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風格有樸素自然、含蓄雋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動等幾種。
1、樸素自然。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易近人。如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全篇4句20字,毫無難解之處。這種語言風格力求平淡,不追求詞藻的華麗,顯現出質樸無華的特點,但於平淡中蘊含著深意。
2、含蓄雋永。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於雋永,在於字短情長。如李商隱的《雨夜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壹方的親人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統顯於言外,隱於空白。這種語言風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象,思而得之。
3、清新雅致。這種風格往往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其藝術境界多如大雨過後的清清柳色、荷葉上顫動著的晶瑩水珠。如楊萬裏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用語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給人壹種清新美的愉悅。
4、形象生動。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聲有色地展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名家語言風格分類
豪放:蘇軾、辛棄疾、王安石、陳亮。
婉約: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觀、晏殊、周邦彥、李煜。張先。
雋永:李煜、劉禹錫。
自然:謝朓、謝靈運。
清新飄逸:李白、張若虛。
沈郁頓挫:杜甫。
清淺通俗:白居易。
雄渾悲壯:屈原。
淡遠閑靜:陶淵明。
豪放磅礴:曹操。
深奧險怪:韓愈。
恬淡優美:王維。
雄壯豪邁:王昌齡。
曠達俊爽:杜牧。
秾麗朦朧:李商隱。
幽峭冷艷:李賀。
冷峻:魯迅。
樸實:孫犁、馮驥才。
通俗:趙樹理、路遙、陳忠實。
高雅:朱自清、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