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壹詞編壹句植物傳播的兒歌:小種子,大夢想, 乘風漂浮找新家。 河兩岸,花草香, 輕輕落地生根長。
兒歌是以低幼兒童為主要接受對象的具有民歌風味的簡短詩歌。它是兒童文學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壹。兒歌是民歌的壹種,全國各地都有。內容多反映兒童的生活情趣,傳播生活、生產知識等。
表現手法
兒歌的吟唱中,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可以給兒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兒唱兒歌,則是情感的外泄過程,並能從中體驗模仿成人的勞作和生活,驗證自己的經驗和記憶演變。兒歌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起興、摹狀、反復、設問等等。
(壹)比喻
這是兒歌常用的修辭手法。運用這種手法不僅可使兒歌寫得更生動、形象,而且可以幫助兒童了解距離他們生活較遠、不易理解的事物。喻體都是兒童熟悉的事物。如許浪的《月兒》:“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由於把彎月比作搖動的小船,把圓月比作轉動的銀盤,所以在親切而動態的描寫過程中,使月亮盈虧變化的自然現象變得趣味盎然,鮮明生動。
(二)擬人
擬人手法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審美情趣,因此在兒歌創作中被廣泛運用。例如,李文雁的兒歌《小雨點》:“小雨點,愛幹凈,/馬路洗得亮晶晶。”把小雨點比擬成壹個愛幹凈的孩子,這在兒童看來是十分有趣的事。
(三)誇張
兒歌中的誇張和想象密切關聯,而且還常常帶點幻想的色彩。如《種葵花》:“大海連青天,山高接藍天。我來種葵花,種滿高山巔。葵花葉,綠油油,葵花瓣,黃燦燦,葵花桿子如竹桿,離天只有三尺三。要砍葵花盤,需乘大火箭,掉下壹顆子,漁人當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