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出題格式是這樣的:某句寫的好不好,好在哪裏,去掉行不行之類的。這是歷年出題的唯壹套路,其他出題方法和這個是等價的,因為他讓妳回答的內容是壹定的。這裏舉例,上詩中後兩句表達好在哪裏?,通過對本題的解答說明答題的三步走戰略 答古詩題,在卷面上寫出來的東西第壹步是翻譯。第二部是敘述好在哪,第三步是總述 第三步綜述:這樣描寫情景相生,需的情實的景虛實相生。更富有感染力。答題完畢 第壹部翻譯:詩人前壹句通過廖亂和邊愁兩個字描寫主觀感受,後壹句秋月長城是對邊塞景物的捕捉與描寫 第二部好在哪:詩人通過對秋月長城蕭索空闊景物的描寫使無形的作者的邊愁有形化,躍然紙上更富有感染力。詩有形的邊塞景物沾染了作者濃烈的愁思。 總結起來,答題點得分點給分點有三個,這三部打全了,老師不敢扣分。第壹個得分點就是找到詩人寫景的句子或詞,進行簡單的翻譯,說明寫的是什麽景,表達的是什麽情。例子中抓住的是秋月長城,是邊塞的景,情是廖亂的情是邊愁。緊扣邊塞的景,邊愁第壹部的分就得到有形的景(答題時具體寫出是什麽景,如秋月長城)與無形的愁相結合,使作者無形的愁思有形化更形象更感人,使有形的景物沾染了詩人的主觀愁思 語文的作用就是讓我們學會壹個字 扯 如果多加壹個字 那就是 蛋 第三步更重要、告訴批卷的:總結起來,詩人的表達技巧是情景相生虛實相生,寫作方式是觸景生情 我們現在進行唐詩的掃尾工作。再敘述敘述出題人的出題方式,和在三步走基礎上的不同答題技巧 關於第壹個題眼,就是找到寫景的最傳神的那個字唄。比方用爛了的例子春風又綠江南岸“然後翻譯這句所在的句子,然後走我的第二部和第三步” 這是從寫景上出題。下壹個主觀感受,是從抒情上出題,先說明作者表達的是什麽感情。再接第二部第三步 有時候更簡單,三步走裏只問妳壹步。比方兩個詩歌的對比杜牧的包羞忍恥是男兒和王安石的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的主題思鄉對比 那就只答第壹部和第三步唄,先說說全詩寫了什麽,再說寫的東西表達了什麽這正是三步走戰略的第壹部與第三步 表達技巧:對比,聯想,擬人,回文,頂真比喻想象誇張,襯托 我心飄搖懸似旆君意的的高如鴻。好在哪?第壹部:詩人描寫了飄搖的旆和意誌高昂的鴻雁,寫描(翻譯)寫了作者內心的飄搖與友人赴官的意滿 第三步表達了詩人不得誌的惆悵與對友人赴官的真摯祝賀與向往。
上邊兩個大家都會了吧。第二部:詩人通過將心情與飄搖的旆和高鴻作比喻,自己的失意與友人的得意做對比,虛實相生 我們來看這道題,第二部得分點是比和對比,有了它不丟分喻 我們再練個想象的“風徹紅旗凍不翻”好在哪? 下面我不說想象比喻什麽的了,妳們自己來說。我出題了“紅杏枝頭春意鬧”鬧字好在哪?將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好在哪?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好在哪?當時更有軍中死,自始君王不動心好在哪?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好在哪?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好在哪?垂死病重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好在哪? 第壹部和第三步是不變的,找準第二部妳要回答的內容套進去。最基本的那兩句最先學的有形化什麽的別忘 可是唐詩總用到這樣的表達技巧。唐詩是以景生情的,表達方法有比喻、聯想、想象、誇張、對比、頂真、等做復習題時遇上了我這沒有的自己往上加。 快點記筆記這句話:以樂景襯哀情而哀者更見其哀 這就是烘托,這就是反襯。閱讀題碰到烘托反襯字樣的,或者明顯看出來是烘托反襯作用的都答這壹句 上邊有壹道“將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題,答對比是對的,答答上反襯也是對的。以樂景襯哀情而哀者更哀,同學們感受到封建統治階級的荒*和半死生的將士的悲哀了麽?
壹.高考詩歌鑒賞中常見的思想感情: ● 憂國憂時 1. 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2. 反映別離和戰亂的痛苦 3. 同情人民地疾苦 4. 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 建功報國 1. 建功立業的渴望 2. 保家衛國的決心 3. 報國無門的悲傷 4. 山河淪喪的痛苦 5. 年華消逝,壯誌難酬的悲嘆 6. 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 7. 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 ● 思鄉懷人 1. 羈旅思鄉之情 2. 對親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 邊塞思鄉之情 4. 閨中懷人之情 ● 長亭送別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長的勉勵 3. 坦陳(吐露)心誌的告白 ● 生活雜感 1. 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 2. 昔盛今衰的感慨 3. 借古諷今的情懷 4. 青春易逝的感傷 5. 仕途失意的苦悶 6. 告慰平生的喜悅
二.六種答題模式: (壹) 分析意境型: 1. 提問方式:此詩有什麽樣的意境?表現了怎樣的畫面?詩人通過什麽景物表達自己的感情? 2. 答題步驟: ① 描寫初始中展現的途徑和畫面(翻譯——忠於原文)。 ② 用4個字概括景物營造氛圍特點(以下4組) 孤寂冷清;蕭瑟淒涼;雄渾壯闊;恬靜優美+明凈炫麗。 ③ 回答表現詩人什麽感情(先答原因,後答感情)。 3.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壹)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註:此時寫於詩人經過“壹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後,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問: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 ① 此詩描繪了壹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的銜泥築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灘上靜睡不動。 ② 這是壹幅明凈炫麗的圖景。 ③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後愉悅閑適的心境。 (二) 分析技巧型: 1. 提問方式:怎樣的表現手法?怎樣的藝術手法?怎樣的技巧(手法)?怎樣抒發感情的? 2. 答題步驟: ① 明確告訴其手法。 ② 結合詩句證明為什麽。 ③ 運用這種手法有效地表達出因---而產生的---情感。 3.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駱褐曉寒輕,星鬥闌幹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時主要用了什麽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 ① 主要用了反襯手法。 ② 天位方亮,星鬥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 ③ 兩處反襯都突出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三) 分析語言型: 1. 提問方式:此詩有什麽語言風格,語言特色,藝術? 2. 答題步驟: ① 從以下六個詞中選壹個或幾個。 雄渾豪放;委婉含蓄;華美絢麗;樸實簡練;運用口語;疊詞互用。 ② 結合相關語句說明。 ③ 運用這種語言表現作者因---而產生的---感情。 3. 答題示例: 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 ① 此詩特點是清新自然,運用口語。 ② “黃鶯兒”是兒話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兒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 ③ 這樣非常自然的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四) 煉字型: 1. 提問方式:最生動傳神的字是什麽?給出壹字,是否同意。
2. 答題步驟: ① 解釋此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 翻譯此句(忠於原文,語言優美)。 ③ 回答表現詩人什麽感情(先答原因,後答感情)。 3. 答題示例: 南浦別 白居易 南浦淒淒別, 西風裊裊秋。 壹看腸壹斷, 好去莫回頭。 問:前人認為“看”字看似平常,實際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妳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麽? 答: ① 同意。“看”在詩中是指回望。 ② 離人孤獨地走了,還頻頻回望。每壹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腸寸斷。此字然我們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淚眼朦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③ 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離別的酸楚。 (五) 詩眼型: 1. 提問方式:關鍵;不能刪掉的詞。 2. 答題步驟: ① 解釋詞義。 ② 點名中心。 ③ 是全詩的關鍵。(位於第壹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不在第壹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3. 答題示例: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問:“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麽?妳是否同壹“關鍵”之說,為什麽? 答: 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 ② 這種相思之情是從聽到“折柳”引起的。承上啟下。 ③ 是全詩的關鍵
萬能答題公式 (壹)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壹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註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註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壹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壹個行嗎?為什麽?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壹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麽?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壹致。 (2)該詞與上文是壹壹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麽時間、什麽地點)什麽人做什麽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麽,它的特點是什麽。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麽,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麽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辟、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壹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註意以下幾點:壹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易混術語區分
(壹)“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誌、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壹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壹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
;“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壹、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程序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也叫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四、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交替順序、早晚(先後)順序 2、空間順序:註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後分、由主到次、由表及裏、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五、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等 說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舉例子:具體說明_____ 的特點,從而使說明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作比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較, 突出強調了____ 的_____特點. 列數字: 用具體的數據 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準確更有說服力。 六、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七、人物描寫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 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征、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誌、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麽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啟下(過渡)。
應該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