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愛國詩句 - 黃庭堅專文言文

黃庭堅專文言文

1. 《文言傳記閱讀黃庭堅附答案及譯文》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黃庭堅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

幼警悟,讀書數過輒誦。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壹日千裏。

舉進士,調葉縣尉。熙寧初,舉四京學官,第文為優,教授北京國子監,留守文彥博才之,留再任。

蘇軾嘗見其詩文,以為妙絕當世,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聲名始震。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

時課頒鹽(征收分攤鹽筴),諸縣爭占多數,太和獨否,吏不悅,而民安之。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

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 《實錄》成。

擢起居舍人。丁母艱(遭母喪)。

庭堅性篤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顏色,及不解帶,及亡,廬墓下,哀毀得疾幾殆。服除,為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

紹聖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

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堅書“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

至是首問焉。對曰:“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

凡有問,皆直辭以對,聞者壯之。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言者猶以處善地為骫(歪曲,枉曲)法。

以親嫌,遂移戍州,庭堅泊然,不以遷謫介意。 蜀士慕從之遊,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徽宗即位,起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員外郎召,皆辭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

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微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復除名,羈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壹。

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壹家。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而庭堅於文章尤長於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 軾為侍從時,舉以自代,其詞有“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

初,遊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勝,因自號山谷道人雲。(《宋史·黃庭堅傳》)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 )A.舅李常過其家 過:經過B.聞者壯之 壯:稱贊(他的膽量)豪壯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 俾:使,讓D.舉以自代 舉:舉薦2.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 )A. 未聞命而卒 B. 而庭堅於文章尤長於詩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攀噲覆其盾於地C. 至是首問焉 D. 其重之也如此青麻頭伏焉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3.分別表現黃庭堅“淡泊”、“直率”品格的壹組句子是 ( )A. 時課頒鹽,諸縣爭占多數,太和獨否不以遷謫介意B. 不以遷謫介意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C. 不以遷謫介意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D. 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壹項是 ( )A.黃庭堅奉命修訂《神宗實錄》,他據實直書,卻被章敦、蔡卞及其黨羽誣陷並盤問。

面對盤問,他照實回答,毫無顧忌,因此被壹再貶官。B.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掌權後,挾嫌報復,指使心腹抓住黃庭堅《荊南承天院記》的問題大做文章,乘機將他除名管制。

C.黃庭堅的學問文章,天性生成,人們的評價很高,說他詩比杜甫,文配蘇軾,其人其文深受蘇軾推重。 D.該傳記按時間的順序介紹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學成就,材料翔實,結構清晰,全面真實地展示了壹代名人的風貌。

2. 古文“黃庭堅傳”全文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

幼警悟,讀書數過輒誦。舅李常過其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壹日千裏。

舉進士,調葉縣尉。熙寧初,舉四京學官,第文為優,教授北京國子監,留守文彥博才之,留再任。

蘇軾嘗見其詩文,以為妙絕當世,獨立萬物之表,世久無此作,由是聲名始震。知太和縣,以平易為治。

時課頒鹽(征收分攤鹽筴),諸縣爭占多數,太和獨否,吏不悅,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

逾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實錄》成。

擢起居舍人。丁母艱(遭母喪)。

庭堅性篤孝,母病彌年,晝夜視顏色,及不解帶,及亡,廬墓下,哀毀得疾幾殆。服除,為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

紹聖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論《實錄》多誣,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問,摘千余條示之,謂為無驗證。

既而院吏考閱,悉有據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堅書“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

至是首問焉。對曰:“庭堅時官北都,嘗親見之,真兒戲耳。”

凡有問,皆直辭以對,聞者壯之。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言者猶以處善地為骫法。

以親嫌,遂移戍州,庭堅泊然,不以遷謫介意。蜀士慕從之遊,講學不倦,凡經指授,下筆皆可觀。

徽宗即位,起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員外郎召,皆辭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罷,主管玉龍觀。

庭堅在河北與趙挺之有微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承風旨,上其所作《荊南承天院記》,指為幸災,復除名,羈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聞命而卒,年六十壹。

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學甫而不為者。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壹家。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蘇軾門下,天下稱為蘇門四學士,而庭堅於文章尤長於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軾,故稱“蘇、黃”。軾為侍從時,舉以自代,其詞有“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語,其重之也如此。

初,遊灊皖山谷寺、石牛洞,樂其林泉之勝,因自號山谷道人雲。 譯文: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

幼年即機警聰明,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

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壹日千裏之才。後黃庭堅考中了進士,任葉縣縣尉。

熙寧初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由於應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北京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看中了他的詩文。

留他再任教。蘇軾有壹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屹然獨立於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易治理該縣。

當時頒布征收鹽稅的政策,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哲宗即位後,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

過了壹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

遭母喪。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壹年,他日夜察看顏色,衣不解帶,及死,築室於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

喪服解除後,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宮,兼國史編修官。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

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實靈》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問,摘錄了千余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吏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

黃庭堅在《實靈》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

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贊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

後以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戍州,黃庭堅對此像沒事壹樣,毫不以貶謫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樂意和他親近。

他向他們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員外郎召用,他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

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壹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後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終年六十歲。

黃庭堅的學問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陳師道說他的詩得法於杜甫,學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詩。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壹家。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天下稱為四學士。而黃庭堅對於文章尤長於詩,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黃庭堅配享蘇軾,並稱“蘇黃”。

蘇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話,他看重黃庭堅竟到了這種地步。起初,黃庭堅遊灊皖的山谷詩、石牛洞,喜歡該地方林泉優美,因而自號為山谷道人。

3. 黃庭堅傳 文言文翻譯

黃庭堅字魯直,洪州分寧人。幼年即機警聰明,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壹日千裏之才。後黃庭堅考中了進士,任葉縣縣尉。熙寧初參加四京學官的考試。由於應試的文章最優秀,擔任了北京國子監教授,留守文彥博認為他有才能,留他繼續任教。蘇軾有壹次看到他的詩文,以為他的詩文超凡絕塵,卓然獨立於千萬詩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沒有這樣的佳作。由此,他的名聲開始震動四方。黃庭堅擔任太和縣知縣,以平易治理該縣。當時課頒鹽焚,其他縣都爭著占多數,太和縣獨不這樣,縣吏們不高興,可是該縣的老百姓都喜歡。

哲宗即位後,召黃庭堅為校書郎、《神宗實錄》檢討官。過了壹年,遷著作佐郎,加集賢校理。《實錄》修成後,提拔為起居舍人。遭母喪。黃庭堅性情至孝,母親病了壹年,他日夜察看顏色,衣不解帶,及死,築室於墓旁守孝,哀傷成疾幾乎喪命。喪服解除後,任秘書丞,提點明道官,兼國史編修官。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實靈》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同,摘錄了千余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受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黃庭堅在《實靈》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贊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戍州。黃庭堅對此像沒事壹樣,毫不以貶謫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親近。他講學不倦,凡經他指點的文章都有可觀之處。

徽宗即位,起任黃庭堅為監鄂州稅,簽書寧國軍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員外郎召用,他都推辭不就,請求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罷免,主管玉龍觀。黃庭堅在河北時與趙挺之有些不和,趙挺之執政,轉運判官陳舉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黃庭堅寫的《荊南承天院記》,指斥他對災禍慶幸,黃庭堅再壹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後轉到永州,黃庭堅未聽封宣布命令贏死了,終年六十歲。

黃庭堅的學問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陳師道說他的詩得法於杜甫,學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詩。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壹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天下稱為四學士。而黃庭堅對於文章尤長於詩,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黃庭堅配享蘇軾,並稱“蘇黃”。舞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話,他看重黃庭堅競到了這種地步。起初,黃庭堅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歡該地方林泉優美,予是自號為山谷道人。

4. 《翻譯》黃庭堅題落星寺四首之壹請能人翻譯幫忙翻譯此首黃庭堅之詩

山谷詩千百年的確人氣指數非常,進而之江西詩派,或譏呵者有之,或推崇者有之。

何故? 元好問有詩:“古雅難將子美親,精純全失義山真。論詩寧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裏人。”

錢鐘書在《談藝錄》裏將“寧”字解為“寧可”,掌化偏鋒,解雖解得通了,但也看出元好問還是以為山谷難親少陵之古雅,全失玉溪之精純,至少是錢鐘書不能再化。 其實,魯直詩全在骨法,此“骨”乃《文心雕龍·風骨》裏講的“骨”: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

縱觀山谷三百多七律,竟然過半是拗體,這就如同那大力鷹爪功,厲是厲害了,卻也未免太指骨突出,青筋曲張了點。此詩更是大拗大救,王?O洋所謂“蒼莽歷落自成音節”,算是山谷的金字招牌了。

落星寺在鄱陽湖側,廬山在其北。《題落星寺》詩本有四首,但最好的當然還是這首了。

“落星開士深結屋,龍閣老翁來賦詩”。“開士”就是和尚,而“龍閣老翁”指的是詩人的舅父李公擇,李公擇官至龍圖閣直學士,故名。

而詩人在第二句後有自註壹:“寺僧擇隆,作宴坐小軒,為落星之勝處。 ”小軒就是詩題中的“嵐漪軒”。

詩人妙筆,“深結屋”,下文便由這“深”字所帶來的幽靜寂寥鋪展開來了。 “小雨藏山客坐久,長江接天帆到遲”。

壹個“藏”字寫活了雨和山。賈島詩:“半旬藏雨裏,今日到窗中”。

是山藏於雨中,而詩人卻是“雨藏山”。“藏山”之典本出《莊子·大宗師》“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

”蒙蒙細雨,從天空中飄撒下來,天地萬物都象蒙上了層薄紗。因雨是跳動的,小雨更顯得有些俏皮,壹時淘氣,把山都藏了起來,連綿的雨,不盡的山,壹個“藏”字全部渾然壹體。

此處“雨藏山”妙過“山藏雨”,何故?很簡單,若行於高山峻嶺中,擡眼望去,茫茫青山,自是“山藏雨”;而詩人卻身處長江之旁,極目楚天舒,江風浩蕩,觸目平川,寬闊異常,此時此地豈能不是雨的天下?“雨藏山”也。 下雨天,留客天,詩人只能閑坐。

既然是軒,自然八面風來。酒酣或許小醉,遙向天邊壹望,渺渺茫茫的大江上有星星點點風帆,加上個鄱陽湖,當然相距太遠,於是乎好象永遠也駛不到眼前。

這兩句可以說是對立句的千古名句,前句收斂內縮,後句遼闊外拓。讀起來令人神往,寺處深山,清幽寧靜,然山卻又圍於雨中,整個山和寺全給人壹種迷離恍倘的感覺,而那孤帆遠影,離寺遙遠的好象隔世,更顯得詩人的沖淡平和孕於青山佛寺之中。

“宴寢清香與世隔,畫圖妙絕無人知”。後句有詩人自註二:“僧隆畫甚富,而寒山拾得畫最妙”。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就是這個寒山。

因“三隱”故事,民間是把寒山、拾得和豐幹當為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彌陀佛化身的。 看來詩人小醉,移步於安寢便室,點清香壹拄,淡淡氤氳。

詩人聞名於世,廟裏的和尚竟然捧出佛畫給詩人賞玩。醉後聞香觀佛畫,外面卻下著小雨,動的雨,冉冉卻似乎不動的清香,還有什麽比這更愜意的?更加上看到了世人不知卻妙絕無比的畫,酒不醉人人自醉。

“蜂房各自開戶牖,處處煮茶藤壹枝”。畫看完了,酒也醒。

詩人於是走動,看見,寺裏的僧房,密集如蜂房,到處都升起了縷縷青煙,那裏正燃著枯藤在煮茶。枯藤為薪,方可取得茶與泉的真味。

據傳,黃庭堅早年嗜酒,中年因病止酒,越加愛茶,“煮茗當酒傾”。看來,詩人亦精於茶道。

深山,佛寺,山泉,香茗,枯藤,文火,煮茶,真乃雅趣也。 。

5. 黃庭堅 《跋子瞻和陶詩》譯文

跋子瞻和陶詩黃庭堅 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註釋: [1] 子瞻:蘇軾的字,他於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以為文譏斥先朝的罪名遠貶惠州(今廣東省惠陽縣)。

[2] 時宰:指章敦。他壹心要置蘇軾於死地而後快,於是將蘇軾貶至瘴癘之鄉——惠州,沒想到蘇軾《縱筆》詩曰:“白須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

為報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據《艇齋詩話》說:“章子厚見之,遂再貶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縣)。

[3] 細和淵明詩:蘇軾知揚州時,和陶淵明《飲酒詩》20首,南遷後又和陶淵明《歸園田居》89首。 [4] 彭澤:陶淵明。

他曾任彭澤令壹百多天,故稱。 [5] 東坡:蘇軾的號。

它原是黃岡(今湖北)城東壹個地名。宋神宗元豐初年,蘇軾被貶到此,生活很艱苦。

友人馬正卿為他申請了壹片荒地,蘇軾加以整治,躬耕其中,這就是東坡。繼而築起居室,名之曰“東坡雪堂”,並以之為號。

[6] 出處:陶淵明歸隱田園,蘇軾雖屢遭貶謫。卻始終未歸隱,故謂“出處”不同。

[7] 風味:這裏指詩品及人格誌趣。 導讀: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蘇軾病逝於常州。

次年八月,即崇寧元年黃庭堅創作了這首詩,以表達對蘇軾的深切悼念。作為“蘇門學士”的作者,對蘇軾“平生風義兼師友”的人格最為了解。

於是他從蘇軾的《和陶詩》切入,為之作了非常之精辟的題跋。蘇軾晚年《自題金山畫像》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

儋州。”本詩的開篇,便從“子瞻謫嶺南”著筆,下句緊接“時宰欲殺之”,交代被貶的政治背景。

然而蘇軾的胸懷之豁達超曠是章敦之流意想不到的。頷聯便以白描手法,十分生動傳神地勾勒出蘇軾不以貶謫介懷的形象,“飽吃惠州飯”,深含“努力加餐飯”、“留得青山在”之意,表現蘇軾不向命運屈服的頑強抗爭意誌。

至“細和淵明詩”壹句點題,對蘇軾的詩品及人格誌趣作了高度評價,說他不僅在詩歌上藝術風格上更主要在人格誌趣上追慕陶淵明,揭示出蘇軾《和陶詩》深刻用意。頸聯進壹步表達這壹意思,說陶淵明與蘇軾都是“千載”“百世”為人敬仰的人士,同時含有千載之後,只有蘇軾才是陶淵明真正的知音之意。

末聯說雖然兩人,壹人出世,壹人入世,但誌趣脫俗、人品高尚,卻是壹致的。全詩語言明白如話,但韻味深厚,耐人尋味。

如稱呼上加以變化,從子瞻——東坡,從淵明——彭澤;用字上“飽吃”、“細和”、“千載”、“百世”、“雖”、“乃”下得精確傳神。

6. 宋代黃庭堅書李白《憶舊遊》詩

年代:唐

作者: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內容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黃金白璧買歌笑,壹醉累月輕王侯。

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

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

不忍別,還相隨。

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

壹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

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

*** 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袖長管催欲輕舉,漢東太守醉起舞。

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

當筵意氣淩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

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

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並州遏戎虜。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

行來北京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

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

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

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

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

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

此時行樂難再遇,西遊因獻《長楊賦》。

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

渭橋南頭壹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

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

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

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裏遙相憶。