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寫作背景:鄭振鐸在上個世紀20年代深受從西方傳入的科學和民主思想的影響,但是因為當時的中國社會十分動蕩,新思潮和舊文化的沖擊不斷,為此鄭振鐸感到十分的迷惑和仿徨。作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當中無法看到祖國的出路到底在哪裏,也壹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政府執政的黑暗。
《貓》全文用第壹人稱敘述了“我家”三次養貓的經歷,從中表現出作者快樂、辛酸、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貓》美句賞析:
1、它似乎太活潑了,壹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裏曬太陽。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吊膽,壹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查問個好幾次。
這是對第二只小貓“更活潑”的特征的舉例描寫,寫出了壹個活潑頑皮的小貓的形象,也為後文中這只小貓被人捉去做了壹個暗示和鋪墊。
2、它躺在露天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裏好像還在吃著什麽。
對芙蓉鳥被咬死後,“我”找花白貓“興師問罪”時它的狀態的描寫,壹方面突出了它的懶惰和不活潑,另外“嘴裏好像還吃著什麽”是作者憤怒心情的主觀臆斷,也是造成誤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正是第三只貓的不幸結局讓“我”的“酸辛”“難過”不斷重復,弱小者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作者的感情在這裏得到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