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主要內容是抒寫強烈的愛國思想和戰鬥精神。具體體現在:
1、抒發統壹中原的雄心壯誌。?
辛棄疾早年生活在北方,參加過抗金鬥爭,南歸後日夜不忘恢復中原,因此,他用詞反復的書寫殺敵報國、收復中原的戰鬥激情。
2、抒發壯誌難酬、報國無門的憤慨。?
辛棄疾有勇有謀,以抗金救國為己任,但是,南宋朝廷卻沒有重用他,反而還猜忌他,疏遠他,投置閑散任地方小官長達二十余年,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憤不平。在許多登臨懷古的詞作中,這種情感強烈地表現了出來。
3、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整個南宋,上層官僚集團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主和派和主戰派的鬥爭。而主和派幾乎占的都是上風。詞人對此是十分憤慨。在他的愛國詞中大量對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進行抨擊。
擴展資料
辛棄疾1140年生於金國,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壹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誌向。因而他有壹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紹興三十壹年(1161年),二十壹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壹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壹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淳熙七年(1180年),四十壹歲的辛棄疾再次任知隆興(今江西南昌)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
紹熙五年(1194年)夏,辛棄疾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辛棄疾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閑雲野鶴的村居生活。
百度百科-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