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陸機詩歌的藝術特色

陸機詩歌的藝術特色

陸機的文學成就在當時就影響頗遠,以“才多”著稱。葛洪《抱撲子》中認為其文猶“玄圃之積玉”、“五河之吐流”,乃壹代之絕!鐘嶸《詩品》評價他“才高辭贍,舉體華美”、“咀嚼英華,厭飫膏澤,文章之淵泉也”。下文重在從思想內容、表現手法、語言風格三方面,詳細分析其在詩歌創作上做出的貢獻。

壹、思想內容

在思想內容方面是他對“詩緣情”觀點的實踐,雖然並沒有取得成功,但詩人也是有意識地朝“詩緣情”方向努力了。陸機詩歌創作中主要有四種主題:

(壹)遊子的憂愁

陸機本是江東士族,晉滅吳之後,應召入洛,辭別親人故土,遊宦之中的孤獨自然流露於詩作之中。《赴洛道中作詩》、《贈從兄車騎詩》、《贈弟士龍詩》、《門有車馬客行》等等都是陸機抒發遊宦悲情的佳作。

(二)建功立業的追求

多?當硐治?不得誌的憂郁。作為“二十四友”之壹,功名利祿也是陸機人生的最高追求,《東宮作詩》、《吳王郎中時從梁陳作詩》、《長歌行》等都表現出對仕進的執著。但他又是江東名將之後,《思親賦》、《述先賦》、《祖德賦》都表現出他對父祖輩的懷念與頌贊之情,這種父祖情結使他在這場追名逐利的洪流中保留了幾分自矜和傲骨,同時也使他在異鄉更加思念故土。但無論這種遊子鄉愁有多濃厚,也不能使他放棄對功名仕途的追求,也更加反襯出他強烈的功名心。

(三)對生死的思考

魏晉時期對死亡的恐懼是壹種普遍的社會情緒,陸機的詩歌中也彌漫著沈重的生死悲情。其詩作中《擬挽歌詩三首》表現了詩人對死亡的體察與思考,其賦作中也有相關創作,《嘆逝賦》既表達了詩人對死亡的沈痛感受,又闡發了關於死亡問題的哲理思考。

(四)對貴族生活的反映

作為“二十四友”這個貴遊團體的壹員,陸機詩歌創作中的這壹類主題主要集中在與“二十四友”其他成員的贈答詩中以及描述在洛宦遊時期的壹些見聞的作品,如《皇太子賜宴》、《長安有狹斜行》、《日出東南隅行》等。

在陸機大部分文學創作中,思想內容其實是服務於表現形式的,以他詩歌創作中最具特色的擬作來論,思想內容大都是因襲舊作,創作的目的就是在技巧上的突破。只有壹些日常抒發性情的作品,包括壹些述誌詩和抒情小賦,倒是有些真情實感的流露,但其文學創作整體上思想性與現實性脫節,缺乏深度。

二、表現手法

在表現手法上,他不僅使用了通感、頂真等藝術手法,而且將對偶、鋪陳排比的運用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上承建安陳思,下啟元嘉謝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