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關於描寫桃花源記詩句

關於描寫桃花源記詩句

1.描寫桃花源的詩句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壹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源行》 ——唐·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同吉中孚夢桃源》 ——唐·盧綸 春雨夜不散,夢中山亦陰。

雲中碧潭水,路暗紅花林。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

夜靜春夢長,夢逐仙山客。園林滿芝術,雞犬傍籬柵。

幾處花下人,看予笑頭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

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朝中措·桃源圖》 ——元·善住 桃源傳自武陵翁。

遙隔白雲中。漫說人間無路,豈知壹棹能通。

紅英夾岸,霞蒸遠近,爛漫東風。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

《題桃源》 ——唐·李宏臯 山翠參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當時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長。

草色幾經壇杏老。巖花猶帶澗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誌,來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壹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壹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詞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裏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尋桃源》 ——唐·張喬 武林春草齊,花影隔澄溪。路遠無人去,山空有鳥啼。

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世上迷途客,經茲盡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

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桃源篇》 ——唐·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巖徑初欣繚繞通,溪風轉覺芬芳異。

壹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漸入空蒙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

龐眉秀骨爭迎客,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殊劉阮郎。

內子閑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2.描寫桃花源的詩句

陶淵明《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

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3.描寫桃花源的詩句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壹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源行》 ——唐·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同吉中孚夢桃源》 ——唐·盧綸 春雨夜不散,夢中山亦陰。

雲中碧潭水,路暗紅花林。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

夜靜春夢長,夢逐仙山客。園林滿芝術,雞犬傍籬柵。

幾處花下人,看予笑頭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

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朝中措·桃源圖》 ——元·善住 桃源傳自武陵翁。

遙隔白雲中。漫說人間無路,豈知壹棹能通。

紅英夾岸,霞蒸遠近,爛漫東風。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

《題桃源》 ——唐·李宏臯 山翠參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當時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長。

草色幾經壇杏老。巖花猶帶澗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誌,來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壹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壹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詞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裏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尋桃源》 ——唐·張喬 武林春草齊,花影隔澄溪。路遠無人去,山空有鳥啼。

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世上迷途客,經茲盡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

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桃源篇》 ——唐·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巖徑初欣繚繞通,溪風轉覺芬芳異。

壹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漸入空蒙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

龐眉秀骨爭迎客,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殊劉阮郎。

內子閑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

4.描寫桃花源的優美句子

1、桃花大大方方,她深根大地,汲取大地母親的浮汁,具有強盛的生命力,她喜歡風雨,她喜歡太陽,因為陽光雨露會使她根深葉茂、花美芳香。

2、桃樹上掛滿了花骨朵兒,含苞待放,就像膽小含羞的小泵娘,誰也不肯第壹個綻開笑臉。那些開放的桃花,粉粉的,壹朵挨著壹朵,擠滿了整個樹枝。

3、桃花大大方方,她深根大地,汲取大地母親的浮汁,具有強盛的生命力,她喜歡風雨,她喜歡太陽,因為陽光雨露會使她根深葉茂、花美芳香。

4、萬畝桃花園盛開的桃花,壹片花的海洋,紫燕展開雙翅扇起了陣陣香浪。遊人如織,賓客似雲,林中穿梭,挽住壹縷芬芳。懷揣帶色多彩的情趣,走進桃林,竟然被桃花的清香,洗得錚亮。

5、漫步桃花園,看著那壹朵朵綻放的桃花,我仿佛看到了不久後那豐碩的桃子滿滿的掛在枝頭,人們興高采烈地采摘著。

5.描寫桃花源的古風句子

1. 桃花箋,鴛鴦弦,落雨泠泠相思淺。

2. 桃花開,桃花落,桃花盡了笙歌沒……此生執著什麽,妳若問我,終是笙歌落。

3. 桃花樹下,三生石旁,妳可還記得,許下我十裏紅妝。

4. 桃花樹下,流水溪畔,飄落的桃花,逐水而流,碧淺深紅,桃花染香衣袖,花間醉,寒煙翠,更進壹杯酒,眾人皆醒我獨醉。

5. 三月春盛,煙煙霞霞,灼灼桃花雖有十裏,但壹朵放在心上,足矣。

6. 誰說桃花人面只不堪,謝在眼底的流年漸漸。

7. 妳許我春風,我許妳桃花。桃花依舊笑春風!

8. 桃花開來桃花滅,壹樹壹樹歸塵埃。

6.關於桃花源的詩句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雲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班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壹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

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壹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源行》 ——唐·王維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忽值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壹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山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裏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山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同吉中孚夢桃源》 ——唐·盧綸 春雨夜不散,夢中山亦陰。

雲中碧潭水,路暗紅花林。花水自深淺,無人知古今。

夜靜春夢長,夢逐仙山客。園林滿芝術,雞犬傍籬柵。

幾處花下人,看予笑頭白。 《桃源行》 ——宋·王安石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因相問。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壹沾巾。

重華壹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朝中措·桃源圖》 ——元·善住 桃源傳自武陵翁。

遙隔白雲中。漫說人間無路,豈知壹棹能通。

紅英夾岸,霞蒸遠近,爛漫東風。將謂神仙別境,雞鳴犬呔還同。

《題桃源》 ——唐·李宏臯 山翠參差水渺茫,秦人昔在楚封疆。當時避世乾坤窄,此地安家日月長。

草色幾經壇杏老。巖花猶帶澗桃香。

他年倘遂平生誌,來著霞衣侍玉皇。 《桃源行》 ——唐·劉禹錫 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

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裏。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

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言委曲問人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

筵羞石髓勸客餐,燈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色蔥籠開五雲。

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失鄉縣處,壹息不肯桃源住。

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壹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

《桃源詞二首》 ——施肩吾 夭夭花裏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桃源》 ——唐·李群玉 我到瞿真上升處,山川四望使人愁。紫雪白鶴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

《尋桃源》 ——唐·張喬 武林春草齊,花影隔澄溪。路遠無人去,山空有鳥啼。

水垂青靄斷,松偃綠蘿低。世上迷途客,經茲盡不迷。

《桃源》 ——唐·章碣 絕壁相欹是洞門,昔人從此入仙源。數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孫。

別後自疑園吏夢,歸來誰信釣翁言。山前空有無情水,猶繞當時碧樹村。

《桃源篇》 ——唐·權德輿 小年嘗讀桃源記,忽睹良工施繪事。巖徑初欣繚繞通,溪風轉覺芬芳異。

壹路鮮雲雜彩霞,漁舟遠遠逐桃花。漸入空蒙迷鳥道,寧知掩映有人家。

龐眉秀骨爭迎客,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漢代有衣冠,猶說秦家變阡陌。

石髓雲英甘且香,仙翁留飯出青囊。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殊劉阮郎。

內子閑吟倚瑤瑟,玩此沈沈銷永日。忽聞麗曲金玉聲,便使老夫思閣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