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孔子孝順父母的論語如下:
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解讀:在家裏就要孝順父母,外出就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且誠信,博愛眾人,親近有德行的人。如果再有余力,則要繼續學習詩書文章。
這都是我們敦品勵學的七件重要事情,而其中排在前面的就是孝悌。
2、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解讀:子遊問孔子什麽是孝,孔子說:現在那些所謂孝順的人,只是在飲食供養上面給予保障,但是我們飼養家裏的狗和馬,不也是這樣嗎?如果對待父母,沒有從內心裏的敬意,那麽對待父母和對待狗和馬又有什麽區別?
這句話在現在這個環境下,更值得我們反思,如今年輕人不在父母身邊,就連物質上的供養也更多是靠網購。我們到底要怎麽更好地陪伴父母,值得我們每壹個人深思,怎麽才能做到“敬”字?
3、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解讀:子夏也來問孔子孝是什麽,孔子說:子女對待父母,和顏悅色最是難得。如果僅僅只能做到家中有事,子女就回家來幫忙操持;或者有酒肉的時候由父母先吃先喝,難道這就算是盡孝了嗎?
孔子壹直強調,孝最重要的是要發自內心裏敬愛父母,而不僅僅是幫忙解決問題或者給他們足夠的衣食。孝道,只有藏於心,才能形於外。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解讀:父母的年齡,作為子女的壹定要知道。壹方面要欣喜父母能活到這麽高壽,另壹方面也要擔心父母正在日漸衰老。
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知道父母的年齡或者生日呢?為父母的生命感到幸福的時候,也要知道之後陪伴父母的時間正在變少,從而更加努力地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