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詩句的公考題

關於詩句的公考題

1.關於古詩詞的題目

1.在下列詩句中填上鳥名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 )洲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2.補充有關“惜時與勤奮”的詩句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3.按要求寫出有關答案。

“春風送暖如屠蘇”中的“蘇”是(壹種酒,名字叫“屠蘇” )《望廬山瀑布》中的“廬山”現在的( 江西)省。是我國著名的( 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

)。《七步詩》據古書記載,是( 曹操 )的二兒子( 曹丕 )因嫉妒他弟弟( 曹植 )的才能,害怕他奪王位,而逼他在七步之內寫成。

《望洞庭》中“洞庭”即( 洞庭湖 ),是我國的( 湖南)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黃鶴樓在現在的(湖北 )省( 武漢 )市內,他是我過江南三大名樓之壹,其他兩座是現在的江西的( 滕王閣 )和湖南的( 嶽陽樓 )。

2.關於古詩的題目

荷花詩句 如《詩·鄭風》: 山有扶蘇,蔭有荷華. 《詩·陳風》: 彼澤之破,有蒲與荷. 曹植《芙蓉賦》: 覽百卉之英茂, 無斯華之獨靈, 結修根於重壤, 泛清流而灈莖. 蘇轍《菌萏軒》詩: 開花濁水中, 抱性壹何潔! 朱檻月明中, 清香為誰發 周敦頤《愛蓮說》: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焉.. 南來時,杭州西湖之荷花,最負盛名.文學家 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回答者: blud_button - 助理 四級 2007-11-14 20:05 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裏《小池》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唐·王昌齡《采蓮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友人致電來, 邀我遊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癡。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遊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壹脈幽香把君難 >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 池塘壹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裏壹潭碧。

>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枝落葉隨波蕩 暫謝鉛華養生機 壹朝春雨碧滿塘 回答者: 為珺 - 見習主管 五級 2007-11-14 20:0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唐·王昌齡《采蓮曲》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友人致電來, 邀我遊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癡。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遊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 燕園不可采蓮 蓮葉空自田田 無魚戲在蓮中 我亦難入蓮間 > 朱顏碧墨放池畔 舞袖揮毫對玉蓮 盡態極妍宛若生 壹脈幽香把君難 > 炎夏雨後月, 春歸花寂寞; 滿塘素紅碧, 風起玉珠落。

> 池塘壹夜風雨, 開起萬朵紅玉; 憐君自來高格, 愛蓮誰若敦頤。 > 花中君子來哪方 婷婷玉立展嬌容 暖日和風香不盡 伸枝展葉碧無窮 縱使清涼遮炎夏 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願纖塵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 陸上百花競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 七月流火送清涼 > 京北秋來風景異, 天高雲淡雁迷離; 踏破鐵嶺無覓處, 尋遍荷塘空水遺; 無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勝雪傾心起; 何故幽嘆無緣見, 夏風十裏壹潭碧。

> 蕭瑟秋風百花亡 枯荷花詩句 如《詩·鄭風》: 山有扶蘇,蔭有荷華. 《詩·陳風》: 彼澤之破,有蒲與荷. 曹植《芙蓉賦》: 覽百卉之英茂, 無斯華之獨靈, 結修根於重壤, 泛清流而灈莖. 蘇轍《菌萏軒》詩: 開花濁水中, 抱性壹何潔! 朱檻月明中, 清香為誰發 周敦頤《愛蓮說》: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焉.. 南來時,杭州西湖之荷花,最負盛名.文學家 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回答者: blud_button - 助理 四級 2007-11-14 20:05 泉眼無聲細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楊萬裏《小池》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唐·王昌齡《采蓮曲》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宋·楊萬裏《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風景秀 最憶在碧蓮 娥娜似仙子 清風送香遠 > 友人致電來, 邀我遊苑址。 斜風雨數點, 新月柳幾枝。

行到近春園, 立觀荷花池。 蓮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癡。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風帶露沾儂身 待到花開如滿月 覽勝誰記種蓮人> 古柳垂堤風淡淡, 新荷漫沼葉田田。 白羽頻揮閑士坐, 烏紗半墜醉翁眠。

遊夢揮戈能斷日, 覺來持管莫窺天。 堪笑榮華枕中客, 對蓮余做世外仙。

3.有關古詩詞中考題

/a/20060908/000081.htm 高三語文古詩詞鑒賞練習30首 1.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註]南山,即廬山,當時是佛教、道教雲集的勝地。 (1)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壹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壹種,作簡要評析。

答:.壹、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於第壹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壹“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誌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

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並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 IT英語教育直通車 · 銀行卡 安全快捷換Q幣 · 溝通無極限手機Q時代 · 魔法表情秀出百變心情 · 管中窺豹 明察秋毫 · QQ秀 秀出個性真自我 (2)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 ”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妳的看法。

答:“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從而標誌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於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雲集的廬山勝地壹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著藝術形式服從於思想內容的創作原則。

2、從軍行 塞上聽吹笛 王昌齡 高適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①舊別情。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借問梅花②何處落?風吹壹夜滿關山。

[註]①關山:系樂曲《關山月》。 ②梅花:系樂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內容分類,唐詩有“送別詩”、“詠史詩”等等,這兩首詩屬於邊塞詩。

兩首詩都寫了樂曲聲和月色,借以抒發戍邊者的情懷,可謂“‘聲色’傳情”。 ① 簡答:為什麽說《塞上聽吹笛》的三、四句有“語意雙關”的特點? 答:②字面上,似乎寫塞上梅花盛開,在風中,壹夜間花散落於關山處處。

實際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風將笛聲吹送到關山處處。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的詩篇。

從內容看,都是寫送別,從抒情手法看,李詩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也可);王詩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詩人的稟賦個性不同,詩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試比較這兩首詩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詩豁達(曠達,樂觀),王詩離愁中帶灑脫(只答“離愁”“灑脫”“傷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柳宗元 覺聞繁露墜,開戶臨西園。寒月上東嶺,泠泠疏竹根。

石泉遠逾響,山鳥時壹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

[註]本詩作於柳宗元被貶永州之時。西園位於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 請結合全詩,說出作者寫“露”“月”“泉”“鳥”的作用。 答:營造淒清寂寞的意境 ② 作者寫“泉響”“鳥喧”采用了什麽藝術手法? 答:以動寫靜,反襯 ③詩人“寂寞”的原因是什麽?請扼要回答。

答:謫居僻遠之地,孤獨愁苦,情懷無人理解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1、詩語言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壹個“獨”字,兩個“異”字,渲染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 2、有人評價“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兩句詩在全詩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對這壹評價請簡要闡述妳的鑒賞體會。

答:a三四句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意象,抒情壹反壹二句詩的直抒胸臆 ,顯得深沈含蓄。 b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壹面,化出幻覺,寫家鄉的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

詩人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少壹人”的缺憾更須體貼。這正是這兩句的出乎常情之處,它使情感更加深沈而余味無窮。

6、江村 杜甫 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做釣鉤。 多病所需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①這首詩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於同壹時期,但兩首詩所抒發的感情不同。

作者筆下的“江村”環境特點是幽靜這從第壹聯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聯先描寫眼前的景物,又擷取了家庭生活的兩幅畫面,從中表現了詩人經過漂泊後,獲昨暫時的安定生活時愉悅閑適的心境。這首詩對仗工整、音調和諧,語言的突出特點是自然清新質樸。

②“多病所需唯藥物”壹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祿米”,妳認為哪壹句更好?請簡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①這首詩從體裁上。

4.初壹關於古詩的練習題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題解

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壹年。李龜年是盛唐時期聲名赫赫的音樂家,但其生卒、籍貫、出身等均已不詳。我們只知道他生活在唐玄宗開元至代宗大歷年間,擅長歌唱,還會作曲,對地方音樂也相當熟悉。有壹次,他在岐王府聽見有人彈琴,就說:“這是秦地的音樂。”過了壹會兒,他又說:“這是楚地的音樂。”岐王聽了很驚訝,到簾幕後面壹問,果然如此。憑借其過人的音樂技藝,李龜年受到喜愛音樂的唐玄宗的賞識,“特承顧遇,於東都大起第宅,膺侈之制逾於公侯”。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江湘,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

大歷五年暮春時節,在闊別四十多年以後,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與同樣流落異鄉的李龜年偶然相逢。這時,唐王朝由於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整個社會已經從“開元盛世”那樣的繁榮昌盛迅速跌落下來。面對苦難的現實、淒涼的晚境和曾經輝煌壹時的舊交,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極具情韻的七言絕句,抒發了動蕩時代有著不平凡經歷的故人重逢時的深痛感觸,暗寓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對現實的深沈慨嘆,以及對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觸。

句解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當年在岐王宅裏,常常見到妳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妳的藝術。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情感卻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範,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崔九”,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他在同族弟兄輩中排行第九,故稱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開元鼎盛時期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很尋常的,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卻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了。兩句詩在叠唱和詠嘆中,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這裏蘊含的天上人間之感,需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能巧遇妳這位老相識。昔日不再。夢壹樣的回憶,改變不了眼前的無奈。後兩句對國事雕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巨變。風景秀麗的江南,在和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快意之遊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間,面對的卻是滿眼雕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既是即景書事,也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寄興。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定會從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而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因而,這種寫法顯得渾成無跡。“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壹轉壹跌,更在字裏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

評解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唱,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壹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也。”

此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淒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而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凝結著四十多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感到詩情的深沈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評論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於行間,寓感慨於字裏。即使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操筆,亦無以過。乃知公於此體,非不能為正聲,直不屑耳。有目公七言絕句為別調者,亦可持此解嘲矣。”

5.考試常考到的語文詩句

《大綱》要求背誦的古文十篇

《勸學》、《鄒忌諷齊王納諫》、《屈原列傳》、《陳情表》、《滕王閣序》、《師說》、《阿房宮賦》、《六國論》、《遊褒禪山記》、《前赤壁賦》

1、勸學

荀子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xi),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2、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裏,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3、屈原列傳

司馬遷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誌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誌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誌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4、陳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誌。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