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誰了解荷蘭現代詩啊?了解的就介紹壹下啊!

誰了解荷蘭現代詩啊?了解的就介紹壹下啊!

分類: 文化/藝術 >> 文學

解析:

1885年,年輕的“八十年代詩人”克洛斯 (1859~

1938)、靄覃 (1860~1932) 、 佩克(1859~1881)和弗

爾韋(1865~1937)等人創辦了新的文學月刊《新向導》,

開展了以追求美學革新為中心的“八十年代文學運動”,

給荷蘭文壇帶來了生氣。這個運動的傑出代表還有以筆

名德塞爾著稱的批評家阿·泰姆(1864~1952)等人。這

個革新運動追求基於個人感情沖動的美,激烈攻擊前輩

作家們的小市民庸俗性,主張“為藝術而藝術”;隨後發

展為靄覃的神秘主義,小說家庫佩勒斯(1863~1923)的

自然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劇作家海耶曼斯(1864~1924)

的寫實主義。這時期突出的成就是戈爾特(1864~1927)

的象征詩《五月》(1889),作品描寫盲眼之神巴爾德因

拒絕月亮中的五月女神向他求婚而導致悲劇的故事。

20世紀首先出現反對“80年代派”的作家。如羅蘭·

霍爾斯特(1869~1952)和斯赫爾德瑪(1877~1924)等

社會民主主義詩人。羅蘭·霍爾斯特著有《森林中的婦

女》(1912)和《兩個世界之間》(1923)等詩集;斯赫爾

德瑪著有《秋天的歌》和《佃農》等詩篇。在散文方面,

有對抗自然主義的斯亨德爾 (1874~1946)和萊烏(1876

~1931)等新浪漫主義作家。斯亨德爾的主要作品有《壹

個荷蘭悲劇》(1935)、《水手》(1937)和《故居》

(1946);萊烏的主要作品有《小魯道爾夫》(1930)、

《我和我的提琴手》(1931)和《沖鋒》(1931)。

第壹次世界大戰以後,社會主義、實驗主義、超現

實主義等各種流派的詩人和作家交替出現。其中,比較

傑出的文學家和作品有:希臘喜劇和莎士比亞詩劇的優

秀翻譯家和詩人奈霍夫(1894~1953)的詩集《形式》

(1924)、《新詩》(1934)和《零時》(1936);詩人布盧

姆(1887~ )的具有濃厚人道主義色彩的詩篇《思

慕》(1924)和《中年》(1930);實驗主義詩人馬爾斯曼

(1899~1940)和斯勞沃霍夫(1898~1936)的許多優美而

傷感的詩;呂洛夫斯(1899~1958)的反殖民主義長篇小

說《橡膠》(1929)、《苦力》(1932)和《饑餓的人群》,

迪·佩龍(1899~1940)的回憶出生地印尼的自傳體小說

《故土》(1935)和費斯特代克 (1898~1971) 的荷蘭第

壹部反法西斯小說《德國女仆愛爾絲·波勒》(1935)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家們紛紛參加反對德國法

西斯的地下抵抗運動。詩人坎佩爾特(1902~1942)和小

說家布勞沃爾(1898~1943)等人相繼遇難。這時出現的

抵抗文學主要是秘密出版的《戛斯詩歌集新輯》。戰後,

著名作家德·弗裏斯(1907~ )著有抗德鬥爭小說

《弗裏斯蘭郵車》(1948)、《紅發姑娘》(1956)和《二

月》(1962)等。 *** 員女作家普林斯(1912~ )也

寫了描寫納粹婦女集中營的小說《綠外套》(1949),猶

太血統女作家雷斯(1932~ )寫了回憶德軍占領荷

蘭期間她壹家人的分散逃亡生活的長篇小說《樓上的房

間》(1973)。不少詩人和劇作家在戰後寫了反法西斯主

義和反對戰爭的詩篇和劇本,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布拉班

德爾(1900~ )的詩集《絞刑劊子手》(1945)和《病

態的五月》(1948),霍爾尼克(1910~1970)的詩集《人

類的生存》(1952)和詩劇《訪客》(1952),德弗雷斯納

(1893~1961)的劇本《1942年的無名氏》(1945),布呂

林(1926~ )的劇本《現在這村子已不存在》(1958)

和莫理茲·戴克爾(1896~1962) 的反對原子戰爭的劇

本《行動起來》(194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