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請問:有關“傷痕文學”的電視劇有哪些?

請問:有關“傷痕文學”的電視劇有哪些?

涵義概說:

十年文革期間,無數知識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鄉運動中。“傷痕文學”的出現直接起因於上山下鄉,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識分子,受迫害官員及城鄉普通民眾在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劇性的遭遇。

較早在讀者中引起反響的“傷痕文學”是北京作家劉心武刊發於《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當時評論界認為這壹短篇的主要價值是揭露了“文革”對“相當數量的青少年的靈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內傷”,有的認為該篇發出的“救救被四人幫坑害了的孩子”的時代呼聲,與當年魯迅在《狂人日記》中發出的救救被封建禮教毒害的孩子的呼聲遙相呼應,使小說產生了壹種深刻的歷史感,充滿了壹種強烈的啟蒙精神。

然而“傷痕文學”的名稱,則源自盧新華刊登於1978年8月11日《文匯報》的短篇小說《傷痕》。它也在“反映人們思想內傷的嚴重性”和“呼籲療治創傷”的意義上,得到當時推動文學新變的人們的首肯。隨後,揭露“文革”歷史創傷的小說紛紛湧現,影響較大的有《神聖的使命》、《高潔的青松》、《靈魂的搏鬥》、《獻身》、《姻緣》等知青創作,從維熙的《大墻下的紅玉蘭》等大墻文學,以及馮驥才早期在“傷痕文學”中藝術成就相對較高的《鋪花的歧路》、《啊!》、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為代表的農村“傷痕文學”等。

"傷痕"壹詞在學術界被用來概括文學思潮,最早可見於旅美華裔學者許芥昱的《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州立大學中***文學討論會的講話》壹文。許芥昱認為,中國大陸自1976年10月後,短篇小說最為活躍,並說:"最引大眾註目的內容,我稱之為'Hurts Generations',即'傷痕文學',因為有篇小說叫做《傷痕》,很出風頭。"有人曾對這個概括性的詞匯提出過異議,認為不如使用"暴露文學"切合這個階段的文學實質,但由於此詞已於是被學術界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因此在這裏我們延用之。

"傷痕文學"涉及的內容很多,但大都是以真實、質樸甚至粗糙的形式,無所顧忌地揭開文革給人們造成的傷疤,從而宣泄十年來積郁心頭的大痛大恨,這恰恰契合了文學最原始的功能:"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