性天然,歷來被認為是李白詩歌的激情代表之作。  酒與月,是李白壹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裏,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如"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壹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把酒問月》);如"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壹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而把這種酒月情結發揮到極致的,就是這首《月下獨酌》了。  在詩的壹開始,我們的詩人是處在花間月下、壹個非常宜人的環境之中,"花間壹壺酒",花叢之中,壹壺美酒,開懷暢飲,壹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這花叢,這美酒,卻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暢,原因何在?是因為"獨酌無相親"!李白有壹句名言,可以作為此詩的註腳,"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山中與幽人對酌》)。有了誌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間同赴醉鄉,盡情分享飲酒的無窮樂趣。可是眼下卻無人作伴,要獨自壹人喝了。但他靈機壹動,又為自己創造出壹個全新的境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從落落寡合的"無相親"到談笑風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壹舉手、壹投足間完成的,妳看他,壹舉杯,明月成伴,壹低頭,身影相陪。何其瀟灑,何其自在,活脫脫壹付天下難尋的"謫仙"面目,豈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來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他曾經回憶自己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遊子的鄉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秋月裏,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為知己:"月下沈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所以在讀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時,我們壹點也不會驚訝與不解,反而認定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個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的純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間煙火的"詩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這樣匪夷所思的舉動,也只有他才寫得出如此飄逸風神的詩行。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李白雖然請出了月亮與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卻遠在天邊,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不能和李白同酌***飲;影子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內心仍然是孤獨寂寞的,也許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的差距,他們的追求與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比如李白為了建功立業的理想不能實現,不肯做壹個禦用文人,為唐明皇、楊貴妃的醉生夢死、歌舞升平塗脂抹粉,所以放著京城好好的榮華富貴不享,錦衣美食不要,待詔翰林不幹,非要浪跡江湖,還要說自己什麽"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這不是自討苦吃、自討沒趣嗎?也許正是這種被世人看來的不識實務,才使他最終落得個"長流夜郎"的下場。與李白有壹面之交的大詩人杜甫曾經多次寫詩表達他對李白的欽佩與擔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二首》)。不過,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獨憔悴"的地步也是絕不會後悔、絕不向世俗低頭的,他有壹首《獨坐敬亭山》詩這樣寫到:"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鳥,還是無生命的雲,只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